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突然来,谁能躲得开?地震知识你必须要懂

地震突然来,谁能躲得开?地震知识你必须要懂

你知道吗?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远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8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56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

#汶川地震十三周年##云南漾濞地震#地震

2021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13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13年过去了,人类对地震的了解增加了多少?这世间如苦海,地震啥时来,能不能就靠猜?地震要是突然来,谁能躲得开?这些年国家为防震减灾探索了哪些高精尖的黑科技?你又该怎样增加自己在大地震中的逃生几率?今天这期内容,“神仙号”为大家盘一盘和地震有关的干货,希望对你有启示。


首先,什么地震?

地震突然来,谁能躲得开?地震知识你必须要懂

古时候,人们把地震与神话传说联系起来解释。我国先人们曾认为发生地震是土地神发威,更有甚者认为地震是天上诸神对凡间不满而给予的警告。在深受地震灾害困扰的岛国,人们曾认为在地下住着许多不安分的巨大鲶鱼怪,每当鲶鱼怪们翻动身体的时候,就会发生地震,人们争先恐后的想通过压住鲶鱼怪不让它翻身来制止地震的发生。

地震突然来,谁能躲得开?地震知识你必须要懂

经过一代代人,成百上千年对地震的逐渐探索,人们终于掀起了地震的头盖骨。现在科学家们认为,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全球平均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能被人们感觉到的地震约5万次,可能造成破坏的地震约每年100次,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地震就像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


根据引起地震的不同原因,地震通常分为天然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三种类型。

天然地震是地球内部活动引发的地震。包括板块地震、因区域地质构造即断层活动引发的构造地震、因火山活动引发的火山地震和因地表或地下岩层陷落引发的陷落地震。这其中构造地震数量最多,实际上世界上85%~90%的地震,特别是绝大部分造成重大灾害的地震都是构造地震。汶川地震也属于构造地震。


第二种,诱发地震。按诱因不同,可分为水库诱发地震、注(抽)水诱发地震、矿山采掘诱发地震即矿震等不同类型地震。


第三种,人工地震。顾名思义就是人作出来的地面震动,由于爆破、核爆炸、物体坠落等人为活动所造成的地震。比如我国东北部某神秘邻国进行神秘试验时,我国境内就会监测到这一类型的神秘地震。

地震突然来,谁能躲得开?地震知识你必须要懂

地震披着层层神秘面纱,神出鬼没,但人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当听到地震啦,第一反应是不是要问“什么时候?发生在哪?有多大?”这里就体现了人们认识地震所依靠的最基本的三个要素,——时间、空间和地震强度。


时间不用多解释,空间指地震发生的地点,通常用震源来描述,所谓震源就是地震发生的起始位置,断层开始破裂的地方,震源向上投影到地表就是震中。“强”指地震的震级大小。


地震愈大,震级数字也愈大,小于3级的地震称为弱震,3-4.5之间的称为有感地震。4.5——6级的称为中强震,大于等于6级的称为强震,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比如汶川地震。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8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56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世界上最大的震级为9.5级。

地震突然来,谁能躲得开?地震知识你必须要懂

与震级不同,烈度则表示同一次地震的地震波及各个地点所造成的影响程度,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土壤性质等许多因素有关。打个比方说,地震震级就像不同瓦数的灯泡,瓦数越高能量越大,震级越高。烈度就像屋子里受光亮的程度,对同一个灯泡来说,距离灯泡远近不同,亮度就不同,所以同一次地震,距离不同的地方烈度也不一样。


人类历史上经历了这么多地震,现在能准确预测地震吗?很遗憾,到目前为止全人类在地震预测上的进展依然很缓慢。


目前地震预测可以分为地震短临预测和地震中长期预测两种。


地震的短临预测,指的是对未来10天~3个月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人们习惯上认为的地震预测指的就是地震的短临预测。地震的短临预测主要通过地震的前兆(喷油、喷气、地气味、地气雾、地下水异常、动物行为异常、气象异常等)来预测地震可能的发生时间。但不幸的是,并不是每次地震都有明显前兆,至今,地震像团迷雾,让科学家仍然迷路。


而地震的中长期预测,指的是对未来1~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科学家说不出未来到底哪天几时几分发生多大的地震,但可以预测未来若干年内,哪些区域可能会出现多大级别的地震。目前国际上有关地震预测研究以中长期预测为主。

地震突然来,谁能躲得开?地震知识你必须要懂

地震发生时,会产生两种振动波,一种是压缩波又叫P波,它给人的感觉接近于上下晃动;另一种是剪切波又叫S波,给人的感觉接近于水平晃动。其中能造成巨大破坏的通常是水平向的剪切波S波。P波跑得快,每秒传播约6千米,S波跑得慢,每秒传播约3.5千米。


