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系女孩的独白:用十年去守护一家考古书店

历史系女孩的独白:用十年去守护一家考古书店

文/当下君

图片/来源网络


很多人想起京东,脑海中出现的词汇可能会是:正品行货、物流、技术、供应链等。除此之外,在京东庞大的生态体系中,还同时维护着一片繁茂的文化聚集地,那就是京东图书。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片繁茂的聚集地中,代表着更具个性化消费特征的小众文化,也在这片土壤中自由而舒适地生长。


在这里,一个女生和她参与经营十年的考古书店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生长的力量。


1

莫嫌生处波澜小

或许,很多人都把“开一家书店”当做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或者说,一种幻想中的生活方式。


但其实,实体书店并不是一个“热闹”的生意。在大量阅读转向碎片化、电子化的当下,传统图书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而如果你经营的是极其小众类的图书,比如考古类,你的感受可能更不同。


人文考古书店,是海淀区三虎桥南路小胡同街边的一家书店。如果你曾经光顾,可能会对里面的一位年龄不大、面目清秀的女店长略有印象。


她就是洪霞,自从大三开始来这家书店兼职,到全面接手这家书店,至今已经有十年时光。


历史系女孩的独白:用十年去守护一家考古书店

△洪霞


笔者来到这里,印象就是书多、简朴,还有——几乎没有顾客。


洪霞告诉笔者,在这里呆一两天见不到一个顾客,是常态。我问她一年最多有多少顾客登门,她略加思索后告诉我:最多1000人。


当年,洪霞还是一个做家教的大学生,聘请她的是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的一位女士,她有一系列的创业梦想——开书店、做文创、做网站,结果两个人谈的很来,洪霞从家教老师,变成书店兼职员工。


然而,或许是考古过于偏门,也或许是计划不周,这一系列的计划都没有很好的实现,最后生存下来的,反而是这家地段不佳、门可罗雀的人文考古书店,多年惨淡经营后,这位女士把书店转给了已经在职场转了一圈、却更喜欢书店纯粹生活的洪霞。


迈入这家书店前,笔者还有一个错觉,那就是所谓“乱世黄金、盛世古董”,目前的古董收藏行业很热,也许,这家书店反而有诸多的土豪收藏家客户。


而洪霞直言相告,笔者的假设一点都不靠谱——收藏爱好者和考古工作者需要的完全不是一类图书,她们没有沾上“古董热”的光。


于是我追问洪霞,考古类的图书经营到底有什么特点,她说:“特点就是读者群体极其狭窄,而且,考古类图书定价高、印量少,大部分出版社都要求现款订书,有些图书不能及时销售出去,但为了保证后期考古图书品类的齐全,我们很少选择退货,积压大量码洋,库存压力对书店而言可想而知”。


听起来很不妙,但洪霞告诉我,其实,情况也没有那么糟糕。


因为经营的品类极为专注,所以,人文考古书店有一批固定的客户,也就是考古行业的从业者,基本上都是大学、研究机构、博物馆等领域的工作者和学生,他们对专业类书籍的需求强烈。


而洪霞的书店,每月增加150种新书、展示1万多种、收藏6万多种,几乎是民营考古书店的绝对头部选手,所以这部分稳定的专业读者,构成了书店的利润基础,换言之,这是一个绝对不会发财,但至少能保底的书店。


历史系女孩的独白:用十年去守护一家考古书店

△洪霞的书店——人文考古书店


于是我问洪霞,书店一年能够挣多少钱,她想了想说,发完我们四个工作人员的工资,较好的年份,一年大概还能剩一二十万,但基本被我变成了各种书放在了仓库里。


说这句话时,她的表情云淡风轻,带一丝微笑。显然,她很满意自己的生活方式。


笔者突然想起了一句古诗——莫嫌生处波澜小,不须漂然逐众流。


2

上京东

其实,人文考古书店,绝不像笔者看上去的那么寒素、单薄,在考古这个圈子里,它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存在。


首先,这家书店的主力业务之一,并不是线下靠店面的书籍零售,而是相当于很多考古工作者的“资料与藏书供应商”。


很多文化机构,都有自己的图书室、图书馆,但对于考古这个过于冷门的领域,除了部分底蕴极其深厚的学术机构会有完备的考古类书籍采购、更新计划外,很多学校、研究机构无法定期、及时、全面的采购到各种各样的新出版的考古书籍。


而考古又是一个知识密集、智力密集的行业,“考古”并不仅仅是人们想象中的田野考古,不是每天都有激动人心、带电视直播的考古挖掘,对很多学者来说,考古其实就是在书籍中进行历史研究和挖掘。


因此,当某些机构的考古类藏书很不理想时,这些研究者、项目组、课题团队等等,就需要一个专门的考古图书资料的收集者,而在他们多年的对比中,洪霞的人文考古书店,是他们最佳的合作伙伴。


历史系女孩的独白:用十年去守护一家考古书店


无论是大学、考古院系还是课题组,每年有一小部分群体,系统性的把图书采购交给洪霞团队,而这来自于书店十年积累的对考古出版图书的底蕴,她们比有些专门机构甚至能更快、更好的找到研究者需要的资料。


即使在行业内,这家民营的书店,也是有相当的影响力的,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会”,是业内有崇高声望的盛会,人文考古书店多次协助前期的图书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并提供参会所需的600来种样书,这对于考古图书品类齐全的书店来说一切很容易。


