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是如何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

核武器,是如何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

图: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45年7月16日凌晨5:30,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阿拉默多尔空军基地的沙漠地区爆炸成功,这标志着当今世界已进入核武器时代。

火球摧毁了周围的一切,然后产生了一团超过7英里高的蘑菇云。其威力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

这项代号为“ Trinity”的测试取得了巨大成功。事实证明,科学家可以利用和使用钚裂变的力量。它将世界推入原子时代,永远改变着战争的结果和地缘政治关系。

关于核武器

自从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核裂变现象以来,一直在试图找出如何产生核分裂的反应,这种反应发生在原子核分裂时,会产生巨大的能量。纳粹德国是第一个尝试将这种能量武器化的国家,它的很多研究成果与政治异见人士和流亡的科学家一起被泄露到国外(主要是美国),其中许多是德国犹太人。

1941年,流亡到美国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警告罗斯福总统说德国可能正在试图研制裂变弹之后,美国正式加入了第一次国际核军备竞赛。同时,美国将国内最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其他国家流亡过来的科学家聚集在一起。启动了一个秘密的原子弹研究项目,代号为“曼哈顿计划”。

这个项目在几十个地点同时进行,从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到田纳西州的橡树岭。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它雇佣了大约60万人。研究人员探索了两条通向核武器的道路:一条是依赖铀,另一条是更为复杂的途径,依赖钚。

经过多年的研究,在1945年“曼哈顿计划”终于成功了,并创造了历史。当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生产的三枚钚弹,一枚命名为“瘦子”用于试验并取得巨大成功。另外2枚分别命名为“胖子”和“小男孩”。

同时,美国还研制了一种未经测试的铀炸弹。

尽管这些武器显然有可能结束或改变正在进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但是,许多科学家反对在战争中使用核技术。其中包括发现核连锁反应的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Leo Szilard)请求杜鲁门总统不要在战争中使用它。但是遗憾的是他的请求并没有被美国政府采纳。

核武器的威力

在美国核弹试验成功的不到一个月后,即1945年8月6日,美国用一架B-29“超级轰炸机”在广岛上空投下一枚钚弹,试图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三天后,美国用同样的方式在长崎上空投放了一枚钚弹。袭击造成两个城市至少20万平民伤亡。(对于那些幸存下来的人来说,炸弹的记忆是无法忘记的。)

核武器,是如何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

图:核爆后的日本广岛市

美国就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核武器,这进一步证明了这种武器有可能在几秒钟内摧毁大面积的土地并杀死大批人。

虽然原子弹的威力迫使日本天皇作出了投降的决定,使二战得以提前结束。但它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核武器给世界造成的影响

日本于8月15日投降。

同时,苏联的历史学家认为,美国使用原子弹核武器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恐吓苏联。

核武器,是如何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

图: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

毫无疑问,冷战爆发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也开始了。

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Joseph Stalin)在1943年就已经启动了一项核计划,在日本爆炸事件发生一年半后,苏联实现了第一次核连锁反应。1949年,苏联进行了“ First Lightening”试验,这是苏联的第一个核装置。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领导层认为,建立一个强大的核武库将起到威慑作用。

如果苏联入侵西欧,美国可以粉碎苏联,从而有助于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

随后,美国开始疯狂的发展核武器,苏联紧随其后。

核武器,是如何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

图:沙皇炸弹引爆之后火球直径长达4600米

1961年,苏联试验了“AN602”,别称“沙皇炸弹”的氢弹,这是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

它的爆炸当量本来相当于1.7亿吨的TNT炸药,不过苏联当局忧心试爆后的核子落尘对环境的严重影响,会导致内政难题与外交风波,因此将核弹减少为6000万吨的爆炸威力,产生的蘑菇云高达珠穆朗玛峰。

虽然苏联成功完成试爆,沙皇炸弹仍然从未列入现役武器,苏联军方仅想要将沙皇炸弹作为苏联在军力上的威慑与展示。

随着更多的国家获得核能力,冷战在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达到高潮,反核运动在各种核事故和核武器试验(造成环境和人员伤亡)的情况下发展起来。

科学家和公众开始首先推动禁止核试验,然后推动裁军。爱因斯坦就是其中之一,他对罗斯福的最初警告是为了防止核战争,而不是发动核战争。在1955年的一份宣言中,这位物理学家和一群知识分子恳求世界放弃核武器。他们写道:“我们是要消灭人类,还是要人类放弃战争?”

