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陨石论文(冲击熔融)第一期

一 波状消光

冲击压力使硅酸盐矿物的结构发生塑性变形, 产生波状消光。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观察, 矿物颗粒一部处于消光位,另一部分仍为亮光, 转动物台时 ,亮暗带像波浪一样推进 。在受到冲击作用的样品中 ,橄榄石颗粒均发育不同程度的波状消光 。

天文台陨石论文(冲击熔融)第一期

随着冲击变质程度的增强 ,铁镁质硅酸盐出现马赛克消光现象。在正交偏光镜下转动物台 ,同一橄榄石颗粒表面呈现马赛克状明暗相间的消光现象

二 面状破裂

冲击作用的压力会造成硅酸盐矿物的破裂 ,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橄榄石颗粒表面发育多条平直细密的破裂面,部分橄榄石颗粒表面可见两组相互垂直的破裂面。面状破裂是中等强度以上冲击 (S3级及以上 )的重要标志。

三 冲击熔融

天文台陨石论文(冲击熔融)第一期

(L群普通球粒陨石 ), 布满不透明网状熔脉, 硅酸盐矿物非常破碎 ,整块薄片出现明显的暗化 。不透明的脉状区域在扫描电镜(BSE模式 )下观察发现, 它们由大量硅酸盐角砾和粒间充填的、细的网状金属-硫化物构成(图 3)。硅酸盐角砾具有明显的锐角, 基本上无熔蚀特征。

金属-硫化物与硅酸盐相比具有明显低的熔点, 因此在不是很强烈的冲击变质下, 可以首先出现熔融 。据 Rubin等对顽辉石球粒陨石冲击变质程度的研究 ,可将金属 -硫化物细脉的出现作为 S3级及以上冲击变质程度的依据

天文台陨石论文(冲击熔融)第一期

四 硅酸盐矿物冲击熔融

随着冲击强度的进一步升高,冲击时产生的高温高压使陨石发生部分熔融, 形成冲击溶脉。冲击熔脉在光学显微镜下呈黑色线状 、脉状或囊状 ,熔脉宽度不等, 可从微米级到毫米级,有些样品发育有多条网状熔脉 。少数样品遭受强烈冲击熔融作用 ,整块薄片均

被粗黑熔脉覆盖 ,残留的矿物晶体均破碎暗化 。

冲击熔脉在光学显微镜下不透明 ,在反光镜下观察其基质为细粒自 形的硅酸盐颗粒,并分布有大量由不透明矿物 (如 Fe-Ni金属 、陨硫铁 、铬铁矿等 )构成的大小不等的小圆球 。

天文台陨石论文(冲击熔融)第一期

在较大的不透明矿物圆球中, 可见 Fe-Ni金属与陨硫铁形成共结晶结构 。不透明矿屑或其集合体角砾普遍出现圆化现象 (图 4, 图 5), 正交偏光镜下观察, 除少量的大颗粒硅酸盐 ,大部分颗粒全消光 ,表明其结构在冲击压力下发生了改变 。冲击熔脉的硅酸盐基质部分主要由自形等粒状晶体组成, 部分颗粒呈针状 、羽状等。

粒度约 1—3 μm,并从熔脉中部向两侧呈递减趋势(图 6)。熔脉中的一些区域 ,还分布有富 FeO的针状硅酸盐晶体,在电子背散射图像中较前者亮度较大 (图 7)。能谱成分分析显示,基质中占主要成 份的自形等粒状颗粒的化学成分与辉石 (Mg,Fe)SiO 3 一致,EDX光谱分析显示的位置有明显的峰,表明它们是镁铁 -镁铝榴石固溶体,由高密度硅酸盐熔体在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

天文台陨石论文(冲击熔融)第一期

陨石研究其实已经不再是秘密,能说出来能写出来的都不再是秘密,很多星友都想别人认可自己的陨石,更想得到知名教授给予认可,其实任何个人认可陨石毫无意义,最终确认陨石还是科学化验陨石,而民间鉴别陨石的大多为不正规机构,合法有数据的机构不超过三家。

中历收藏品鉴定中心拥有全球各种陨石数据库,对鉴定结果负法律责任,客观事实,不参与交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陨石   辉石   针状   橄榄石   硫化物   正交   偏光   基质   硅酸盐   天文台   网状   矿物   晶体   颗粒   程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