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史记」-中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1986年7月9日,中国首次赴北极考察。在北极第一次升起中国的五星红旗旗下站立的是两名中国科研工作者。

「今日史记」-中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根据中国-加拿大恐龙合作考察计划,董枝明和余超两同志于1986年与5位加拿大科学家同赴加拿大北极地区考察25天,这是我国科学考察人员第一次进入北极地区。

原中国极地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颜其德参加了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担任考察队副领队、临时党委副书记,见证了我国首次挺进北冰洋的全过程。本期特刊发颜其德撰写的回忆文章,听他讲述20年前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背后的故事。

「今日史记」-中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北极与中国

我国位于北半球,北极的气候与环境对我国的气候、环境以及农、林、牧、渔等有着直接影响,如西伯利亚寒流对我国气候的直接作用与影响是家喻户晓的。因此,中国开展北极科学考察研究,不仅有重大的科学价值,而且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民众的日常生活也有着现实意义。

早在1924年,中国政府就签署了北极《斯瓦尔巴群岛条约》。根据该条约,中国人有权在该岛开展科学考察与矿业活动。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中国科学院院士竺可桢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科学家就提出,中国应开展南北极科学考察。从中国与全球观点看,中国的气候、自然环境及地质构造的形成与演化是全球环境变化、地史构造演化、世界气候变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又地处北半球,与北极的关系更为直接密切。

「今日史记」-中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乘“雪龙”挺进北冰洋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国家海洋局组织实施,以中国科学家为主体(包括我国港、澳、台学者),还有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的极地科学家参加的一次国际北极科学考察活动。参加这次考察有来自全国20多个有关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和船员合计124人(已有5人逝世),于1999年7月1日搭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从上海港起航,穿过北极圈,进入北冰洋开展海洋环境综合性考察活动。此次考察历时71天,于9月9日回到上海,总航程14200海里。“雪龙”船最北到达北纬75°30',直升机最北抵达北纬78°18'。

「今日史记」-中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活动,是世纪之交人类对极地开展大规模、多学科、国际化、立体式的最后一次科学考察活动。考察研究区域涉及北太平洋、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北极冰缘区、浮冰区和多年浮冰区。考察学科包括海洋学、气象学、高空大气物理学、生物学、地质与地球物理学、测绘学、环境科学、人文地理学科和渔业资源调查。考察取样深度从洋底3900米的地质、生物样到大气层30公里的平流层数据,形成了一个海-冰-气-生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立体式、多学科、全方位的考察。

这次考察为我国首次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样品、数据和资料,其中包括北冰洋3000米深海海底的沉积物样品和3100米高空大气探测的数据,最大水深达3950米的水文综合数据,5.19米长的洋底沉积物岩芯以及大量的海冰冰芯、表层雪样、浮游生物、海水样品等。

【今日史记】关注留言,可推荐您指定下期刊的【今日史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史记   北极   北冰洋   中国   洋底   浮冰   沉积物   科学考察   加拿大   极地   样品   气候   环境   我国   今日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