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得了16枚金牌,东京奥组委却不让咬:奖牌是“垃圾”做的

近段时间东京奥运会一直吸引着国际社会的目光,但是吸引我们的并不是顶尖运动员创造记录的消息,而是东京奥运会频频曝出的丑闻。

我国目前已经拿到了16枚金牌,很多运动员拍照时,都喜欢咬金牌,然而东京奥组委近段时间在社交平台上发出了这样一份公告,称:各国运动员要注意,奖牌尽量不要放进嘴里,因为东京奥运会金牌是使用“垃圾废品”制作的。此消息一公布就引起网络热议,很多网友在东京奥组委发文下留言“日本可真是将本次环保贯穿到底啊!”“难道日本举办个奥运会已经抠搜成这个样子了吗?”

中国得了16枚金牌,东京奥组委却不让咬:奖牌是“垃圾”做的

本身就咬奖牌这个事,其实在每届奥运会上都会出现,甚至渐渐的出现了一种习惯。选手们会在奖牌上留下自己的牙印,以此证明自己的荣誉获得。但这种“垃圾”制造的奖牌注定会坚硬无比,根本咬不动!

中国得了16枚金牌,东京奥组委却不让咬:奖牌是“垃圾”做的

金牌“含金量”有限

咬金牌这个动作首次出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当时一名美国运动员在颁奖拍照的时候,激动的将金牌放进了嘴里,也由此拉开了“吃”金牌的习惯。由此开始,咬着金牌拍照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拍照姿势,在本届东京奥运会赛场上,获奖的运动健儿也纷纷将奖牌塞进嘴边,开心的进行合照。

然而本届奥运会和其他奥运会并不同,当发现有运动员开始咬金牌拍照后,东京奥组委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一份“警告”,文章写道:我们想要告诉大家一个消息,那就是2020东京奥运会的奖牌是不能放进嘴里的。因为这些奖牌是使用日本民众捐赠的电子回收材料重新制成的……

中国得了16枚金牌,东京奥组委却不让咬:奖牌是“垃圾”做的

当初看到参赛选手咬金牌的时候,有人会以为选手只是为检验这个金牌的含金量,因为如果是纯金的话,只要咬一下金牌就非常容易出现印记。但实际上,我们一直认为纯金的金牌,可能并不是“金”牌。

根据往届奥运会奖牌成分公示表来看,近阶段所有金牌的主要成分都是银,一枚金牌很可能只有10%的含量是金子。按照国际奥组委公布的标准来看,奥运金牌的重量一般在500克,如果制造纯金金牌,仅成本价就需要花费24.35万元。此外因为纯金容易变形,所以奥组委允许使用其他材料制作,但含金量至少不低于6克。

其实金牌的价值并不体现在金额方面,而是它背后蕴藏的价值。这枚金牌代表着运动员的成绩和不懈的努力,对于国家来说更是一种荣誉。

中国得了16枚金牌,东京奥组委却不让咬:奖牌是“垃圾”做的

日本提前收集垃圾制造奖牌

本届东京奥运会使用废旧金属来制造金牌,确实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因为在过去奥运会举办史中并没有主办方使用过这个办法。日本为了本届奥运会的奖牌,早在2017年就已经开始在国内回收电子垃圾,比如说旧电脑、旧洗衣机、旧手机等电子废品。在当年5月份,日本政府甚至还为集齐3万件电子废品举行纪念活动。经过这些年的收集并制作,日本最终从10万吨民众捐赠的电子废弃物种提取了32公斤黄金、3500公斤白银和2200公斤青铜。并以此为基础制造了5000枚东京奥运会以及残奥会的奖牌。

除了奖牌以外,在领奖台上收到的花束的来源也备受人群关注。根据外媒报道,这些花束采集于日本遭受过地震的地区,日本奥组委旨在通过这种“希望”的花束,来展现日本克服灾难的精神。不过这些产自福岛的花束还是让很多人担心,是否会出现核辐射超标的情况。

金牌可能有“毒”

至于本届奥组委为何阻止运动员咬奖牌,其实就和这些回收提炼的废旧金属有关了。众所周知,如今很多废旧家电中都含有铅、汞等有害成分,再加上一些元素如果没有熔炼完毕,还可能会产生一些致病毒气,所以还是尽量不接触口腔比较好。

其实日本的这种废物利用的意识我们可以进行学习,因为我国属于电子商品使用大国,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仅仅因更换流入二手市场的手机数量就非常庞大,更不要说那些被废品回收的手机了。根据我国发改委最新报告来看,近两年正是我国的电子设备报废高峰阶段,预估全国年废旧电子商品约能够产生1亿~1.2亿台,并以每年20%的比例持续增长。由于一些元素的特质,些电子废旧物品被丢弃后,将会给环境带来非常大的破坏。

不过想要真正全面实现循环利用,我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为对于电子废弃物市场并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所以目前中国还需要更加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东京   奖牌   金牌   垃圾   放进   纯金   花束   含金量   日本   废品   中国   废旧   运动员   奥运会   嘴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