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自杀

在我们不经意间——猝死,这个隐形的杀手随着时代的发展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你我的身边。

无论是像高以翔、孙侨潞一样出现在荧幕上的人,还是在城市角落默默无闻地打工人,仿佛谁也无法阻止悲剧的发生。

猝死出手必有亡魂。

猝死,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自杀

出现在生活中的猝死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员工加班猝死、大学生军训跑步猝死、明星录节目时意外猝死的报道也比比皆是。

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60万人猝死,而平均下来每天就有1600多人猝死,居全球之首。

在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之下,难道猝死就真的是无法预料的吗?

然而并不是。可能有很多人认为,猝死就是突然死亡,属于意外死亡。

可当逝者家属请求索赔人身意外险时,十有八九会遭到保险公司的拒绝。

猝死,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自杀

可是为什么保险公司会拒绝索赔呢?

首先我们看一下世界卫生组织对猝死的定义:

平时身体健康或看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也就是说,猝死只是一种死亡形式,而非一种疾病。

所以猝死也并不是什么意外死亡,保险公司也不会因为猝死去赔偿。

猝死的本质就是由于自身早就处于亚健康的状态,由于某些诱因所以导致了死亡的发生。

而健康的人,几乎不会因为意外的一次摔倒或者加班,就导致猝死。

猝死的人们,表面上看起来挺健康的,但其实,他们的身体已经有了一定的病变基础。

比如一些潜在的心脏问题、血管问题等等。

猝死,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自杀

就好像一颗埋在地下的炸弹,只需要一个导火索,就可以随时引爆。

我们平时所说的健康仅仅是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并不代表着你的每个方面都健康。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由此可见,要想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必须是个全才,对于每个方面都要注意。

尤其是压力逐渐增大的年轻人猝死趋势越来越严重,每年猝死的人中18岁到39岁的青年比例高达43%。

那么什么是年轻人猝死的原因呢?

年轻人猝死有三大导火索:熬夜、酗酒、情绪焦虑

1、熬夜

在当代,熬夜已经成了年轻人的代名词,半夜两三点睡觉也已经成为了常态。

大多数人其实心里很清楚熬夜对身体的危害。

每天呢也有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来阻止我们早睡:工作加班、赶交作业、睡前抖音、今日头条、不知不觉间就到了深夜一两点。

猝死,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自杀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人类社会长期所遵循的生物节律已经逐渐地不适合现代人了。

我们的生物节律也就是我们的生物钟,控制着我们身体的各方面功能,比如体温、代谢、睡眠、激素水平、行为等。

而当我们身体的生物钟和外界环境存在差异时,便出现了“倒时差”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身体的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短短的几次熬夜可能只会加重黑眼圈,如果白天好好的补觉,就能恢复得差不多。

猝死,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自杀

但是长期熬夜导致睡眠不足,就会给心脏带来更多的负担,引起血压升高等一系列问题。

大部分猝死的人发病之前都有过连续奋战n天不合眼的经历。

成年人的睡眠在6.5~7.4小时之间的死亡率最低,超过这个范围,死亡率都会明显增高。

熬夜并不会直接导致猝死,重要的是要养成要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以及充足的睡眠时间。

2、酗酒

如今,年轻人蹦个迪喝个酒已经不是什么大事,但是,酒精的摄入量是一个大问题。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问了,酒精安全剂量是多少呢?

答案是零。

所以,喝得越多,受到的伤害就越多。

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喝,比如工作应酬,这时候要以减少身体危害为主控制饮酒量。

一旦大量饮酒,我们的身体面临的就是永久性的损伤,特别是对心脏的伤害。

猝死,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自杀

那么,酗酒是如何一步一步毁掉一个人的身体的呢?

过度饮酒会加大你的血液粘稠度,血液变得粘稠之后会大几率的堵塞毛细血管

如此一来,氧气和营养物质无法输送,长久以往,轻则头痛、失眠、脱发等小问题,重则心肌梗塞猝死。

而且,大量摄入酒精那种无限接近于吸毒的状态,对人的精神也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也就是说酒精把你带到一种近乎完美的粉红色的至高虚幻境界,然后又一下子把你拽回到现实之中,紧随其后的就是忧郁不振。

猝死,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自杀

3、情绪控制

在这个人均都是抑郁症的时代,情绪正常的人反而成了一种另类。

其实仔细回想一下,我们会发现每一次的情绪产生较大的波动时,我们无法自己去控制我们的情绪,而在这不经意间落入情绪的漩涡。

无法控制的东西是最可怕的,我们被感情左右了我们的身体和感受,浪费了时间的同时,还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无法控制的暴躁、抑郁对于我们身体各种器官的刺激是巨大的。尤其是我们的心脏。

猝死,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自杀

那么不良情绪是如何去影响我们的心脏病呢?

波动的情绪可以促使交感神经的兴奋,让我们的身体分泌的肾上腺素快速增加。

与此同时肾上腺则会分泌过量的儿茶酚胺,增加了冠状动脉的敏感性,造成冠状动脉的痉挛。

猝死,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自杀

儿茶酚胺也会降低血液中钾的含量,相比学过生物的同学都知道,生物电活动是钠离子和钾离子运动的共同结果。

钾离子的降低则会导致生物电活动的障碍。从而引发心率的失常,随之而来的便是心室颤动,而最后则是心脏性猝死。

猝死,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自杀

所以控制情绪显得尤为重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做自己心态的主人,也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的一种体现。

#健康202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儿茶酚胺   蓄谋已久   冠状动脉   节律   导火索   生物钟   保险公司   离子   酒精   血液   心脏   情绪   意外   年轻人   身体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