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士兵眼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庚子年岁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宅在家中一月有余。闲着无事,写下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点滴回忆,作为对这场战争41周年的纪念。


我于1976年12月从四川省合川县(今重庆市合川区)应征入伍,所在部队是陆军第50军149师炮团,对越自卫反击战开战时任团指挥连通信器材修理室技工。

一个士兵眼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1979年开年后的日子,似乎过得比往常快,转眼就过去一个多月。越南驱赶华侨愈演愈烈,反华调门越来越高,"要打仗"的消息不断传来。从2月10日起,部队进入战备状态,突击提拔一批干部,济南军区充实进来一批技术骨干。


备战工作,除政治思想动员外,主要是以营连为单位,突击进行技术培训。我连炮兵指挥技术培训,由济南军区充实而来的一名老兵讲课,因为他的军事技术的确很好。我在培训中负责讲授通信设备的使用和保养,以及设备送修的注意事项。团卫生队派卫生员来连队讲解简单的战地救护知识,每个人根据要求把自己的血型写在军帽和领章内侧。连首长提出纪律要求,强调不准给家里写信谈部队要参战的事,说写信会暴露部队的行踪。春节前后,连里把养的猪全部宰杀,改善指战员生活。在我的记忆里,当兵两年多,吃得最好的就是那几天了。

一个士兵眼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2月17日,当我军东西两线同时发起攻击时,我们50军接到准备作为预备队参战的命令。2月18日,师里传来立即做好赴越作战准备的命令,师电影队同时送来苏联战争片《解放》,供部队参战前观看学习。这部电影分上下两集,长达10个小时,全团人员集中于操场看了一通宵 。第二天,连部派我乘火车将片子送往甘洛的步兵团。接到任务后我立即出发,乘最近一班火车赶往甘洛。待我20日返回峨眉九里驻地,团直机关营房空空如也,全体指战员已去燕岗火车站。作为已有两年多军龄的老兵,我意识到部队出发匆忙,一定是前方战事紧急。


当我乘坐为我留下的一辆吉普车赶到火车站时,全团各营车炮已经装车完毕,指挥员们正忙着进行发车前的最后检查。军列的安排是,炮车和运输车固定于平板车上,多数人员进入闷罐车厢,部分留在运输车上。我们修理室单独一辆解放牌汽车,车上装载一木箱维修设备和零配件,乘员包括技师李六安、1975年入伍老兵秦天国和我。李技师是战前才回到团里的,之前他在军区参与技术革新。本来我们修理室还有一位1973年入伍的老兵黄一良,他在不久前提干离开了。

一个士兵眼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下午4时许,火车鸣笛出发,直奔云南方向而去。这时我才知道,我们149师被13军请求中央军委同意,配属他们赴云南方向作战。随后,50军带领其148师、150师奔赴广西方向作战。


火车一路风驰电掣,山丘、农田、村舍、水塘、树木从眼前飞快的向后退去。从白天到晚上,旷嘡旷嘡的列车行驶噪音使人难以安静和入睡。列车走走停停,我也迷迷糊糊,从军的经历像放电影一样,浮现于眼前。


我于1975年念完高中,毕业后在当地一个十分偏远的农村当了一年半知青,1976底征兵正好符合条件。在新兵连我担任文书,下老连队又代理文书,随后到成都军区通信训练大队学习。当兵两年多,虽然在修理室仍是个新兵蛋子,但全团通信器材的维修已较为熟悉。


第二天下午2时许,军列又一次停车。远处,可以看见很大一片湖水,按车行时间计算,我知道那是滇池,昆明就要到了。不一会儿,一列客车从我们右侧缓缓驶过,已推开闷罐车车门透风的战友和我们汽车上的人不约而同地"啊“了一声,原来整列客车上全是缠着白色绷带的身躯,横着的多,竖着的少。战争,竞然以这样一个惨烈的场面来到我们面前,令人猝不及防。也许,就在半个月前,我们当中许多人对这场战争会不会真的开打,还心存幻想。就在这时,我们携带的收音机传来苏联塔斯社的中文播报:"中国陆军王牌师149师,也就是原驻防西藏的18军52师,已经抵达昆明。"


过了几分钟,机车重新发动,汽笛长鸣一声,向昆明急驰而去。在我们抵达昆明之前,我师直属机关和三个步兵团,已先期到达,据说前锋部队已渡过红河。作为一个小兵,我对师里和团里下一步的安排,自然一无所知。后来师部老兵撰文回忆,师机关到昆明后被安排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去选烈士墓地,报告预计阵亡人数。最后,烈士陵园选在红河州屏边县水冲子,预报阵亡人数为3000人。


炮车、运输车卸下后,全团于21日下午5时编队出发,昼夜兼程奔赴红河河口。这一带边境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星星点点的小竹楼看上去十分漂亮,然我们已无心欣赏。经过两天急行军,部队在河口新县公社减掉被服等不必带的东西,于24日晚上抵达小河口农场。25日凌晨5时许,部队渡过红河,直插战场。

一个士兵眼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没有月亮的后半夜,天空黑得如同一口锅,车行两山之间,几乎看不见天际线,四下寂静无声。过河不一会,前方下来一辆军车,我下意识用强光电筒照了照后车厢,里面全是裹着绷带的伤员,伤员旁边横着一些鼓鼓囊囊的编织袋,不用猜就知道里面是什么,黑色的液体不停地沿车厢挡板往下滴。以后,但凡有来车我都照照,情况大致相同。因此,公路上形成一条条睲目的斑点带。

