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先进,不便展示!国产亚轨道运载器试飞,都用了哪些黑科技?

日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的“亚轨道重复使用演示验证项目运载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完成飞行后平稳水平着陆于阿拉善右旗机场,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不过有趣的是,对外发布的信息居然只有几行文字:“该任务属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项目。首次飞行旨在验证升力式地面自主垂直起飞、再入返回、水平着陆等关键技术。”至于照片、视频和CG之类的直观展示内容,则全都没有,发布方甚至自己“皮”了一把:过于先进,不便展示。这一下子吊起了人们的胃口。

过于先进,不便展示!国产亚轨道运载器试飞,都用了哪些黑科技?

尽管这些年来,国内军工发展成就的开放度在逐步增加,一部分信息虽不会直接发布,但相关视频和文字在官方渠道的展示,也往往说明部分项目与内容的保密价值有所下降。由此想来,这次试验完全不公开飞行器的任何直观形象,显然说明技术价值和保密程度极高。其实,单纯地分析公开的文案内容,就足以发现相当丰富的内容价值。于是乎,我们不妨尝试分析一下相关的“黑科技”。

过于先进,不便展示!国产亚轨道运载器试飞,都用了哪些黑科技?

首先看两个关键词,“亚轨道”与“重复使用”。所谓亚轨道,一般是指距地面20~100公里高度的空域,处于大部分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的最低轨道高度之间,也称为临近空间或空天过渡区。这一区域既不属于航空范畴,也不属于航天范畴,目前各国都没有用于这部分空间的专用飞行器,这种空间上的空白,对于侦察、监视、通信和对空对地作战等有很大的发展价值。“重复使用”则很好理解,证明该飞行器定位于有人或无人驾驶的长期耐用型飞行任务,与一次性使用的导弹和火箭等截然不同。

过于先进,不便展示!国产亚轨道运载器试飞,都用了哪些黑科技?

再看“自主垂直起飞、再入返回、水平着陆”和“运载器”,这种飞行轨迹与已经消失的航天飞机高度相似,而未来设想中的空天飞机同样也采用类似的飞行机制,这证明该飞行器具备进一步发展为空天飞行工具的价值。

过于先进,不便展示!国产亚轨道运载器试飞,都用了哪些黑科技?

同时,“自主”二字又说明了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可以变轨机动,空间生存能力大大提升,指望像拦截导弹那样去拦截它,难度恐怕非常大。至于“运载器”,则可能意味着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扩展性,有可能具备成为空天运输机或作战飞行器的潜力。

过于先进,不便展示!国产亚轨道运载器试飞,都用了哪些黑科技?

结合发布方在试验下方强调了验证“天地往返航天运输技术”,基本可将该试验视为一次空天飞机技术的预演。在美国退役航天飞机,欧洲、俄罗斯和日本等在航天领域裹足不前的情况下,突破航天技术的希望正在向中国集中。在航天动力技术暂时无法有革命性进步以前,中国若能率先在空天飞行器领域实现实用化,意义必将十分巨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阿拉善右旗   空天飞机   轨道   飞行器   作战   直观   导弹   航天   不便   高度   自主   水平   先进   价值   项目   内容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