同样,这里也是书香氤氲、名家满座——书店会定期举办免费讲座——紫竹书会,请考古圈里的名家普及考古文化知识。


洪霞告诉笔者,在紫竹书会上——许宏先生讲了最早的中国(图书《最早的中国》),王仁湘先生了讲古代饮食(图书《味中味》《味无味》),冯时了先生讲古代天文学(图书《中国天文考古学》),郑岩了先生讲考古学与中国美学史,北京服装学院陈芳等老师讲了古代服饰(图书《粉黛罗绮:古中国女子妆容服饰研究》)等等。


虽然实体店没有什么图书销量,洪霞留下这家不大不小的店面,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充当了一批没有足够经济能力的学生的“图书查阅处”。一般人可能想不到的是,很多考古资料都是大部头的高清图册,一套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甚至过万都有,很多青年学子是无力承担的。所以洪霞留下店面,也是为了方便学生们——她甚至不反对有人用手机拍几张书里的内容,虽然从常规来讲,这是书店比较忌讳的事情。


然而,无论是圈内的名望也罢、学者学子口中的好口碑也罢,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那就是书店的生存问题。


《出版人》杂志的调查也显示,80%以上的书店有网络渠道,甚至很多书店主要的利润来源就是网络渠道,线下实体店更多走向展示、或者是仓储的方向。


洪霞这一代人,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所以她对经营网络渠道的图书并无心理障碍,相反,她觉得比较难以做的是选择——经营图书的平台不止一家,有的规模很大的书店会选择全网铺货,但对于人文考古书店来说,无力也不必覆盖全网,她们需要一个更靠谱的选择。


当时摆在洪霞面前的有三个选择——一家平台规模很大、一家平台在图书领域资格老。而京东是又有品牌影响力,又有好的物流体验。


洪霞毫不犹豫PK掉了第一家,因为网络其实是盗版图书泛滥的地方,而知识分子们多半对此非常敏感,所以任何能够给爱书人负面心智认知的渠道,都不是洪霞的选择。


老实说,第二家其实很吸引洪霞,因为名气大、资格深,但这家平台的入驻成本、收费都是最高的,而洪霞的书店对成本很敏感。


而京东图书打动洪霞的,不仅仅是京东的有“消费者比较成熟、对品质更敏感”的心智认知,而且对于商家是真心在给支持,特别是京东图书对新入驻的书店给予物流五折的优惠,更让洪霞觉得“好便宜、好划算”。


在日益内卷的物流行业里,京东物流是为数不多坚持把货品送到用户家中的物流公司,也是品质最好、口碑最好的物流公司。


历史系女孩的独白:用十年去守护一家考古书店


“我觉得我们的用户是高素质、高品位、高要求的用户,以前的物流体验实在不堪忍受,当我知道这么好的物流居然还五折来支持我们的业务时,我立刻就下了决心。”


查看所需要相关资质后,洪霞立即提交了申请,2014年10月,人文考古书店京东店铺开通了,店名:津安考古文博图书专营店。


有时候,就是一个细微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3

小众文化的新活法

京东快递时效速达、价格优惠,提高了书店店铺在读者群体中的认可度。店铺从月销售不足一万到二万、三万、五万、八万、十万,2020年双11更是达到月销量18.8万。


可以说,一招落子,满盘皆活。从此,洪霞不用再苦苦期待稀少的顾客登门,互联网的长尾效应,使得即使是非常冷门的考古类图书,也能凭借京东庞大的用户基数,与有需求的用户进行更高频、更广泛的耦合。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越小众的生意门类,其实越需要互联网的帮助。


而让洪霞感动的是,京东图书虽然鼎鼎大名,但却没有“店大欺客”的习气,反而对于小商家,是格外的珍惜。


比如,洪霞的书店是一个很冷门的小类目,但京东图书就会有足够的动力,去把许许多多这样冷门的小书店汇聚在一起,通过举行活动的方式,给予更好的位置、更多的流量。


据说,善待中小商家,是京东的一种传统,而这种传统,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加以解释。


首先,京东的最开始就是从一家中关村的小柜台起家的,所以,对于中小商家的潜力,京东从来不低估,相反,尽可能给予善待。


其次,从商业逻辑来看,做toB生意的,把流量和服务卖给经营者,所以它们的第一优先是大商家、有钱买流量的商家优先;而京东起家于零售,所以京东的第一优先对象是消费者,只要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再小的商家、再冷门的商品,京东也会尽力去扶持。


再次,从某种程度来说,京东图书是京东很特殊的板块,是京东的各个类属中,文化属性最强。而京东图书的一位负责人这样对笔者说:“对我们来说,我们不仅仅是书商,而是经营一个文化生态。而谁都知道,一个生态是否繁盛,取决于其物种是否丰富,只有多姿多彩、物种丰富的文化生态,才是好生态。所以,我们不仅关注那些规模大的书店,而且也注意维护和支持一些独家、冷门的书店,因为它们给那些小众读者提供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最后,洪霞贡献了一个观点,她说:“如果说京东平台的销售额能给书店带来最直观的收入,那么,我更看重京东平台的隐形能量。我们所有的名片,都有京东的网址,我们所有的新书,都第一时间上传到京东。由于在京东打响了品牌,不仅个人读者纷至沓来,考古文博单位的批量采购也来了。”


“这是由量到质的转变,是把书店拉离生死悬崖边最关键的那根绳。”洪霞说,京东的业务面向全球,我的店里接待过不少的外国学者,我想京东能帮我们把考古文博图书推销到全世界,让全世界来了解中国的考古。”


让每一种品类都为丰富生态贡献价值,让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活法,让大众文明和小众文化都有安放自己的地位,或者,这才是京东图书更大的价值。

欢迎新朋友,一起了解津安考古书店「链接」更多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紫竹   书店   小众   历史系   品类   冷门   独白   中国   笔者   人文   生态   读者   商家   物流   女孩   文化   图书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