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现的第一个闯进太阳系的外来天体

人类发现的第一个闯进太阳系的外来天体

2017年十月十九日晚上,位于夏威夷毛衣岛上哈雷阿卡拉天文台的泛星一号望远镜打开圆顶,开始了巡天观测。泛星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监测近地小天体,寻找有可能给地球带来天地大冲撞的危险天体。这天晚上,夏威夷大学天文系的罗伯沃里克博士坐在了电脑前开始了工作,很快电脑提示出现了一颗可疑的近地天体,这很正常,因为这样的消息几乎每天晚上都有很多。霍里克开始比对之前的观测数据,计算这颗天体的运行轨道。当计算结果出来后,他揉了揉自己的眼睛,有点不敢相信。天呐如果不是哪里弄错的话,这颗小天体可能是来自太阳系以外的闯入者,这可是人类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事件。接下来的几天,布里克又利用更大口径的CFHT望远镜,对这颗小天体进行追踪观测。没错,这颗小天体的运行轨迹是一根罕见的双曲线轨道偏心率达到了惊人的1.19,这是目前已知的最高纪录。这只有一个可能,人类历史上第一颗来自太阳系外的小天体被发现了,于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大型天文望远镜都把镜头对准了它。尽管已经做足了迎接更多新发现的心理准备,但随后的发现还是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惊呼。谜团也是一个接一个。在被发现的六天后,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否定了这是一颗彗星的猜测,因为它没有彗星必备的慧发和其他任何彗星活动迹象,而是一颗表面呈现暗红色的岩石或者金属天体,准确的轨道计算出来了该天体大致来自天琴座方向。


在被发现的一个多月前,也就是2017年九月九日,经过近日点,距离太阳的距离仅为零点二五五天文单位,比水星离太阳近得多。不过真正令人惊讶的发现是对它光度变化的观测,观测证实它每隔七点三小时就会有高达十倍的亮度变化,简直就像太空中的一盏信号灯。这个发现说明它有七点三小时的自转周期。然而真正令人感到惊讶的是由此推断出的小天体外形。假如它是一个完美的球体,那么当它转动起来的时候是不会有任何的光度变化。只有当它不是一个球体在转动的时候,从地球上看到的反射面积才会发生变化。这种长宽比能达到十比一的小天体,人类过去从未发现过。不过随后对小天体更精密的轨道计算震惊了天文学家,哈勃太空望远镜也紧急调整计划,对它进行连续的追踪观测,计算机一刻不停地绘制它的精确运动轨迹。假如一个没有任何动力来源的小天体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运动,它的运动轨迹必然严格遵循牛顿力学计算出来的轨道。但是这颗小天体的运行轨道却大大出人意料,他没有遵循经典力学轨道,而是必须加入一个非常大的非引力项才能解释。这意味着该小天体需要有额外的。动力来源,这颗小天体必须要有一个类似喷气引擎一样的动力装置,否则无法解释奇怪的飞行轨迹。其实太空中已知的拥有天然引擎的小天体并不是没有,我们熟悉的彗星,就是彗星在靠近太阳的时候就会产生彗尾,它是彗核的喷发物质形成的。彗尾就好像是彗星的天然引擎,它会给彗星提供源源不断的额外动力,因此在计算彗星的运行轨迹时,就必须加入一个非引力改正项。但问题是这颗来自太阳系外的小天体,它不是彗星啊。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盛大望远镜用很深的叠加影像表明。它没有任何彗星的特征,没有丝毫的彗尾迹象。


2017年十一月六日,在距离被发现的十七天后,这颗小天体被正式命名为122017u1。第一个数字一、二,表示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颗星际天体。同时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还给它起了一个便于传播的昵称,以夏威夷当地的土语命名为哦嗼啊嗼,意思是第一位来自远方的使者,正式的中文译名是奥默默。此时一个巨大的谜团正笼罩着所有人类的天文学家。既然奥默默它不是彗星,那么又怎么会有额外的动力源呢?估计你跟我一样,马上就想到了克拉克笔下的罗摩。四十多年前,伟大的科幻小说大师创造了来自太阳系以外的外星智慧文明飞船,莫非真的被大师严重了吗?可是遗憾的是,克拉克2009年已九十岁的高龄去世了,他没有能等到奥默默出现在太阳系的这一天,否则我还真是有点担心老人家会过于激动,身子骨撑不住。整个2018年,天文学界关于奥默默的讨论和争论就没有停止过,有很多人都提出了外星飞船的假说,但这种假说太过于惊人,当然也会有大量的反对者。


