记忆中的老电影 | 陈凯歌和张艺谋在这片“黄土地”成功“会师”

说到陕北你会想到什么?

是曲调丰富的陕北说书

记忆中的老电影 | 陈凯歌和张艺谋在这片“黄土地”成功“会师”

记忆中的老电影 | 陈凯歌和张艺谋在这片“黄土地”成功“会师”

是泥塑工艺凤翔彩塑

还是踏着铿锵的锣鼓,和着嘹亮的唢呐的秧歌

记忆中的老电影 | 陈凯歌和张艺谋在这片“黄土地”成功“会师”

而让陈凯歌忘不掉的是那片黄土地!

记忆中的老电影 | 陈凯歌和张艺谋在这片“黄土地”成功“会师”

《黄土地》


对《黄土地》印象深刻

是因为陈凯歌的情感投入,张艺谋的摄影角度

里面有他们千里走陕北的切身感悟

至始至终都贯穿着一种孜孜不倦的追求感


当年拍《黄土地》时的陈凯歌

还是刚大学毕业一年的学生

这是他最真诚、最富有想象力的一次创作

《黄土地》讲的是八十多年前的故事

一个热烈追梦的年轻人

在古往今来任何历史地理背景下

都是容易引起人们共情的


记忆中的老电影 | 陈凯歌和张艺谋在这片“黄土地”成功“会师”


女主翠巧(薛白饰)是影片关注的焦点

她让人感到梦想被唤的欣喜

却又引起人们对梦想死亡的深思


憨憨所唱尿床歌:

“只想寻下个好女婿,谁想寻下个尿床郎”

父亲所唱:

“大眼花花就两张灯,弯弯眉毛就两张弓,十五上守寡到如今,你说心疼不心疼”

其实都在同情女孩作为买卖婚姻的代表的不幸


翠巧头顶上有父亲和弟弟

嫁人后得到的嫁妆要给弟弟做聘礼

又有庄稼人的规矩在约束着她

她一辈子都做不了自己的主


然而在她要跟随顾青去延安做主人时候

又被“官家人的规矩”拒之门外

实则是大庙不收小庙不要

翠巧这个角色就是这个普世价值的容器

让人无可奈何


记忆中的老电影 | 陈凯歌和张艺谋在这片“黄土地”成功“会师”


革命者顾青(王学圻饰)

他是代表先进观念的闯入者


开始他描绘着南方男女平等的美好情景

他笑话爹说“五谷发芽,早降雨水”

却用小米敬天老爷


但是面对被自己唤醒

又决心为自由破釜沉舟的少女

用“公家人的规矩不允许”来搪塞她

以免自己对父亲、组织交代的麻烦


他只是被观念包装起来的空洞灵魂

黄土地的贫苦不是一改变观念就能成功的


顾青他正在用语言、观念拯救的世界

却又冷峻地把话语所掩盖的东西还原

——贫困、命运、无奈


记忆中的老电影 | 陈凯歌和张艺谋在这片“黄土地”成功“会师”


很欣赏刻画的父亲的复杂形象

顾青借宿翠巧家当晚的客厅

只看得见轮廓的爹巍峨地坐在正中


著红衣的翠巧隐在他背后拉风箱烧水

缩成一个微小的身影

弟弟沉默地退在墙根

暗得让观众眼睛发酸

只觉得他人已溶解在黄土高坡的空气和泥巴里了

光影沉沓中,唯一鲜明的就是父权

孩子们都带着枷锁

只有风箱下喷涌而出的火花

挣扎出一个自由的形状

给观众一点无关痛痒的安慰


父亲仿佛是有绝对权威的一家之主

他一开始就明白顾青所说的“改改规矩”

只是善心的外来人开出的一张无用药方

同时也对“南方的女娃都能读书写字”充满一丝好奇与向往之心


他不是顽固不化、以卖女儿为乐的封建卫道士

他遵守黄土地立下的“庄稼人的规矩”

劝导大女儿不能嫌贫爱富

“咱吃苦人说话得算个数”


他爱孩子

吃小米的时候把自己的饭倒给正在长身体的憨憨


顾青问他为什么他的女儿受苦

他只说了一个字“命!”


