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在哪打的白骨精,很重要吗?

请回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在哪座山上打的”、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每一年的经历整理成一张时间表、将《百年孤独》与《变形记》作比较,分析其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这不是脑筋急转弯,也不是大学生要做的论文课题,而是一些中小学布置的读书作业。

这,是不是明显“超纲”了?其实作业布置者的用意也可看出一二。无论是回答孙悟空在哪里打的白骨精,还是梳理保尔·柯察金的生命轨迹,都要细细地读原著才行。采用这些方法,大概是想督促孩子们认认真真把名著读完。但问题在于,对学生而言,阅读文学经典的目的是什么?搞清楚这样的问题,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孩子们读书。

近年,语文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提倡“整本书阅读”,意即摆脱碎片化、文选式阅读的方式,涵养静心读书的良好习惯,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爱上阅读,如同遇到知己,是投契,是吸引。但偏、难、怪的作业频出,把一场本该充满乐趣的阅读之旅变为完成硬性任务,这样一来,往往适得其反。据报道,有的学生就因为作业难度太大,跑到网上找答案应付了事。

记得多年前,昆明一所中学给小升初的考生出了一道题:《水浒传》第九章章名是什么?恐怕就是让专家来回答,都要好好想上一番。面对这样的题目,即便再优秀的经典,学生们怕也难品味其中的精彩,而是费尽心思去猜测哪些内容会成为“考点”,把经典读成八股不说,还让阅读带有了强烈的功利性。历年来,各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阅读教学时,莫不强调要“注重情感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无一不是从增加人文素养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阅读,重心也应该倾斜至此才是。譬如一部《西游记》,有精彩的故事,有战天斗地的生动展示,还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积淀,师生之间无论从哪方面入手展开互动,都能产生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阅读体验,这才是阅读应有的收获。至于在哪打的白骨精,就没必要操这份心了吧。

著名学者金克木曾说:“读书应当是乐事而不是苦事。求学不应当总是补课和应考。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应当是在时代洪流的中间和前头主动前进而不应当是跟在后面追。”一本书读完了,有欣悦,有思考,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是理想状态,也是“主动前进”的动力之源。如果总是横着一些奇葩作业之类的拦路石,这样的阅读就成了苦差事,自然也不会受到欢迎。

编辑:高思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白骨精   保尔   乐事   悟空   水浒传   战天斗地   西游记   苦事   目的   苦差事   欣悦   作业   乐趣   主动   经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