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放开饮片产地初加工,或将引发中药产业深层次变革

「资讯」放开饮片产地初加工,或将引发中药产业深层次变革

近日,国家药监局就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采购产地加工中药材(简称产地初加工或趁鲜加工饮片),对安徽省和甘肃省进行了正式复函,明确以下几点。

「资讯」放开饮片产地初加工,或将引发中药产业深层次变革

图1 2021年7月5日,国家食药监局对饮片产地初加工复函

一、将产品定位为中药材。明确产地趁鲜切片,依然是中药材(即农副产品),不可当作饮片直接流通销售。

二、加强流程管控。产地初加工,是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前端延伸,需配套完整的生产记录、质量追溯和问责机制等,饮片企业不能当“甩手掌柜”。

三、引导企业走向原产地。复函中希望通过产地初加工,来引导饮片企业走向原产地,带动溯源基地和订单农业建设;再次明确,不得从传统中药材市场或经营者手中购买趁鲜加工饮片。

四、尊重传统鼓励探索。文件中也明确,要遵循传统加工习惯,鼓励各省研究制定鲜切药材品种目录及趁鲜切制加工指导原则,开展本省优势品种产地初加工探索。

放开饮片产地初加工,或将引发中药产业深层次变革

一是将加速产业“去中间化”,倒逼产地源头提档升级。由于信息透明导致的产销对接加快,这种中药材流通”去中间化“,其实早已开始。我们不妨以国内规模最大的传统中药材市场亳州为例,通过天地云图中药从业者数据库查询:如图2,截至2020年,亳州市场供应商只剩下8994家,而亳州当地合作社和基地竟然高达43569家,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而散在全国各产区建立基地的亳州供应商,更是高达76432家,远超留在市场的经营者。

「资讯」放开饮片产地初加工,或将引发中药产业深层次变革

图2 亳州中药材市场供应商结构

让这些淘得”中药第一桶金“的传统市场经营者,带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大规模走向原产地自建、联建生产基地,必然提升中药材原产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提升产地源头的市场对接能力。如果再有产地趁鲜加工的政策支持,则这种源头提升更将”如虎添翼“,加速中间环节的淘汰和优化。

二是将带动可溯源生产基地建设,实现订单农业。中药材原料生产的道地性、基地化以及可溯源,是近年来产业政策极力追求的方向。一方面,通过强化产地趁鲜加工及配套的流程管理,必然倒逼更多生产企业把精力放在产地源头;另一方面,也将从流程上解决产业链源头保障薄弱的不合理现状,打通生产流通”最前一公里“;其三,则是在稳固产地保障能力基础上,引导企业将年度订单落在原产地,实现订单农业。

三是产地单品种饮片厂有望做大做强。既然主要工作在产地就可以完成,又有政策许可,生产企业何不直接建立产地饮片厂,或与广大趁鲜加工实体形成联动开,展单品种或区域优势品种的集约化加工?这样既保障了产品质量和性价比,还可做大做强道地品牌,何乐而不为?

因此,随着产地趁鲜加工政策的逐步放开,必然会诞生一批基于道地药材产地的单品种、区域优势品种饮片企业。这类饮片企业,既可以是中药龙头企业去产地投产,更多则会是传统产地初加工企业甚至个体户成立的。

一场中药产业链的深层次变革,有望就此启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立足于城市需求端的饮片企业地位会更尴尬,既不能掌握资源,又缺乏成本竞争优势,何去何从?不破不立,利用你们的渠道优势和营销能力,趁早走向原产地,与产地供应保障体系形成生态圈,目前是最佳时机。


(内容来源:赛柏蓝 由小析姐整理编辑)


「资讯」放开饮片产地初加工,或将引发中药产业深层次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初加工   饮片   亳州   产地   中药   复函   中药材   深层次   原产地   源头   订单   品种   传统   加工   产业   市场   资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