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在残酷的战争中,死亡徘徊在战场的每一个角落。为了逃避死亡保存自己,士兵们无所不用其极,装死自然也是一种选择。

说起在战场上装死,我们一般都会觉得这是一种胆怯的行为,无异于逃兵。

毕竟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才是一个军人应该具备的精神。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COD中的装死教程~

而且就算是为了保命,装死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办法,且不说会不会被敌军发现,被虏或打死。要是被友军发现,更会被当成逃兵,不仅会被鄙视,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比如我国《刑法》第四百二十条就规定:

战时临阵脱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不过,战场的形势也是瞬息万变的,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也有不少人通过装死活了下来,还消灭了更多的敌人,甚至成为战斗英雄。

比如电影《兵临城下》中的狙击手瓦西里,要是当时他没有装死,肯定也就不会有之后的英雄故事了。而我们谁又会说他装死是胆怯呢?

当然,这其中的运气成分也很大,关键是他幸运地躲过了德军的清扫战场。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电影《兵临城下》中

德军清扫战场的片段

电影中的这一情节,虽然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反映了德军的残暴,但这种已经在战史上延续千百年的“标准程序”,即便到了现代战争,也是要进行的,甚至还有专门训练。

比如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就有专门的“死亡检查”(Dead checking)方法,目的主要就是为了防止有武装分子装死,方法是用靴子戳“死者”的眼睛,这样如果活着,再怎么装也会有反应。如果发现还活着,就朝脑袋再补一枪。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电影《猎杀本拉登》中

表现的补枪环节

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觉得,如果真的怯战,有当逃兵的心理,想装死可能都装不出来。可以想象一下,敌军就在身边清扫战场,而你还得不动声色,有多难。

可以说,能在这种情况下装死的,并不是胆怯,反而是英勇顽强的人。

不信你让《拯救大兵瑞恩》中的厄本下士装死一个?肯定趴在那儿得不停哆嗦。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拯救大兵瑞恩》中被吓哭的厄本下士

再比如《深入敌后》中表现的美军飞行员克里斯,为了逃过追杀跳进死人坑装死,那得多难?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电影《深入敌后》表现的

克里斯跳进死人坑

不过,这些装死的情节都只是电影中虚构的。

因为不管是瓦西里的人物原形瓦西里·扎伊采夫,还是克里斯的原型人物斯科特·奥格雷迪,都没有提到自己曾在战斗中装过死~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瓦西里·扎伊采夫(Vasily Zaytsev)(左)

斯科特·奥格雷迪 (Scott O'Grady)(右)

那么,在真实的战争中,装死到底可不可行,或者说算不算一种英勇行为呢?

对于这个问题,也许最应该让真正在战场上通过装死并活下来的人来“回答”。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几名战士的真实经历,来寻找下答案。

先说一个二战的。

这件事发生美军第82空降师505团F连的伞兵约翰·斯蒂尔身上。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约翰·斯蒂尔(John Marvin Steele)(左)

和他的兄弟诺曼·斯蒂尔(Norman Steele)

在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役打响前5至6个小时发起的空降行动中,他所在的部队奉命在“尤它“滩头后方的圣梅尔艾格里斯镇上空跳伞,以阻断德军从滩头撤退的道路。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圣梅尔艾格里斯镇(Sainte-Mère-Eglise)

(红色线范围内)与尤它滩头的位置和距离

6日凌晨一点左右,斯蒂尔搭乘的C-47运输机飞行员误将一座起火的建筑当成了让伞兵降落的标记点,并让机上约15人跳了下去。但这座建筑的火实际是由美军轰炸机先前为标记轰炸点,投下的一枚燃烧弹一起的。当时,下面也正有一队德国德军士兵和民众正在救火。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电影《最长的一天》中

表现斯蒂尔伞降过程的片段

这15人等于就在德军的眼皮底下落了下来,遭到了各种武器的集中射击,很多伞兵在落地前就被打死了,斯蒂尔的脚也被击中,这影响了他对降落伞的控制,加上为避开起火的建筑,只能选择旁边的一座教堂。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电影《最长的一天》中

