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东川“登山人”刘定昌在牯牛山拍下佛光

东川“登山人” 刘定昌

文/一念 图/刘定昌

神奇,东川“登山人”刘定昌在牯牛山拍下佛光神奇,东川“登山人”刘定昌在牯牛山拍下佛光

刘定昌老师是东川一中(原三中)的一名退休教师,一个平凡的登山之人。为何谈到他,请各位看官往下看。

2005年,一个寒冷的冬天,一直想攀登牯牛峰的愿望在刘定昌老师心里燥动不安,一触即发,说走就走!他瞒着老伴准备了电筒、水、绳索、干粮等必备物品,在深夜零点独自出发了,留下一张字条:“老婆,我登小牯牛去了,放心!”他这是怕老伴担心,阻碍他的脚步。

看到这里,各位是否和我一样心提到了嗓子眼呢?独自一人深夜徒步登山,这得需要多大的胆量和对牯牛的情怀呢?

强光电筒在深夜的小路上格外明亮,有句老话:“不怕慢、只怕站。”刘老师不紧不慢地走着,碰到一村民,一问路才知走了很大一段冤枉路,遂折回岔路再出发。四个多小时过去了,路走了大半,他没有丝毫退缩和悔意,继续前行,历时六个多小时,终于登上了小牯牛山山顶,山顶上几百平米见方的一个水塘,结了冰,硬如白玉,在冬阳的照耀下闪着银光,美的炫烂夺目,应了宋·朱熹的一首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听当地村民说:到了春天冰融化后水和天是一样的蓝色。一面五星红旗插在了旁边的礁石上,迎风招展,鲜艳夺目,他用像机记录下山顶美景,更有趣的是罕见的佛光竟然也出现了,他忙按下快门,留下了珍贵的影像。

神奇,东川“登山人”刘定昌在牯牛山拍下佛光神奇,东川“登山人”刘定昌在牯牛山拍下佛光神奇,东川“登山人”刘定昌在牯牛山拍下佛光

静……山静、水静、石静、心静!坐在石头上除了自己粗粗的喘息声,鼻孔里呼出的热气像一团团霜花在他眼前绽放,山外有山,层层云雾飘飘然向天边延伸,“不到长城非好汉!”他感觉自己就是一条好汉,激动伴着累而快乐着,他对着冰凌笑,对着冷冷的石头笑,对着红旗笑,冰凌、石头冻得凝固了,只有红旗迎风招展,对他展示出胜利的姿态。

人生如登山,一路艰辛,就看你能否坚持到达山顶。“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就是登山者的幸福!只为这一瞬间的欢欣,他觉值了!

山顶寒风刺骨,不宜久留,他急速下山,五个多小时回到了家里。

第二天醒来,大腿酸痛,脚指红肿,才发现耳朵上、脚上都有冻伤,好在有老伴的呵护和照顾,几天便好了。

征服了小牯牛,他又想征服大牯牛,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十六年来,坚持每星期一次的登顶记录。先后登上大牯牛、小牯牛数百次。我在一个偶然的时间认识了刘老师,听到了这一切,说到登顶,他说的轻描淡写,脸上始终挂着腼腆的微笑,我了解到曾经有人偿试着和他一路同行,但都因为艰难而放弃了,他说其中的酸甜苦辣是别人无法想象的,比如灼伤、冻伤、山蚂蝗叮咬,两头黑等情况已成常态,可登山已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问他有遗憾吗?他说:“最最可惜地是小牯牛的仙人田,因为一些人的探宝行为,被破坏了,那和天遥相呼应的蓝蓝的水已不复存在。”这成了他心中的痛!

如今,已六十六岁的刘定昌老师依然保持着每周一次的登顶记录,大小牯牛随意登,定格下许多珍贵的牯牛风光,包括牯牛日出和佛光普照的瞬间,照片曾在2018年“三美东川——生态铜都”摄影展大赛中获多项奖项,并入选“牯牛风光”画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刘老师至今说起来仍喜不自禁,有人称他为登山达人,他谦虚的说:“把‘达’字去掉,我只是一个登山人。”

告别了刘老师,我一直记得他那腼腆的微笑;那坚毅果敢的眼神,我想正是有了梦想,有了坚持和勇气才使他不改初心、勇攀高峰,心中对刘老师的敬佩由然而生。

2021.2.2

神奇,东川“登山人”刘定昌在牯牛山拍下佛光神奇,东川“登山人”刘定昌在牯牛山拍下佛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东川   牯牛   山人   佛光   云影   迎风招展   冻伤   冰凌   老伴   腼腆   山顶   刘老师   深夜   石头   神奇   老师   刘定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