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讲坛:梅瓶的由来以及鉴别

梅瓶是一种小口、颈短、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最早出现于唐代,是最经典的瓷器造型。据传“梅瓶”一词是明代以后才开始称呼,在宋代时期称其为“经瓶“,其近代学者许之衡所著《饮流斋说瓷》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有说在北宋时期,有人拿一梅瓶献给宋徽宗,他观赏一阵后随手将一支梅枝插入瓶内,此物便得名“梅瓶“。

文物讲坛:梅瓶的由来以及鉴别

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

关于梅瓶的使用虽然在明清时期,主要作为典型的陈设器物供人观赏,但在宋代时期梅瓶是典型的瓷制盛酒器。这从以下几件古物就可佐证:在上海博物馆的馆藏物品中有两件宋代的白底黑花梅瓶,一件出自磁州窑,其腹部写有“清沽美酒“四字;另一件出自河南禹县扒村窑的梅瓶,腹部亦写有”醉乡酒海“,由此铭文可推断梅瓶在宋朝实为酒具。近年在西安发现的金代墓葬中,随葬品中也有发现装有酒,瓶口封闭的梅瓶。

文物讲坛:梅瓶的由来以及鉴别

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明永乐

按照梅瓶在宋代时期的用途,梅瓶应多数佩盖,但可能是时间久远,加上宋梅瓶多以出土为主,就算有盖也多以破碎。梅瓶在宋代时期虽作为盛酒器物,但此类器物也多制作精美,花纹简洁清新,自然大方。使其作为实用器的同时亦可做为陈设器观赏,侧面呈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趣味。

文物讲坛:梅瓶的由来以及鉴别

“醉乡酒海”梅瓶

文章来自中历收藏品鉴定中心,为第三方专业鉴定平台。专注于:瓷器、铜器,钱币,陨石、玉器等各类收藏品鉴定服务,对物品采用传统眼学鉴定或物品成分分析辅助眼学综合鉴定方式。鉴定结果客观公正得到了专业人士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藏品鉴定可咨询,转载请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小口   醉乡   酒器   白地   形制   瓶口   器物   陈设   宋代   瓷器   讲坛   腹部   由来   文物   鉴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