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城市内涝只需要疯狂增加排水管大小就能解决问题吗?

河南郑州遭遇罕见特大暴雨在短短三天时间内郑州降水量接近郑州全年平均降水量。7月19日晚8点至20日晚八点单日降水量达到552.5mm,这导致城市排水系统崩溃,地铁因雨水倒灌全线停运,倒灌的雨水也淹没了站台,更甚者车厢内的水淹没了座位!

解决城市内涝只需要疯狂增加排水管大小就能解决问题吗?


在发生灾害后的第一时间,各部门第一时间展开救援。河南防汛应急响应也提升至一级,中部战区已向郑州派出3000余人进行抢险救灾!


这次郑州特大暴雨让我联想到了1975年8月的河南驻马店特大暴雨,这场特大暴雨比现在郑州的特大暴雨更大,这让我想到个问题都过去了40多年,我们对于特大暴雨的防治进步了多少?

解决城市内涝只需要疯狂增加排水管大小就能解决问题吗?

图源中央气象台侵删


排水系统一个城市交通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项目,也是一个处于无形之中的保护伞。可以说一个城市要是欠缺了强大的排水能力,那这个城市可以说它是水城威尼斯。


地铁一个城市发展路上的先进交通工具,我们很多地方的地铁就是建造在水层之中(也就是建造在被水包裹的土中)在这次的雨水倒灌中,暴雨只能算是其中一个源头!

水一个无形的液体,这个见缝就钻的家伙很令人头疼的家伙。

解决城市内涝只需要疯狂增加排水管大小就能解决问题吗?

地铁本身的混凝土结构也会渗水,混凝土本身是有裂缝的只不过有些裂缝极为狭小,肉眼看不出来。就算是地铁本身拥有完善的防水措施(例如:排水渠、防水层、外墙防水等等)也未必能阻挡水的进入!所以在地铁设计时候,地铁入口会造得高一些,这是防止地面外的水灌入地铁内部,要是地铁出口在低洼地区,这时候就会配备抽水能力更为强大的泵来满足应对突发情况,当然隧道结构内部也会预留更为大的排水管,当然部分地方也会配备防水门用以阻挡突然灌入大量水。


回到正题,我们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可以查到内涝防治的设计重现期,其重现期最大设计为100年,但此次郑州特大暴雨是500年、1000年一遇的,这可是设计重现期的5倍到10倍。

解决城市内涝只需要疯狂增加排水管大小就能解决问题吗?



虽然我国在2012年就提出了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的‘海绵城市’概论,这新一代的城市雨水管理概念,就像他名字一样,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但是这个概念现在还只是试点并未大规模应用。

解决城市内涝只需要疯狂增加排水管大小就能解决问题吗?

说白了城市内涝是无法彻底地解决麻烦问题,其原因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排水管管径不可能无限制放大

按照我们现在的科技,一个排水管道放大到很大是很困难的,就算能我们放大到直径20M,我们还要考虑管道扛不扛得住很多车辆在上面行驶,其次还考虑维护的便捷性,当然道路下不光只是排水管一个管道,还有给水管、通讯线路、天然气管道、电线、光缆等等管道。

二、经济限制因素

这是一个很直接的问题,管道越大排水能力越强,当然管道越大你花的钱就越多。就算有钱了还要开了管道安装问题,要是那是一片待开发区域还好,你可以提前预埋下去。但你要想在老城区埋下一个直径10M的管道你觉得可能吗?可以把老城区比喻成老代码,老代码不动还好一动可能就会崩溃。其次修管道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什么影响交通啊,其次管道开挖还要考虑周围房屋的安全性。这都是问题!

解决城市内涝只需要疯狂增加排水管大小就能解决问题吗?


三、水体承载问题

随着城市在发展,很多老河流都被改造得更为美观,更为直。甚至于一些河流、天然洼地、池塘直接被填平了。很多能被自然水体吸收的水量,只能依靠排水管来排入附近的河流或者大海,这间接使得排水管的压力增大,况且河南是内陆地区没有什么太大的河流来吸收这些雨水。

解决城市内涝只需要疯狂增加排水管大小就能解决问题吗?

这次的降水强度实在是太大,现目前全球没有那个大型城市的排水系统是按照郑州现目前降水量来设计。这次的降水量完全超过了设计排水能力,一个小时100多个西湖的水量涌入郑州,这要是东京的地下神殿排水系统也估计是很难处理的。

最后,希望灾害早日结束,大家携手共进,一同击退困难!

加油!

参考资料:

一、百度百科

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三、中央气象台-全国降雨预报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内涝   排水管   中央气象台   城市   降水量   水体   郑州   河南   暴雨   河流   雨水   管道   地铁   大小   能力   疯狂   排水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