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去世前留下两张“密码纸”,被他成功破译,内容极其重要

钱学森去世前留下两张“密码纸”,被他成功破译,内容极其重要

2013年9月一个穿着背心的耄耋老人在各大视频平台火了,这位80多岁高龄的老人,穿着5块钱的背心,怎么看都是街边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家。然而这位老人的功绩却不像他的穿着打扮这么简单,他是我国国防至宝,如果钱学森院士让我国的导弹从无到有,那这位老人就是让我国的导弹从有到精。他就是将我国导弹精度提升到1米左右的高伯龙院士。

钱学森去世前留下两张“密码纸”,被他成功破译,内容极其重要

钱学森去世前留下两张“密码纸”,被他成功破译,内容极其重要

不论是飞机导弹还是坦克军舰,在这些武器上都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惯性导航系统,这个系统的重要性不亚于人的双眼,有了这双可以精准看到目标的“眼睛”,一切武器才有真正的威慑力。另外,有了惯性导航系统的武器,即使不依赖卫星导航系统,也可以精准打击到目标,它可以完全实现自主导航,定位,控制姿态等功能。而这个系统中最要的部件就是激光陀螺仪,没有激光陀螺仪的惯性导航系统,就像是没有方向盘的车子一样,虽然能够启动但是无法掌握方向。

钱学森去世前留下两张“密码纸”,被他成功破译,内容极其重要

1913年法国科学家率先提出激光陀螺仪的理论,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有限,无法真正实现研制。但是国外的科学家们一直没有停止对这项理论的研究,一直到1960年后终于由老美科学家成功制造出来世界第一台激光陀螺仪,这项成就也让国际光学技术开始一段新的改革。使用激光陀螺仪来为导弹制导的设想,成为当时各国都投入很大精力的研发项目,但是这项技术的难度之大超出很多国家的设想,一直到1994年11月之前,全球只有俄,美,法三个国家可以生产先进的激光陀螺仪。

钱学森去世前留下两张“密码纸”,被他成功破译,内容极其重要

1991年的海湾战争虽然跟我们没有丝毫关系,但是却打醒了整个中国,无数人被老美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震惊到夜不能寐,数颗战斧在同一弹孔连续穿过击中T72的场景,让国内无数59乘员胆战心惊。这种程度的精确制导已经完全超出我们的认知,发展我国精确制导实力刻不容缓,手中光有剑肯定不行,我们还要拥有一双锐利的眼睛。

钱学森去世前留下两张“密码纸”,被他成功破译,内容极其重要

钱学森院士带领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了属于中国的先进导弹,但是由于精度不高,落点与目标相差的距离有些大,所以并不能让老美感到惧怕。我们也急需激光陀螺仪,然而西方国家对中国先进科技限制,让我们失去从外部获得的机会。钱院士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导弹上,没有精力放在激光陀螺仪上,所以这项任务只能顺延到下一代科学家身上。

钱学森去世前留下两张“密码纸”,被他成功破译,内容极其重要

1971年两张写满公式的纸被传入国防大,这两张纸中所记载的钱学森所写下的激光陀螺仪的原理,但是仅仅两张纸又能承载多少秘密。想要靠两张纸就研制出全世界顶尖的科学设备,似乎是天方夜谭,而且那时候中国科学家几乎没有人见过激光陀螺仪。这种情况下想要研制激光陀螺仪,不亚于让一个没有见过飞机的人,凭借两张纸记载的飞行原理制造飞机。

钱学森去世前留下两张“密码纸”,被他成功破译,内容极其重要

也就是同年,正在教书育人的高伯龙,接到了国家研制激光陀螺仪的任务,原本在热爱三尺讲台的他是完全可以拒绝国家的要求,但是他没有。高伯龙院士年轻时候曾因为战争无法安心学习,便发誓要赶走那些“寄生”在我国“臭虫”,年轻时的他便对祖国有着深沉的热爱,祖国的请求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拒绝,而且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一个国家的强大就是在射程之下。

钱学森去世前留下两张“密码纸”,被他成功破译,内容极其重要

但当时的国内的科研环境,想必现在很多人都明白。没有用来计算的大型计算机,没有科学仪器,没有生产原材料。就是这种一无所有的情况下,高伯龙院士仍然带领着团队日以继夜地做着研发工作,一边要做研究,一边还要自己动手做设备,就连点焊机和高压电源,这种现在随便都可以买到的基础设备,都是高院士带领着团队自己做出来的。仅仅这些还不足以表现当时研发环境的落后,他们甚至连实验室都没有,最后只能将食堂进行改造,用来做实验室。没有编程软件就自己学习,然后自己编写,不懂器械制造工艺就拉来工人教,没有经费搭建试验平台,就自己捡来废弃的破铜烂铁自己搭建。

钱学森去世前留下两张“密码纸”,被他成功破译,内容极其重要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高伯龙院士坚持不懈了十几年时间,一直到1984年终于拿出了实验样机,又经过10年时间,在1994年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台激光陀螺仪,也是继美俄法之后,第四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如果没有高伯龙院士的坚持,这项技术可能还要推迟数十年。

钱学森去世前留下两张“密码纸”,被他成功破译,内容极其重要

高院士和他团队默默无闻几十年,由于涉及机密所有研究论文无法发表,工作繁重也无法将科研结果申报奖项,40余年来仅仅只申报过3次,但是这也难掩他们的伟大贡献。像高院士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默默无闻,矢志不渝,肩上有责任心中有信仰,是国家之栋梁,民族的英雄。

钱学森去世前留下两张“密码纸”,被他成功破译,内容极其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陀螺仪   院士   惯性   导弹   中国   科学家   导航系统   激光   精力   老人   武器   团队   密码   我国   国家   内容   技术   钱学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