斯蒂尔被降落伞悬在教堂塔顶的片段

但在混乱中,他的降落伞被教堂塔尖勾住,并被伞绳悬在了半空。他拿出伞兵刀想割断伞绳,却又不慎把刀掉了下去…无助的他只能半睁着眼装死,并目睹了其他战友的遭遇。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电影《最长的一天》表现的

斯蒂尔亲眼看到的情况

悬了约三小时后,两名德军士兵发现了他,并俘虏了他和其它6名伞兵,并关进了一个指挥所,但四天后,他成功从窗户溜走并返回了部队。随后,又在505团3营的伞兵攻击这个小镇时,打死了11名德军,俘虏了30名德军。

因为英勇的表现,斯蒂尔也被授予铜星勋章和紫心勋章。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表现此次在圣梅尔艾格里斯镇空降的油画

他的经历,也被著名历史作家、战地记者科尼利厄斯•瑞恩写在了1959年出版的《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一书中,这使他的经历被世人所知晓,还被著名导演达里尔·F·扎努克(《虎!虎!虎!》就是他导演的)拍进了电影《最长的一天》中。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电影《最长的一天》(1962年)海报

但电影的两处细节被指出不符合实情,一是斯蒂尔的脚不是在伞降过程中受伤的,而是在悬挂在塔尖后被发现他的德军开枪击中,二是没有表现他被俘虏的情节。

但这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并过上了影视明星般的生活,按媒体的说法就是,他的生活也因此“进入到了另一个维度”。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战后一跃成为公众人物的的约翰·斯蒂尔

为纪念他的英勇行为,教堂的塔尖上还悬挂了一个他的伞兵模型,附近还设立了一座82空降师的博物馆。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今天圣梅尔艾格里斯镇重心的

教堂和塔顶上悬挂的伞兵模型

可以看到,斯蒂尔的全部经历如果单拍成一部电影,也会是非常精彩的,再经过一些加工,效果不会亚于《兵临城下》或《孤独的幸存者》。

但为什么没有人拍呢?不是因为故事题材不好,而是因为他英勇事迹的背后,还有一个备受质疑,却又很少被提到的部分。那就是他一直隐瞒了当时还有另外两名伞兵也落在了教堂及附近的情况。

这两名伞兵分别是肯·拉塞尔,还有落在附近地面上的伞兵约翰·雷。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约翰·雷(John Ray)(左)

肯·拉塞尔(Ken Russell)(右)

当时,拉塞尔落在了教堂屋顶上,雷则落在了教堂旁边的地面上。他们和斯蒂尔的位置如下图: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拉塞尔被悬挂的位置(左上)与落在教堂屋顶的肯·拉塞尔(左中),落在地面的约翰·雷(左下)所处位置的示意图。右下为落在树上并阵亡的伞兵拉迪斯拉夫·特拉帕(Ladislav Tlapa)

1988年,美国历史学家罗纳德J德雷斯(Ronald J. Drez)公布了当时情况的证词:

据拉塞尔回忆,他亲眼看到雷落地后,被一名走上前去的德军士兵打死,而雷却一直在努力掏出.45手枪。而也正是雷的死,挽救了拉塞尔和斯蒂尔的生命。

拉塞尔随后切断了伞绳,还看了看悬挂在半空的斯蒂尔,但以为他死了,就离开了。

而争议点就在于,战后拉塞尔为何一直没有说出实情,而是任由斯蒂尔名声大噪。而斯蒂尔直到2004年去世前,也没有提起过过肯·拉塞尔和约翰·雷…

难道是因为“装死”时没看到?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电影《最长的一天》中

表现的斯蒂尔半睁着眼装死的片段

甚至还有一段颇具戏剧性的报道称,在此次行动60年之后的2004年6月6日,肯·拉塞尔在妻子的陪同下又回到了圣梅尔艾格里斯镇,并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而他却在当晚于睡梦中安详去世,而经法医鉴定,他的去世时间正好是凌晨1:35分,这和他们60年前落在教堂的时间一样。而这60年生命的延续,正是约翰·雷给予的。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空降行动前斯蒂尔(左三)和战友的合影

