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乡》:闰土的形象,说出了现在年轻人的无奈

1919年冬天,鲁迅冒着天寒地冻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浙江绍兴老家。

这次回家他看到了萧条不堪的村落,没有一丝丝活力。这和记忆中的故乡相去甚远,站在船舱中的他陷入了一片沉思,于是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画面来: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鲁迅《故乡》:闰土的形象,说出了现在年轻人的无奈

不错,这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就是闰土。他是鲁迅家在准备祭祀先祖祭典的时候,跟随其父亲,来到鲁迅家帮忙看管祭器的小帮工。

他机智勇敢,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正是这个少年给童年的鲁迅带来了许多快乐,让“讯哥儿”知道海边有许多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潮汛的时候有许多跳鱼儿长了青蛙似的两个脚……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要回家,两人洒泪告别,从此再没见面。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两人再见时已是二十年之后。当初那个英姿飒爽、手捏钢叉刺猹的小英雄,早已经变了模样 :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的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两人见了都很兴奋,“讯哥儿” 特别想和 “闰土哥” 一起畅聊小时候的开心事,可是多年未见,一时半会儿竟开不了口。但闰土的态度俨然变得恭敬起来,喊了鲁迅一声 “ 姥爷 ”,这一下子仿佛在两人之间,建立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墙……

闰土童年的成长环境发生在辛亥革命前后,那时社会动荡,军阀混战,官僚资本的压迫,帝国主义的入侵,封建思想的毒害,都使老百姓变得麻木不仁、生活困难。闰土生了8个孩子,什么地方都要花钱,连年闹饥荒,吃不饱穿不暖,还有苛捐杂税,沉重的生活重担让他变成了佝偻背,精神上麻木,苦得像一个木头人。


鲁迅《故乡》:闰土的形象,说出了现在年轻人的无奈

从闰土的的形象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我们以前也是机智勇敢的,敢想敢干,曾经也有过梦想,然而这些只不过是我们的幻想罢了,它终究敌不过残酷现实的魔爪,最终在各种困境中我们学会了逆来顺受,接受现实。

当代社会年轻人,面对房价贵、养老难、工作不顺和孩子教育等各种问题,也会让人觉得生活压力巨大,活的太累,它们就像一把枷锁束缚在我们身上,让人感觉窒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鲁迅   辛亥革命   哥儿   潮汛   祭器   烟管   钢叉   深蓝   毡帽   圆脸   机智   西瓜   故乡   紫色   海边   年轻人   无奈   形象   少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