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立法者——开普勒

约翰内斯·开普勒,1571年12月出生于德国南部魏尔镇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是一个性格乖僻的酒鬼,母亲是一个旅馆老板的女儿。开普勒3岁时遭遇了一次不幸:出天花时不仅脸上留下了无法抹去的疤痕,视力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身体上的残疾让小开普勒受尽了歧视。但是这些不幸并没有击垮坚强的他,他仍然顽强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

天空立法者——开普勒

16岁时,开普勒获得了奖学金,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著名的图宾根大学。此后,他便将兴趣转向了天文学。

1594年,在恩师的举荐下,开普勒来到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担任天文学教师,从此开始了宇宙探秘征程。

早在约公元前500年,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便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由比例关系决定的和谐整体。开普勒自小就崇拜毕达哥拉斯,通过对当时所发现的金、木、水、火、土、地六颗行星的轨道半径比例的观察,开普勒惊喜地发现,用五种正多面体正好可以表示出这六大行星的轨道半径。1596年,开普勒发表了他的第一本重要著作《宇宙的神秘》,其中便论述了他的这一发现。虽然他所得出的行星运动结果与当时的观测数据相吻合,但这其实只是一种巧合。当更多的行星被发现后,开普勒的正多面体图形便不再适用了。然而,这一发现却极大地鼓舞了开普勒。

天空立法者——开普勒

1600年,开普勒与第谷开始合作,这是天文学史上的一段最富有启发性的合作。在此期间,开普勒接触到了大量丰富而精确的观测资料,并逐渐发现自己所构造的宇宙体系存在着许多漏洞,于是他开始重新寻找他的宇宙秩序。第二年,第谷去世,开普勒继任为鲁道夫二世的宫廷数学家。这时,他开始利用第谷留下的观测数据重新计算六大行星的运行轨道。经过四年的辛苦整理与探索,开普勒终于找到了行星的轨道形状——椭圆形。从此,天文学历史上持续了几千年的圆运动学说宣告结束。之后几年,著名的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陆续出炉:一,所有行星的轨道都是椭圆的;二,由行星到太阳连一条线,这条线在相同的时间扫过的面积相等;三,行星绕太阳转动一周的时间的平方,与它们和太阳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1630年,由于生活困窘,开普勒不得不前往雷根斯堡索要被拖欠了20多年的薪水。但这位为天空立法的巨人却因伤寒死于途中,享年59岁。

★ 知识拓展

开普勒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幻想家,1600年,他出版了一部纯幻想作品《梦游》,讲的是人类与月亮人的交往。其中谈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东西,比如喷气推进、零重力状态、轨道惯性、宇宙服等。直到现在人们也没明白,400多年前的开普勒是根据什么想象出这些高科技成果的呢?

开普勒并不赞同占星术,他在1601年出版的《天文学更可靠的基础》一书中否定了星体决定人的命运的观点。他说:“如果星相家有时讲对了,那应归于运气。”但他仍没摆脱宇宙的神秘和谐理论。他虽然不相信占星学,但为了谋生,他不得不以此为职业,在第谷去世后,到皇宫替皇帝占星算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毕达哥拉斯   月出   宇宙服   正多面体   古希腊   雷根   奥地利   大行星   立法者   天文学   半径   行星   轨道   宇宙   太阳   发现   天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