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扯出的引力之球——希尔球 | 鲁超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卫星也可以有天然卫星吗?不能,因为卫星的希尔球太小了。


拉扯出的引力之球——希尔球 | 鲁超


有人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卫星也可以有天然卫星吗?


单纯考虑引力,卫星当然可以让足够靠近自己的物体成为自己的卫星。然而奇怪的是,太阳系内竟然没有一颗卫星拥有自己的卫星,这太不科学了!

剧透一下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卫星的希尔球太小了。


拉扯出的引力之球——希尔球 | 鲁超

▲太阳系内这么多卫星,为什么没有“卫卫星”?


希尔球?这是个什么东东?


这是19世纪中叶美国天文学家乔治*希尔在洛希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希尔球”故而得名。太阳系里星球万千,经过了早期的混乱状态,幸存下来的都是英雄,它们划分了自己的地盘,每块地盘大致是一个球体,这就是每颗星球的“希尔球”。在某星体“希尔球”内的物体将主要受到该星体的引力作用。


拉扯出的引力之球——希尔球 | 鲁超

▲美国天文学家希尔,“希尔球”以他的名字命名。


希尔球有多大呢?


考虑两个天体的体系,每个天体 “希尔球”的半径就是它们质心到L1点的距离。所以你懂得计算拉格朗日点,就自然会算出希尔球有多大。显然,质量较大的天体希尔球更为“壮硕”,而质量较小天体只能受大天体引力的欺负,蜗居在狭小的空间里。


拉扯出的引力之球——希尔球 | 鲁超

▲还是这张拉格朗日点图,只考虑日地体系,太阳到L1的距离就是太阳的希尔球半径,中央大的L3到L1之间的就是太阳的希尔球,右边L1到L2之间的是地球的希尔球。


你可以这么理解,如果宇宙中只有一个天体,那它的引力等势面将形成一层又一层完美的球面,如同一层层的泡泡。但宇宙毕竟不孤独,这里只考虑两个天体,双方的引力场在相互较量一番之后,就将分出高下。如同双方的层层泡泡相互碰撞,有些互相挤压,有些合并,质量较大天体维持自己泡层的能力更强,完全属于自己的泡泡当然就更大。


拉扯出的引力之球——希尔球 | 鲁超

▲可以用泡泡来理解希尔球。


太阳系里,太阳占据了99.86%的质量,它的引力无孔不入,几乎控盘整个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引力泡泡都受到它的挤压,越靠近太阳,希尔球就越小,比如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等类地行星;而远离太阳,希尔球就越大,虽然木星的质量远大于海王星,然而由于海王星距离太阳最远,反而拥有最大的希尔球。


另一方面,希尔球还与天体的平均密度有关,你看虽然类地行星的质量远小于木星、土星等庞然大物,但由于它们的密度是木星的4倍左右,因此希尔球也没见的小太多。


拉扯出的引力之球——希尔球 | 鲁超

▲八大行星和一些小行星、矮行星的希尔球半径。从左到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谷神星、冥王星、阋神星。


有人开始开脑洞了:“我也有希尔球吗?”

答案是:“有,但是太小了,没有意义。”

那么升级一下:“航天飞机有希尔球吗?这样宇航员就可以绕着航天飞机转了。”

假设航天飞机的重量是100吨,在距离地球表面300km的太空中飞行,那么可以计算出它的希尔球半径是1.2米,比它自身还小。


拉扯出的引力之球——希尔球 | 鲁超

▲如果太空中只有一辆特斯拉,那么让高尔夫球绕着它旋转是容易做到的事情。


根据前面所述,密度和引力场是决定希尔球大小的重要因素,因此也不是说绝对不可能,一方面离地球远一点,另一方面提高物体的密度,就可以让它一边绕着地球转,还能拥有较大的希尔球。经过计算,如果在地球同步轨道(36000km)上放一个物体,密度达到55g/cm3,那就有可能拥有自己的希尔球,让别的物体绕自己旋转。可是,到哪去找如此之重的普通物质?地球上常见的物质中,密度最大的锇也只有22.59g/cm3。


别跟我提什么白矮星超固态,中子星中子态什么的,地球上没有!


