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0岁老人临终前的告诫:诞生6500年的《周易》,其实是超科学

引言

在很多人的眼中,《易经》太过于玄妙,书中的精髓很难被完全掌握,有人认为这是封建迷信,也有人认为这是自然规律。那么易经到底是什么呢?

古人言,《易经》博大精深,在于它包罗万象。虞世南说:“不知易不可为将帅。”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易经》是一部涵养福报的典籍。

一位70岁老人临终前的告诫:诞生6500年的《周易》,其实是超科学

举个简单的例子:

你每天正午12点在同样的位置立一根,下面铺一张白纸,在筷子阴影的顶端做一个标记,那么一年下来这个标记呈现给你的是一个正8字的葫芦,在两端的顶点就是春分和秋分,这两天阳光直射赤道,而腰部就是冬至和夏至,24节气有序地分布在标记线上,顺着这个思路你大概就知道易经是一个逻辑多么严谨紧密的规律了,分毫不差,只是我们失去了解读它的能力。

一位70岁老人临终前的告诫:诞生6500年的《周易》,其实是超科学

中国院士临终告诫:质疑6500年的《易经》,中国会因它而大放光彩

1990年11月26日,北京协和医院里,有一位一位学识渊博的老者奄奄一息。

临终前,学生询问是否还有什么要留下的,他思索了片刻,只留下了一句遗言:“中国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这位老人就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

冯友兰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教授,中国中央研究院院士。也是《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的作者,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那么为什么冯老会这样说呢?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神学都是现阶段科学无法解释的科学。

一位70岁老人临终前的告诫:诞生6500年的《周易》,其实是超科学

很多西方学者提出《易经》是超科学的存在。

1、古人探寻宇宙的奥妙难道是现代人看到的《周易》吗?其实不然,《易经》就是“天干地支及阴阳五行、八卦原理”,是古人的“宇宙观”。

《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

一位70岁老人临终前的告诫:诞生6500年的《周易》,其实是超科学

2、《易经》64卦爻象图与《遗传密码》

1953年华生和克立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966年尼伦伯等人破译了全部遗传密码,但是此时西方的科学家很震惊地发现,中国的《易经》64卦爻象图与《遗传密码》有着惊人的一致性,直接再现了生命的本质;易经的科学性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易经》能够预测人生,因为它本身就是开启生命密码的钥匙。分析比较:核糖核酸(MRNA)含有腺嘌呤(A)、尿嘧啶(U)、乌嘌呤(G)、胞嘧啶(C)四种核苷碱基,三个一级相联,按数学计算排列组成64个不同的三联体(即遗传密码)经实验结果推得64个遗传密码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国际普适遗传表》的遗传密码适用于一切生物,具有普遍意义。

一位70岁老人临终前的告诫:诞生6500年的《周易》,其实是超科学

3、二进制的祖宗是易经,比西方早了几千年

莱布尼茨在1716年的时候,写了一封信给他一个朋友雷蒙德,信件当中提到了《论中国的自然神教》,就是给雷蒙德的这封信当中,他承认了自己的二进制,来自于中国易经。

整个二进制地发现,直接导致了电子计算器和计算机的发明,并且让计算机能够得到迅速的普及,二进制的实质就是通过0和1,就是阴和阳,就是这个来描述事件的。

一位70岁老人临终前的告诫:诞生6500年的《周易》,其实是超科学

至于《易经》到底是什么呢?

关于易经,现在的人只知道《周易》,在先秦之前,是有更加丰富的易学内容,史称三易。三易者,《周礼·太卜》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中前二者,因历代典籍鲜有记载,导致后世无不认为失传。

很多人认为《连山》《归藏》已经失传,也有人认为连山易并未失传,只因其独特的运算体系、运用功效和天时等原因,两三千年来一直在秘传师门中口耳相传,以使其不至淹没。

一位70岁老人临终前的告诫:诞生6500年的《周易》,其实是超科学

“阴阳二分”能包容一切

易经中讲阴阳,把万事万物都划分其中。比如日为阳,月为阴;刚为阳,柔为阴;开为阳,闭为阴;善为阳,恶为阴……阴阳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无论是水,是油,还是木头,它们都是能摸得到的物资,它们都为阳。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空气,电磁波,声波它们都是我们摸不到的东西,它们都为阴。万变不离其宗。

一位70岁老人临终前的告诫:诞生6500年的《周易》,其实是超科学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喻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一位70岁老人临终前的告诫:诞生6500年的《周易》,其实是超科学

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波尔、杨振宁、李政道,都曾公开声称受到《周易》的启示。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14项重大科研成果中,有12项和《周易》脱离不了关系。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盛赞古代中国是“世界文明的摇篮”,并将《周易》称为“万有概念宝库”。

孔子在晚年独占《易经》,还曾发出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的感叹。

古代的儒家和道家,全都是以《易经》中的卦象作为自己的立道之本。

一位70岁老人临终前的告诫:诞生6500年的《周易》,其实是超科学

人在这世间一世,好好花点时间去读读易经,去大彻大悟里面的大智慧,或许会让你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如今,不管是商人还是从政者,不管是学者还是为人父母,面对的问题千奇百怪,但是都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正版】图解易经精装本周易全书 经典传统 哲学 国学文化全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周易   易经   卦爻   儒家   嘌呤   科学   万变不离其宗   光彩   哲学史   神学   临终   中国   阴阳   古人   标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