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处可见的文化墙,彰显城市治理新风尚

曾经的街道两旁,是各种彩钢板搭建的杂货铺或者住户窗户做成的简易门(俗称开墙打洞)而开的小商店,各种商品和装饰物时常占用人行道,给市民出行造成阻碍,特别是春节等节假日前夕,很多商户直接将饮料、酒类等堆放在门前,彻底断绝了人行道,既给群众通行增加了风险,也让整个街道看上去杂乱不堪,群众呼吁治理的呼声日趋高涨。

北京市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积极开展疏整促专项行动和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工作,违法建筑得到有效治理,街区环境焕然一新,为市民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城市环境和安全的出行保障。最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北京市儿科研究所门前的彩钢板商户,因为孩子小,时长要到儿研所看病,以前到哪停车后,在儿研所门口要特别注意,因为商户的原因,人行道很窄,还时有很多人聚在商店门口买东西,人多、电动车也很多,有一次我小孩就被一个买东西的人后退是不小心撞到了,还哭了一场。令人惊喜的是,在去年的时候,我再带孩子去看病时,突然发现那里被清空了,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人行道,开阔的视觉空间,即使儿研所门口人流量很大,也显得很有序,出行安全性极大提高,可以说,获得感满满的。

我居住在密云区,近年来,密云也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并注重做好整治“后半篇文章”,创新推出将整治的开墙打洞后空地或墙面建设成可供市民休闲驻足的口袋公园或文化墙,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防止开墙打洞等违法行为死灰复燃。据了解,近年来,密云区在城区建成特色文化墙20余处,成为了街头巷尾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受到广大市民群众欢迎点赞。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整治后的文化景观吧。

随处可见的文化墙,彰显城市治理新风尚


随处可见的文化墙,彰显城市治理新风尚


随处可见的文化墙,彰显城市治理新风尚


随处可见的文化墙,彰显城市治理新风尚


随处可见的文化墙,彰显城市治理新风尚

上面那些“二十四节气”“二十四孝”等文化墙的建设既美观,又向过路的行人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看着越来越好、越来越美的城市,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爱护他,因为那是我们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密云   背街   装饰物   文化   人流量   死灰复燃   北京市   人行道   随处可见   门前   门口   街道   群众   市民   环境   彩钢板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