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农资为何屡禁不止,我们应该怎么办?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农业行政执法10大典型案例,有5起案件涉及化肥、农药、种子。其中福建省莆田市某公司生产、销售伪劣农药案一案查获不合格农药产品19批次800余吨,涉案金额高达2000万元。

打假每年都在做,还有人敢制假,而且遍布的地区也是范围极广,这次福建、山东、江苏、宁夏、四川均榜已上榜。为什么打假会屡禁不止呢?

小编总结了几个方面:1.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2.产品包装以假乱真。3.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识别假农资能力弱。4.农民喜欢贪占小便宜,且法律意识浅薄。

售假方式:1.打着农技专家授课,或是国家补贴等口号开展销会,打一枪换一地。2.电商(淘宝、京东、1号店等)微信群售假,3.全链条作案(即生产、运输、销售)。每年的骗术也在不断更新,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辨别能力,如有发现立即举报。

在购买农资时注意做到“五要、五不要”:一要到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农资门店,去购买农资;不要购买流动商贩和无证经营的农资。二要认真查看产品包装和标签标识;不要盲目轻信广告宣传和商家的推荐。三要购买合法农资产品;不要购买非法农资、禁用农资,特别是不要购买白皮袋包装的种子或开封散装种子。四要向经营者索要销售凭证并妥善保存;不要接受未注明农资名称、数量、价格及销售者的字据或收条。五要使用合法农资,听从农技人员指导,遵守种养技术规范;不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和其他化学物质。

如果买到假农资如何维权

第一是保存证据。如购买农资的样品、包装袋、发票、电商平台的交易记录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证据,千万不要丢失。第二是申请鉴定。假劣农资给生产造成损失,要立即报请当地农业部门进行鉴定,以评估损失。第三是及时投诉。出现问题,要及时向当地农业部门或工商、消协、质量技术监督等执法部门投诉,以免错过最佳的鉴定时期。第四是采取补救措施。在田间鉴定结束后,要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指导下,积极采取补种抢种等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小损失。

假农资为何屡禁不止,我们应该怎么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农资   莆田市   字据   收条   农业部门   屡禁不止   农技   农药   产品包装   证据   鉴定   种子   损失   措施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