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俊平 赖鸣 | 印度发布4艘船坞运输舰采购信息征集书

---------- 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2021年8月24日,印度国防部发布信息征集书,为印度海军采购4艘船坞运输舰(LPD)。招标仅限于本土造船企业(允许与外国公司联合设计),并要求合同授出后60个月内交付首舰,之后每12个月交付1艘。

闫俊平 赖鸣 | 印度发布4艘船坞运输舰采购信息征集书

一、相关背景

印度海军《2012~2027年海上能力愿景计划》将发展船坞运输舰作为一项重点任务。2013年和2014年先后2次招标采购4艘船坞运输舰,其中2013年印度国营科钦造船有限公司因不能参与竞标而提出抗议,导致项目冻结;2014年再次招标并最终选定信实防务工程公司和拿丁集团,但由于信实防务工程公司存在财务和“内部能力”问题,且印度国防部不太认可拿丁集团提出的建造方案,此次招标于2020年10月正式撤销。

二、需求与技术指标要求

本次信息征集书对船坞运输舰提出多种作战需求,包括舰-岸投送方式多样化;可承担区域外应急和人道主义援助救灾任务;可作为两栖特遣部队、登陆部队和航空部队指挥中心;可充当无人系统母舰,并支持未来无人艇、无人潜航器的开发运用等。

对船坞运输舰的指标要求是:舰长200米、满载吃水达8米,最大航速超过20节,巡航速度14节~16节,经济航速下续航力应达到10000海里,配备电力推进(集成全电力推进/混合推进)系统,标准舰员530名,可运送900名陆战队员,可维持60天的后勤保障。

武器方面,舰上应配备32枚垂发型近程防空导弹和16枚反舰导弹;可搭载4座配备光电火控系统的AK-630近防武器系统、6座小口径单管自动武器站、定向能武器(未来替代AK-630)和8架中型机枪。

闫俊平 赖鸣 | 印度发布4艘船坞运输舰采购信息征集书

传感器包括,1部联合对空对海监视雷达(E/F波段),1部三维对空监视雷达(C/D波段),1部水面监视雷达,2部I波段和1台E/F波段商用现货雷达,1部红外探测跟踪系统。作战系统方面,将配备模块化作战管理系统(CMS)和舰艇数据网络(SDN)。

该舰采用直通(飞行)甲板,至少可容纳2架重型舰载直升机(最大重量40吨,折叠旋翼后可停放在甲板上)、12架特种作战飞机和2架无人机(可长时间在机库停放和维护),允许至少4架特种作战飞机同时作业(其中可替换1架无人机)。

舰上配备2部升降机,包括1台主升降机和1台备用升降机,最大载重均为24吨。其中,主升降机贯穿机库和车辆甲板。舰上可搭载4艘LCVP人员登陆艇和4艘LCM机械化登陆艇;未来可搭载2艘LCAC气垫登陆艇或L-CAT登陆艇。

三、几点认识

一是针对国内企业招标振兴本土造舰工业。当前,印度本土防务公司不具备独立建造两栖舰的能力,印度海军现役仅1艘“河马”号船坞运输舰(前美国海军“奥斯汀”级“特伦顿”号船坞运输舰,于1997年转售印度)。为此,印度国防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要求与国内民营造船厂进行技术合作,一方面扶持本土民营造舰工业能力,另一方面提升本土造舰水平。

闫俊平 赖鸣 | 印度发布4艘船坞运输舰采购信息征集书

二是寻求提升印度海军两栖装备攻防能力。两栖兵力投送建设是印度海军较为薄弱的一环。一方面,现役1艘“河马”号船坞运输舰服役年限超过50年,5艘国产5000吨级坦克登陆舰无法满足未来两栖作战需求;另一方面,印度海军主力驱护舰数量较少,在执行高烈度作战任务时,难以抽调兵力为两栖登陆作战提供区域防空能力。随着世界局势不断变化,日、韩等国海上力量迅速发展,印度海军迫切需要发展具有较强防空能力,同时兼备一定对海打击能力的两栖舰艇。

三是为印度海军发展两栖攻击舰提供经验。当前,两栖舰艇作为航母的补充,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方向。如,日本海上自卫队“日向”级和“出云”级经改装以搭载F-35B战斗机,作战能力可比肩轻型航母;韩国海军也开始基于“独岛”级探索发展轻型航母。印度海军提出发展的4艘船坞运输舰,计划采用直通甲板设计,或将为其发展两栖攻击舰提供建造经验。

(蓝海星:闫俊平 赖鸣)

闫俊平 赖鸣 | 印度发布4艘船坞运输舰采购信息征集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运输舰   船坞   印度   信实   国防部   登陆艇   升降机   舰艇   作战   甲板   波段   海军   本土   配备   能力   赖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