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领先成果

潘建伟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1年1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研究小组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一个超过4600公里的集成星地量子通信网络》的学术文章,该文章指出,中国已实现了4,600公里的量子安全通信网络,并为150多个用户提供服务,同时,还介绍了这样一种长距离通信网络的实现方法:将“墨子”量子通信实验卫星与京沪干线串联连接。

最新成果基于量子卫星和量子通信网络

2016年8月,世界上第一个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并于2017年1月正式交付用户使用。这在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团队使用了“墨子号”卫星实现最大距离为1200公里的量子密钥的发行。2017年,全球首条量子安全通信干线,北京-上海干线正式启用。主干线长2000公里,沿线有32个中继站。

潘建伟团队实现的4600公里量子安全通信网络是在两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的。为了实现远距离传输,潘建伟的团队克服了诸如密集波分复用、实时后处理和监控等核心技术。

同时,研究小组还对卫星对地球链路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了很多优化。最后,实现了2600公里的卫星到地面AKD链接,将其与2000公里的光纤QKD链路相结合后,实现了4600公里的链式安全通信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量子   链式   墨子   中国科学院   中继站   通信   科学实验   密钥   突破性   沿线   干线   中国   成果   小组   团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