如果我们能在地震发生后,抢在携带更多能量的S波到达前,以警报的形式告知地震的可能大小或潜在破坏,则距离震中稍远地区的人们可获取紧急逃生避险时间,而高铁、危化企业、医院手术室等则可提早采取地震应急处置措施,进而减少人员伤亡和社会财产损失。这就是地震预警,这一点,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人们能在震后10秒内第一次估计出地震发生的位置和大小,此时S波以震中为中心,传播了约33千米,此区域S波已经到达,无地震预警时间,我们称之为“预警盲区”。而盲区外的可能破坏地区能在S波到达前,甚至在P波到达前数秒获知地震波即将到来的信息,如地震烈度为11度的北川在S波到来前有接近20秒的时间,地震烈度为10度的青川县时间可达1分钟,而地震烈度为6度的西安获取的预警时间甚至接近3分钟。地震预警可在破坏性地震波到来前提供紧急警报信息,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


目前,我国仍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分布广。“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变,“小震致灾、中震大灾、大震巨灾”还偶有发生。国家多年来也在防震减灾上做了很多努力,这里我举其中三个跟大家分享。

地震突然来,谁能躲得开?地震知识你必须要懂

首先,汶川地震发生的十年后,也就是2018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利用5年左右时间在华北地区、南北地震带、东南沿海、新疆天山中段及西藏拉萨等重点区形成地震预警信息服务能力。“跑赢地震波,剧烈震动来临前打声招呼”的秒级地震预警和分钟级的防震减灾应急服务正在“先行先试”的四川、云南、河北等省份实现。


除了预警,建筑工程专家对原有的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技术体系进行反思和创新。传统抗震技术是在假设建筑遭遇一定烈度的地震,通过增大建筑构件刚度、加强建筑与基础连接,提高建筑直接抵御所假定烈度地震能力,简而言之就是“硬抗”!但这种法却存在难以可靠避免超烈度地震倒塌等问题。


于是,专家们提出以柔克刚的新方法——工程隔震技术,简单说就是在结构物底部或某层间设置由柔性隔震装置(比如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组成的隔震层,形成水平刚度很小的“柔性结构”体系,从而在大地地震发生时,使建筑上部结构的震动大幅降低。


2008年汶川地震后援建的芦山县人民医院、汶川第二小学等建筑等都采用了这种新技术,在2013年芦山地震中,这些有隔震技术的建筑完好无损,犹如“安全岛”。此外长约26千米港珠澳大桥、广州塔小蛮腰都采用了这类工程隔振、振动控制技术,保障了在台风、地震等灾害中的建筑安全。


除了建筑工程上的创新,我国科研专家还尝试开启上帝视角,专门发了颗卫星,从太空视角研究地震。2018年2月,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张衡一号是中国全新研制的国家民用航天科研试验卫星,也是中国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的首发星。它能够发挥太空优势,通过获取全球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观测数据,对中国及其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探索地震监测预测新途径。


以上是国家在防震减灾方面的几种探索,而你个人如果不幸遭遇了大地震,那么接下来这十条逃生技巧,或许能帮你绝地逃生、化险为夷。


1.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下面。通常地震大的晃动时间为1分钟左右。这时可让自己和家人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如果没有可供藏身的场合,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所以请将门打开,确保留出口。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当大地剧烈摇晃,身边的门柱、墙壁等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进行躲避。

6.在商场、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在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

7.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10.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那时我正在大学寝室,室友兄弟突然说头晕问我是不是地震了,我当时还不以为然。但很快官方发布了证实地震的消息,震中在1000多公里外的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震级8级,震源深度14千米,汶川、茂县、北川等十个县成了极重灾区,山崩地裂、满目疮痍,根据官方发布的信息,共有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那一年,天昏地暗,山河失色。


直面曾经的痛苦,铭记当年的灾难,时间抚慰人心、孕育力量、催生改变,灾难的记忆里,有刻骨铭心的悲恸和感动,也有不屈不挠的抗争与奋斗。13年弹指一挥,那些个体不屈的命运之变,群体接续的前行之迹,整体兴起的产业之势,历历在目。当被大地震摧毁的汶川以崭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目睹废墟上崛起的重建奇迹,我们愈发坚定了从灾难走向辉煌的必胜信念。


只有经历过生死和灾难,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真相。纪念为了更好地生活,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生生不息。

地震突然来,谁能躲得开?地震知识你必须要懂

参考资料:

1、新华社:中国力量铸就重建奇迹——写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

2、百度校园专题团:汶川大地震十周年

3、四川地震局:地震科普

4、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科普专题

5、澎湃:经历过生死,人生会有什么不同?

6、新华网:汶川地震后灾害治理的十年演进:四川经验与中国模式

7、新华社:加强防震减灾预警措施,建立高效科学防灾体系——专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

8、中国地震局:地震预警如何实现?

9、中国地震局:建造地震中的安全岛——以柔克刚、另辟新径的工程隔减震与振动控制技术

BGM: 1、Comptine d'un autre été;2、明天会更好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搜索

视频素材:

电影《2012》片段

电影《惊天动地》片段

央视新闻:张衡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燃新闻

汶川地震纪实纪录片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地震烈度   震级   烈度   汶川   震中   震源   构造地震   地震局   千米   灾害   中国   发生   我国   时间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