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最适合科技发明

工业革命以来,先是欧洲人占据科技发明的制高点,后来,随着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到北美,科技中心又逐步转移到美国。看着一批批西方科学家、发明家彪炳史册,很多有志之士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华夏文化是不是不利于科技发明?回答是否定的 。

中华文化最适合科技发明

G7代表一个工业化时代

一、中华文化最适合科技发明

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几千年的兼容并蓄,几千年的自我进化、自我完善,形成了中华文化圈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大事面前不犯傻,是非分明,面对大是大非的抉择绝对不马虎的特质。西方人游戏人生,是非观模糊,为了一己私利,可以置国家、社会、集体利益于不顾。

中华文化最适合科技发明

不破不立新陈代谢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二、西方文化的假象

我们看到的西方,是由几位成功的科学家、发明家支撑出来的,与普通人的科学素养是两码事!甚至政客的科学素养都是假象,被优秀人物完全掩盖了,我们了解的、熟悉的、课本上学习的都是优秀人物,普通人被选择性忽视了,假象成了本质。我们仰望西方,很多人成了文化俘虏,失去了鉴别能力,精华与糟粕照单全收。

西方国家对我国的了解是通过媒体获取的片面信息,由于近代以来,媒体被西方垄断,西方人对我国的了解是片面的,畸形的,戴有色眼镜看中国,优秀的视而不见,媒体为了满足西方人猎奇心理而选择性忽视,又选择性报道负面新闻,根本不懂中华文化的精髓,过滤的新闻误导了西方民众。其实,被西方媒体忽视的中华文化才是本质的、精华部分,西方普通人的科学素养甚至不如我国普通民众,全世界却蒙在鼓里。有人会说,我国科技创新精神不如西方,这仍是假象。

中华文化最适合科技发明

貌合神离面和心不和的西方文化

三、科技发明与社会组织形式没有关系

动力机械出现之前,科技创新没有人类的组织形式重要,因为,动力机械出现之前,人类的发明创造无论多么完善,多么严密,其作用是有限的,倒是人类的组织形式,思想的粘合剂,可以产生强大推动力,发挥系统的整体力量,所以,中国古代领先世界依靠的是人的组织形式与和谐思想的配合。

工业化发端于西方,科技创新是为生产力服务的,由于生产力代表的是物质力量,所以,它的作用超过了单纯的人类的组织形式,科技创新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导致西方强盛起来。因为以科技为特征的生产力,说明社会要素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它要求与此适应的社会组织形式,即物性文化,弱肉强食。

西方的强势不能否定中国的社会组织形式的高明、和谐思想的先进,它们是两码事。

疫情爆发后,科技的力量显得软弱无力,反而是人的组织形式十分重要。因为抗疫本身就是考验社会系统的行为,并非物质力量决定的,飞机大炮航母面对病毒,毫无作用,还不如一只几毛钱的口罩。口罩可以把病毒隔开,这是社会行为,不是物质力量可以解决的。分工不同,不可混淆。

中华文化最适合科技发明

政治制度与科技创新不能混为一谈

四、科技创新大爆发

西方的科技创新与社会的组织形式无法直接对比。一旦中国全国搞科技,由于和谐文化,严密的组织,严谨的态度,刚好是科技研发所必须的。看看前苏联的科技发展水平,就可以证明,政治体制对经济和科技创新的影响不大,不只是西方的自由民主能够创造科技与经济辉煌。

中华文化最适合科技发明

专利如海关是保护知识产权的大锁

我国科教兴国政策实施后,鼓励科技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表现,专利申请量,2015年突破一百万,年增长48%,稳居世界第一。它说明中华文化不但不是科技创新的阻力,反而具有巨大优势。不能因为西方的早发,科技领先一步,有的人就自惭形秽,把落后的帽子扣到中国文化,甚至儒家文化的头上,这是张冠李戴,不知本质。

中华文化最适合科技发明

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中华文化   两码事   发明家   科技   选择性   假象   生产力   普通人   本质   人类   力量   我国   媒体   社会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