到了2018年十一月,美国著名的天。学学术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刊登了一篇引起轰动的论文,标题是是否能用太阳光帆飞船来解释奥默默的奇特加速度。说实话,引起轰动的并不是这个猜想,而是这篇论文第一作者的身份,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天文系主任、全世界知名的天文学家亚伯拉罕乐步教授,他领导的研究团队提出,奥默默的奇特运动轨迹或许可以用光帆飞船来解释。光帆也被叫做太阳帆,它的原理是利用太阳风或者光压来提供动力,虽然能提供的加速度非常微小,但因为作用的持续时间。可以非常长,因此能够累积非常可观的效应。在乐步教授的论文中,他假设奥默默的额外加速度是由太阳幡提供的。根据已经获得的奥默默的所有观测数据,计算是否有可能存在这样的太阳帆。最终它的计算结果是,假如能够制造出一种密度在每平方厘米一到三克,承重强度大约为每平方厘米零点一克的材料就能够利用太阳辐射产生与奥默默的观测数据相符的动力源,这并不是超出人类认知水平的材料,乐部教授推测,奥默默的光帆厚度大约在0.3至0.9毫米之间。在论文的最后,乐部教授写道:奥默默可能是一艘由外星文明特意向地球附近发射的,完全可操作的探测器。论文一出,天下哗然,奥默默再次成为刷屏新闻,连我国的新华社也专访了乐部教授。尽管乐部教授的名气很大、身份很高,但是科学讲究的是质疑精神,科学界也从来不会迷信某位著名的科学家如此惊人的主张,当然也就会遭到最严苛的质疑。于是各种各样质疑的声音就从四面八方涌来。论文的作者正是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ISSI的奥默默小组。这个小组的成员一共有十四人,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就是专门为了研究奥默默而成立的科学共同体,可以说这是目前为止最权威的奥默默研究团体。这篇论文的标题是奥默默的自然演化史,论文并不支持奥默默是外星人飞船的观点,而认为奥默默是自然演化的产物。之所以会被认为是外星飞船,最重要的就是它奇特的运动轨迹,换句话说,到底是什么给他提供了额外的动力源?该论文给出了两种可能的解释。第一种。喷出的是大颗粒尘埃物质,而这种大颗粒尘埃物质以人类现有的技术观测不到。第二种解释与彗星喷出水汽不同,奥默默喷出的有可能是一氧化碳或者二氧化碳,而这两种气体我们的望远镜很难看到。论文认为,光帆假说有一个致命的漏洞,那就是光帆的朝向问题。为了与观测的数据符合,奥默默的光斑,需要与太阳保持适当的朝向,然而奥默默的亮度变化表明,它同时绕着自己的长轴和短轴旋转。论文的计算表明,没有任何一种光帆的朝向可以符合奥默默的。实际观测数据。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指出,尽管奥默默符合自然天体的特征,但也依然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这些问题包括奥默默的形状为什么能这么细长、它的旋转方式为什么是现在这样?以及它到底来自哪个具体的恒星系。此时此刻,奥默默正孤独地向着飞马座方向飞去,预计2022年将越过海王星轨道,再也不会回头。它静悄悄的来,又静悄悄的走,留下一堆的疑问给好奇的人类。


有一个好消息是人类关天的又一神器,大型综合巡天望远镜将于2022年全面投入运营,预计他每年都将发现一颗类似奥默默这样的星际天体。因此我们很快就能搞明白,奥默默的这些特性到底是普遍的还是罕见的?奥默默的故事的剧情是否还会再次反转呢?我觉得反转的可能性完全存在,这一切都是正在进行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天体   彗尾   夏威夷   人类   发现   奇特   太阳系   彗星   外星   飞船   望远镜   轨道   轨迹   教授   太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