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颂:“目中无人”的物理学无法抵达正确的彼岸

谢文颂:“目中无人”的物理学无法抵达正确的彼岸

殷殷目光

为什么物理学的突破放缓了、停滞了,知乎上这类问题小众而热门,知友的答案五花八门。之前,我对“物理学还会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当然会有——因为一百年前爱因斯坦的突破突错了。“突破突错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个答案也能够解答上述问题。但诸如爱因斯坦一众聪慧的大脑,如何会一错百年呢?其中可有深层次的原因呢?

探析理论物理趴窝龟缩的三大原因(之一)——

谢文颂:“目中无人”的物理学无法抵达正确的彼岸

先说说现代物理学的开山鼻祖牛顿。

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描述了宇宙发展变化的规律及成因,对“动”起来之后的世界解析明了,但宇宙是如何“动”起来的呢?这超越了牛顿的认知极限,作为“牛顶天”的牛顿,他的谦逊只有也只能给上帝,他把这让宇宙动起来的力定义为“第一推动力”,是来自上帝的“神助”。牛顿认为,天体之所以会运动,是因为上帝创造了万物以后,也设定了各种自然规律,比如运动定律等,上帝先把它们一推,然后天体就按“动者恒动”的定律一直运动下去,事物就按照自然规律和概率顺其自然地发生。牛顿也不忘叫一应的宗教全都靠边站,因为上帝驱动之后就完全袖手,根本就不关祷告什么事。

在求索“第一推动力”的过程中,我悬梁刺股,生命鲜活;我左思右想,主观能动。问题来了——对于精准规则对撞出来的不确定,不管经历多么繁复的交互与演化,归根结底是“机械的不确定”,只要能够厘清流程、掌握一定的信息,都是有迹可循的“确定”——经典理论的终极尴尬在于“石头里蹦出个猴子”。但牛顿只寻思着“第一推动力”,他的后来者们同样如此,经典理论是“目中无人”的。

牛顿以他智慧的头脑奠基了经典理论,但经典理论排斥了生命意识的生发——这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确定了,不对生命意识作考量、追究,“目中无人”的物理学无法抵达正确的彼岸。

在量子理论发展的进程中,即便许多科研人士被双缝实验中微观物体表现出的“心有灵犀”深深震撼,但物理学与心理学甚至脑科学仍然处于绝缘状态。直到今天,人类还是把物质纳入科学范畴,意识放在哲学研究。而科学研究本就是意识活动——研究生命意识、研究意识活动显然是最根本的科学。

宇宙法则的终极解密,人类科技的终极发展,绝不在太空里、系外星球上,而一定就在人身上、大脑里。本应“以人为本”的物理学却“目中无人”,能不放缓,焉能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目中无人   物理学   彼岸   爱因斯坦   推动力   自然规律   天体   定律   宇宙   上帝   意识   正确   答案   理论   生命   经典   谢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