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撤军引发群嘲,拜登仍在嘴硬!美军一时半会儿,从阿富汗走不了

据最新报道,美军将留在阿富汗直到所有美国人撤出。从阿富汗慌乱撤军,这场史诗级的惨败让美国成为国际社会嘲笑的对象,让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不仅丢了“面子”,更是暴露了自身能力问题与疲弱的本质。虽然美国仍然强力挽尊,拜登仍然死鸭子嘴硬,面对美媒采访时仍然坚称“阿富汗撤军并不是失败的”,但是美国阿富汗战争的失败已成定局,塔利班政府高调的透露未来执政框架无异于给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

因撤军引发群嘲,拜登仍在嘴硬!美军一时半会儿,从阿富汗走不了

美媒:美国才能笑到最后?

美国彭博社刊的一篇社论写道:虽然俄罗斯和中国媒体在美国的阿富汗撤军中找到了乐趣,但是美国会吸取经验教训,未来定会卷土重来,美国才能笑到最后。从彭博社的社论中我们不难发现美国人现在的玻璃心有多么脆弱,超级大国狼狈撤军,美国人不得不吞下自己种的苦果,而在此刻,美国媒体仍在想着卷土重来。不过,美国真的吸取了经验教训了吗?

因撤军引发群嘲,拜登仍在嘴硬!美军一时半会儿,从阿富汗走不了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美国曾经妄图将“鹰爪”伸向朝鲜半岛,但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乱了美国的亚太战略受,因此至今朝鲜半岛局势都是美国的一大“心病”。二战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的越南战争,也同样铩羽而归,而越战的失败,再次宣告了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破产。如今,阿富汗撤军则是“西贡时刻”的再次来临,美国在亚太地区发动的战争均以失败告终,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霸权主义不得人心,各国的内政该由各国人民自行做主,如果外部势力强加干涉,必然会遭到惨痛失败。

因撤军引发群嘲,拜登仍在嘴硬!美军一时半会儿,从阿富汗走不了

中国:审时度势,智慧应对

面对美军的撤离,中国对待阿富汗局势可以用:审时度势,灵活智慧应对来诠释。在阿富汗局势剧变时,中国立马组织撤侨,早在上个月初,中国已经包机接回滞留当地的210名企业人员和公民,与中国相比,在塔利班攻占阿富汗前夕,美国人和其他外交人员才涌入机场,争夺撤离席位,现场一度陷入混乱,中美相比,高下立判。从中也不难看出,中方的高瞻远瞩与智慧。且中国政府时刻关注阿富汗境内局势,与周边国家进行了联合军事演习,以应对阿富汗境内恐怖组织的向周围国家流窜的问题。

因撤军引发群嘲,拜登仍在嘴硬!美军一时半会儿,从阿富汗走不了

面对新政权:中国尊重主权,做负责任的大国

如何面对新的阿富汗政权,中国政府也有着自己的政治智慧。近期,塔利班政治委员会负责人巴拉达尔访问中国,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举行了会谈。在会谈上双方达成了一致,中国在阿富汗问题上保持中立态度,不干涉阿富汗内政,而塔利班组织也承诺不会做出任何危害中国的事情,中国会努力帮助阿富汗境内问题的和平解决,两国均释放出了积极的态度,在对待阿富汗的问题上,中国体现了一个和平共处、做负责任的大国的担当。

因撤军引发群嘲,拜登仍在嘴硬!美军一时半会儿,从阿富汗走不了

战后重建:一带一路优势明显

塔利班接管阿富汗几乎成为定局,接下来如何治理国家与战后重建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话题。阿富汗的未来发展不仅需要钱,更需要基建强国的介入,此时中国“一带一路”的优势就得以体现。中国的基础建设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经济带走向阿富汗,且“一带一路”沿线的诸多便利政策均可以为阿富汗重建提供帮助。美国撤军后,中国、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就进行了三方会谈,三方就阿富汗国内局势的平稳过渡形成了一致意见,中巴经济走廊也可以为阿富汗的经济贸易往来提供更多的机会。

因撤军引发群嘲,拜登仍在嘴硬!美军一时半会儿,从阿富汗走不了

英国的乔治·屈维廉曾说:历史并没有真正的科学价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别人。显然美国并没有在局部战争接二连三的失败中汲取到教训,超级大国也暴露出了自己的疲软与虚弱。而中国才是真正的将目标放长远,“和平共处”“结伴不结盟”“从不称霸”等外交政策揭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人的大国形象,对待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中国政府能够及时做出判断,不惜代价地保护好中国侨胞,“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让中国打开了周边外交局面,并为国际局势提供来自中国的支持。相信以中国的战略智慧,中国一定会笑到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阿富汗   塔利班   朝鲜半岛   中国政府   霸权主义   超级大国   审时度势   嘴硬   美国人   美国   战后   局势   中国   大国   美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