拉扯出的引力之球——希尔球 | 鲁超

▲锇金属是常见物质中密度最大的。


回到之前的问题:卫星可以有天然卫星吗?


理论上当然是可以有的,君不见,人类不是发射了很多人造卫星进入月球轨道吗?事实上,太阳系里,就有小行星拥有自己的天然卫星。


有一颗小行星1999 KW4,以一个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近日点比水星轨道还靠近太阳,仅有0.2个天文单位,而远日点很接近地球,为1.1个天文单位,经过计算,它将在2036年5月25日掠过地球,与地球的距离仅有200万公里,因此这是一颗危险的小行星,需要严密关注。


有意思的是这颗小行星虽然很小,直径只有1.3-1.5km,却有个伴——直径仅为360m的小天体绕着这颗小行星,成为它的卫星。


拉扯出的引力之球——希尔球 | 鲁超

▲拥有卫星的小行星小行星1999 KW4。


然而这毕竟只是个例,事实是冷酷的,现在已经发现太阳系里的185颗卫星,无一拥有自己的“卫卫星”。(叫这个名字好吗?)


宇宙是冷漠的,万有引力定律无处不在,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太阳系又是拥挤的,木星、土星这种巨无霸所到之处,就好像海峡里穿过了一艘巨型航母,海浪波及甚远,一次又一次拷问着弱小天体的 “希尔球”。这些弱小的卫星自己尚且不保(没看到木卫一经常被拉扯到“吐”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


总之,经过了漫长的天文学时间,即使最初有一些“卫卫星”,也早被各大行星扫除干净了。


拉扯出的引力之球——希尔球 | 鲁超

▲木卫一上拍摄到的火山爆发,源自木星的强大引力。


还可以解释为何水星没有卫星的问题。水星距离太阳太近,希尔球最小,就算曾经有卫星,也早被太阳的引力击穿希尔球,卫星要么撞击水星或太阳,要么浪迹天涯了。


拉扯出的引力之球——希尔球 | 鲁超

▲从这张图上来看,水星(Mercury)还没有太阳黑子(Sunspot)大,就这样还想当大哥?省省吧。


天文学家们还曾经为土卫八(伊阿珀托斯)的赤道脊而困扰,这条高达10-20km的赤道脊让土卫八看起来非常像一颗核桃。有人提出,这是因为土卫八曾经拥有一颗“卫卫星”,而后被土星的引力撕裂,一部分残骸落到了土星表面,形成了这一条耸立入云(很好奇,土卫八上有云吗?)的山脉。


拉扯出的引力之球——希尔球 | 鲁超

▲形似核桃的土卫八。看到那条赤道脊了吗?


总之,如果有人问,天体们拉拉扯扯最后成什么了?我们可以大致这样回答一下:拉扯成球球了。


扩展阅读:

C从哪里来?| 鲁超

谢邀!刚路过太阳,下面是地球人对我的探索回顾 | 鲁超

人类与“永动机”的千年恩怨(五):如何避免掉入“永动机”陷阱?| 鲁超

人类与“永动机”的千年恩怨(四):零点能?时间晶体?是科学还是科幻?| 鲁超

人类与“永动机”的千年恩怨(三):充满“坎坷”的能量“搬运”之路 | 鲁超

建基地、装镜子、炸两极……这些改造火星的方法靠谱吗?| 科技袁人


背景简介:本文作者鲁超,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代表作品《鬼脸化学课——元素家族》,被列为中国化学会“IYPT 2019·优秀科普图书”书目,并获得第十届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本文2019年2月28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理性边界拉扯出的引力之球——希尔球,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陈昕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希尔   引力   永动机   火星   小行星   木星   土星   太阳系   天体   水星   物体   密度   地球   距离   太阳   鲁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