没人改变的了那些扎根在人们心中的观念从始至终,他都只是黄土地的奴仆

是一种生存之道的服从者与执行者


他吃饭敬天地的一幕尤其苍凉

然而他又是保护者,父亲是可靠的

在黄土地的冷酷威严之下,他当爹又当妈

用双手一犁一犁地维持了一家的生存


记忆中的老电影 | 陈凯歌和张艺谋在这片“黄土地”成功“会师”


导演只是在千里走陕北之后想讲述一个见闻:

在一种残酷生存之道下

梦想是如何被唤醒、又是如何死亡的

让人情感上难以接受的是:杀死梦想的

根本上,正是养育你的黄土地

温暖而贫瘠的黄土地


这里面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宿命式的深层悲哀:

带着镣铐的新生

最终还是猝死于简单而残酷的生存哲学

“生存”,是导演想表达的核心

民以食为天,只有黄土地,才是真正的主人

在黄土地面前,所有人都是做不得主的客人

而在这种残酷生存之道历练出的人的韧性

导演则持有一种苦涩的肯定态度


《黄土地》这部电影对中国电影意义重大

是纯正的现实主义和丰富的浪漫主义的结合

是淡淡柔美的爱情和壮阔恢宏大场面的结合

这部电影里面的人物都是小人物

不是英雄,也不是烈士


前半部分拍了他们的生活虽是艰苦

平平淡淡

甚至刻意积蓄隐忍,不讲大道理只说小事情


到了后面那个延安的大腰鼓表演

那里却拍的场面宏大震撼人心极其浪漫

有一种非常震撼人心的美


记忆中的老电影 | 陈凯歌和张艺谋在这片“黄土地”成功“会师”


可以说,陈导一直对两个主题很感兴趣

一个是隐晦曲折的爱情,一个是精工制作的大场面

这就是他的电影美学的追求

如果把浪漫主义比作是现实主义上的一种色彩

那么陈凯歌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深色的


拍大场面要突出的是它的精巧细致壮观

而在张艺谋那里是气势恢宏庞大


如顾青要走那场戏,翠巧一个人坐在门外

这是用长镜头处理的

从头到尾静止不动

对话极长

然而银幕形象并不因为画面静止而显得枯燥

相反却十分感人


这场戏是通过一个人在镜头前,一个人在画外

一隐一现的表演来表现

翠巧的情绪波动

演员细腻的表情及对白中语调的节奏变化

似乎是冷漠无情的环境的化身


记忆中的老电影 | 陈凯歌和张艺谋在这片“黄土地”成功“会师”


对人们的喜怒哀乐

张艺谋手中的摄像机似乎表现出别具一格


如翠巧见媒婆

看见顾青教憨憨唱歌,很受感动

顾青的行为及谈论已在她心中掀起波纹

她也想有朝一日像延安的女孩子一样念书写字

掌握自己的命运


美好的未来激励着她

她脸上露出笑容,两只水桶也轻了许多

她快步如飞地推开家门

一眼看到媒婆在家坐等,她一下子呆了

欢快激越的心绪顿时荡然无存

进退不得,木然伫立


这时的画面是以同样的节奏突然跳成一个中近景,静止不动

画外是她爹用深沉语调絮叨的声音

翠巧听着听着,思绪万千

但最后还是忍痛应允

这里的一切表现手段都变成了形象的银幕语言


记忆中的老电影 | 陈凯歌和张艺谋在这片“黄土地”成功“会师”


《黄土地》是陈凯歌和张艺谋的第一次合作,就为我们留下这部传世佳作。赵季平后来回忆,他和张艺谋、陈凯歌一起前往陕北采风,在零下20度的北风中,坐着破面包车到老百姓的窑洞里听民歌,拉家常,睡土窑土炕。


看《黄土地》,心情是抑郁的

虽然有那辽阔的长空,无垠的黄土地

以及那浩浩汤汤、奔腾不息的黄河水

但画面之外那种沉重的思想却紧紧压在人们心头


《黄土地》上的痛

不仅仅是翠巧的不幸

不仅仅是精神上的麻木

有更多的东西深深地埋在那黄土层的深处…


但是,真正让人深思的是

当太阳出来了,幸福是否与阳光同在?


“翠巧”走到现在,是否就会得到快乐

“憨憨”就算冲出了人群,是否就寻到生命中的雨

改变这个世界的干渴


问题依然存在

“黄土地”依然存在

你我依然在那贫瘠的黄土地上放牧着自己的牛羊


记忆中的老电影 | 陈凯歌和张艺谋在这片“黄土地”成功“会师”


电影《黄土地》可以称的上是第五代导演改变电影史的一部作品,虽已时隔多年,当年的热忱减退,但幸运的是,记忆中的“黄土地”没有被尘封,记忆中的老电影依旧值得回看。于是,在2018年《黄土地》经过4K修复,出现在北京国际电影节进行展映。陈凯歌和张艺谋的黄土地情怀再一次被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黄土地   陕北   延安   庄稼人   风箱   媒婆   电影   浪漫主义   贫瘠   震撼人心   规矩   观念   导演   父亲   梦想   陈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