一个士兵眼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当天上午,我们到达与13军交接换防之处,并遇到38师炮团指挥连搞修理的同行。问起十来天的战事,回答让人震惊,说突击队第一天搭浮桥强渡红河,在敌军交叉火力下,战士一潮潮往河里掉,后面的又继续往前冲。同行还说,昨晚他们炮团指挥连在林中宿营,被敌人拍击炮打燃引起爆炸,自己的军装被大火烧毁了,我们李技师于是把自已备用的一套制服送给了他。

一个士兵眼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前排右一作者

后排左一李技师

不巧的是,我团两部小八一电台在进行战前最后一次检查时,报务员发现其中一部开不起机。电台送来,李技师带领我进行检查,秦老兵负责用汽油喷灯烧热烙铁,结果检查发现供电系统因短路而烧毁,已没办法修复。刚上战场,我团与师部的无线电通信,就只剩一部电台工作,这使电台和我们修理室的同志心中都忐忑不安。

一个士兵眼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当天傍晚,团指挥系统人员在团长余光辉的带领下,摸黑到公路右侧的预定高地建立前沿指挥部,我连副连长赵启福带领电台、无线排、有线排通信兵和我们修理室的同志紧随其后。我们走的这条路先是大路后是小道,于是队伍越拉越长,行进中我看见前面有个小红点一闪一闪的,就轻声的骂了一句:"谁在抽烟?"前方有人回答:"是团长。"我只好不吱声了。当时,我心里极不舒服,心想,夜间行军必须进行灯火管制,一团之长难道就可以例外吗?我们走了两个多小时,怎么也找不到预定的高地,而且团长同一起出发的参谋长接安东失去了联系。正踌躇间,黑暗中忽然传来一声大喝:"口令!"我们赶紧趴下。如果不是听出对方是四川口音,我们不及时出声,可能就要出事。走在前面的警卫员赶紧用四川话回应:"不要开枪,我们是149师炮团的。"


前方走出几个人来,原来是13军37师的,其中一位穿干部服的埋怨道:"你们怎么连今晚的口令都不知道?"我方回答:"口令在参谋长那里,他与我们大伙走散了。"对方这才告诉我们,当晚的口令是"新春一一快乐”,并说我们到预定高地走错了路,随即带路把我们送到了预定高地,我抬手看表时间已是次日凌晨1点多钟。到了指定位置,李技师把身上的手枪解下交给我,叫我先站第一班岗,这时我们几乎是两天两夜没合过眼。我趴在战壕里,两眼不停的扫视漆黑的四周,睏倦至极,握枪的手多次掉下又抬起,远处间歇传来枪炮声。到达一小时后,通讯兵接通了山下大本营的电话线,但通话的第一个内容却是"你们被敌军包围了,赶快撒回"。我一听传达,汗毛顿时竖了起来,赶紧叫李技师和秦老兵快走。当我们急匆匆下山返回时,沿途并未遇到所谓的"敌人",实际是一场虚惊。回到连队已近凌晨5时,其时未出去或早已归队的战友在帐篷里已酣然入睡,我们也找个地方和衣睡去。

一个士兵眼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回顾我们149师的越战,绕不过去的是发生在四号桥的战斗,虽然我本人当时并不在现场。我们师接受的任务是沿沙巴方向攻击前来增援甘塘守敌的越王牌师316A师,这也是整个自卫还击战中一个师对一个师的作战。


令人遗憾的是,13军所部在与我师交接时,误把10号公路上的三号桥当成了四号桥,说这一带已被友军控制。结果,我师446团2营列队进入实际的四号桥,中了敌军的埋伏。在密集的枪炮下,该营虽损失惨重,但干部并未惊惶失措,而是牢牢掌握部队,以5连为尖兵开展反伏击战,并最终打穿伏击圈,取得四号桥战斗胜利。

一个士兵眼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1979年自卫反击战时,时任149师作训科的赵献德科长在4号桥留影,后任西藏军区副参谋长。

一个士兵眼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1979年自卫反击战时,时任149师侦察科的陈宝林付科长在4号桥留影,后任重庆警备区付司今员。

一个士兵眼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当年著名的四号桥反伏击战斗就发生在这里,四号桥对面就是越军重兵防守的1796高地。


一个士兵眼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四号桥全景

一个士兵眼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由北往南拍摄四号桥,部队当时由北往南进攻,对面山上是越军火力点。

一个士兵眼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由北往南拍摄,部队当时由北向南进攻

一个士兵眼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十号公路,山上都是越军火力点。

一个士兵眼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四号桥周围的山头

一个士兵眼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149师师炮团参战老兵程月星及149师 446团参战老兵刘春虎在4号桥(以上图片来源于“白石秀玉”)


战斗中,师部曾呼唤我团给予炮火支援,可是由于团里指挥系统一上来就失灵,我们的四个炮营此时全未展开。我当时问总机班许昌弟班长,监听到师部与团部的对话没有,他说:"康虎振师长在电话里大骂余团长,说:‘余光辉,你的炮打不响,给我滚回国去’。"我听了心里十分难受。不过,3月2日446团向桥对岸守敌发起全面攻击时,我团炮群实施火力急袭,有力支援了步兵的战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红河   合川   河口   师部   越军   团里   连队   反击战   昆明   作战   高地   技师   团长   口令   士兵   部队   电台   眼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