遗憾的是,这个紧急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1962年,关于苏联在古巴集结武器的报道导致了古巴导弹危机,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对峙,许多人担心这会导致核灾难。

为了回应世界民众的担忧,美国和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在1963年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随后在1968年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以及旨在限制核武器数量的各种附加协议。

然而,据美国科学家联合会(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统计,到2020年初,全世界约有13410枚核武器,低于1986年的峰值约70300枚。FAS报告显示,91%的核弹头归俄罗斯和美国所有,其他核国家有法国、中国、英国、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和朝鲜。伊朗被怀疑试图制造自己的核武器。

尽管存在核扩散的危险,但在战争中只使用了投放在广岛和长崎的两枚原子弹核武器。不过,联合国裁军事务厅写道:“这种武器的危险来自它们的存在,存在即是危险。”

“三位一体”核试验75年后,人类至今仍在核时代幸存下来。但是,在一个拥有数千枚核武器、不断变化的政治联盟和持续不断的地缘政治冲突的世界里,孕育出使核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核武器在中国的发展及影响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弹,巨大的破坏震撼了全世界包括中国。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多次企图对中国使用原子弹。

1951年11月,法国著名科学家里奥·居里传话给毛泽东,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

正是基于这种巨大的核威胁,尤其是在1954年秋天,我国发现了有铀矿,没过几个月,毛泽东主席就作出了中国要发展核工业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核工业建设的开始。

1956年,毛泽东对赫鲁晓夫提出,苏联能否在制造核武器方面给中国以援助,对方开始予以拒绝,后来又答应帮助,但后来又宣布撤回全部在华专家。

毛主席在严峻形势的压力之下,审时度势,决定自己搞。

苏联专家撤走以后,中国时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其它已经立项的在建项目不得不下马!但共和国的主席毛泽东高瞻远瞩,别的项目可以下马,但唯有原子弹项目不能停止!

随后中国成立了以钱学森、邓稼先为首,聚集了以钱三强、周光召、朱光亚等为主的大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经过数年努力终于在赫鲁晓夫下台的两天之后,即1964年10月16日试爆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毛主席幽默的说,应该给赫鲁晓夫送个一吨重的勋章去!

核武器,是如何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

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1964年10月16日北京时间下午3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核武器试验场爆炸成功,从此中国走出了核威胁和核讹诈的阴影。当天傍晚,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给3000名演职人员宣布这个惊人的好消息,23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才正式对外宣布。这颗原子弹在罗布泊102米的高塔上爆炸的,根据试验场的爆炸效应,估计当量约两万吨级。第一颗原子弹中国耗资约28亿人民币,仅用了2年零8个月就试验成功。

中国在拥有核武器后的第一时间就公布了“中国永远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中国多次声明严格遵守并且切实履行了有关核武器使用的原则。

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及西方国家的不断挑衅以及中国周边的战略形势不断恶化,以上中国核武器使用原则在今天严重阻碍和限制了我们利用核武器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神圣使命。

根据中国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的对我国核武器的使用原则做出必要的完善和补充,以适应现阶段我国安全形势的需要,以保障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绝对安全。

因此,中国应该在不改变“中国永远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关于核武器使用的修正案,也就是“中国核武器使用三原则”并且向世界公布。

什么是“中国核武器使用三原则”呢?简单说就是中国在不改变“中国永远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在三种特殊的情况下中国可以使用核武器反击敌人的进攻,而不必受到“不首先使用和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原则”的限制。

这三种特殊情况分别是:第一,在中国核武器或核设施遭受敌人各种常规武器袭击的情况下。第二,在中国航空母舰、战略导弹核潜艇遭受敌人核武器或常规武器袭击的情况下。第三,在中国本土重要设施、水利工程或居民聚居地遭受敌人袭击的情况下。

威武中国,核武红线,不容触碰,虽远必诛!

完结^_^


欢迎广大朋友积极点赞、转发和评论。声明:我们引用图文完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核武器   赫鲁晓夫   长崎   广岛   苏联   沙皇   物理学家   威力   原子弹   美国   中国   炸弹   科学家   历史进程   武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