左一为牺牲的约翰·雷

所以,斯蒂尔为何一直隐瞒这一情况,也是值得深思的。可以想象,如果将这段证词提到的内容加入进来,这又会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但不论原因究竟如何,此事至少向我们证明,有些战斗英雄的经历,可能并不像电影中描写的那样光明磊落。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一战时期的装死故事,而主人公竟是英国的前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一战中的哈罗德·麦克米伦(左)

和担任首相后的麦克米伦

(任期1957至1963年)(右)

一战中,他在1914年11月被任命为皇家步枪队的第二中尉,次年又调到了名气更大的掷弹兵卫队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一战时期的哈罗德·麦克米伦

(后排左三)与战友的合影

战争中,他曾先后三次负伤。第一次是1915年9月27日,在鲁斯(Loos)战役期间,他的右手中弹并落下终身残疾。第二次是1916年7月,在索姆河战役期间,被手榴弹伤到了脸和后背。第三次则是同年的9月15日,也是索姆河战役期间,而这次伤情也是最严重的,疗伤使他一直在医院待到了战争结束。

当时,一颗子弹从他的左大腿射进并击中盆骨,不过子弹被他的水壶减缓了速度,所以没骨折。但由于失去行动能力,他只能在一个由德军炮弹爆炸形成的弹坑中呆着。这期间,他通过装死躲过了清扫战场的德军,而服用吗啡也是他进入了沉睡状态。直到深夜,才被战友发现并救走。

而据他回忆,呆在弹坑的这段时间中,他甚至还把揣在身上的《普罗米修斯》读了一遍,这是古希腊著名作家埃斯库罗斯的代表作。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古希腊著名作家埃斯库罗斯(左)

的代表作《普罗米修斯》

但射进盆骨的那颗子弹,却一直没能取出来。一方面是因为伤口在子弹取出前就愈合了,一方面是因为再进行手术的风险太大。这样,手和盆骨的伤也伴随了他终身,右手无力,步伐拖沓,也成了他的特征。

不过这次负伤,也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加分了不少,英国媒体对他的评价就是:“他并没有打出爱国牌,他的身体为他打出了爱国牌”。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1961年,麦克米伦(左)与

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在白宫交谈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个发生在近几年的真实故事:

他叫阿里(Ali),是一名伊拉克士兵。

他的经历也许不像斯蒂尔和麦克米伦那样传奇,但装死的过程,却是最凶险的。

因为阿里面对的不是另一国的士兵,而是极端残忍的极端分子。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当年6月,极端武装分子在占领伊拉克萨拉赫丁省首府提克里特后,实施了一场大规模的处决,分别在5个地点处决了超过770人,

据阿里回忆,6月12日11点,他和数百名其他男子一起被捕,并被装在了一个船运的集装箱中。当时他们正试图从军事基地逃离,很多士兵和军官已穿上便服,以避免被发现。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下午5点左右,10名极端武装将他们带走,并将他们排成一排,一枪接一枪的射击。幸运的是,阿里在没有中弹的情况下跌倒了,于是就顺势装死。并在坚持了几个小时到天黑后,趁夜色逃脱了。

而据人权观察组织(HRW)的报告,从当天到次日,共有250到400人被处决…

三个人,三个历史时期,三段不同的装死经历…每一个都值得我们深思。

这些真实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战场上装死,并不是一个可不可行的活命方式,而是在临危关头,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这虽然要靠一定的运气成分,但更要靠自身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坚定的信念。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电影《兵临城下》中瓦西里装死的片段


也就是说,你越想着为活命而装死,那活下来的几率就可能越低。

而活下来的人之所以能活下来,也正是因为他们从没有觉得自己就能活下来。

就像《兄弟连》的一句台词:“你唯一的希望,就是把自己当做已死的人。”

战场上装死可不可取?让活下来的人来告诉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普罗米修斯   里斯   麦克   约翰   伞兵   兵临城下   阿里   德军   英勇   战役   教堂   士兵   战场   最长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