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中国科学家成功将光储存1小时 涉及量子通信,颠覆认知

近日,中国科学家发明一种有特殊的技术,可以将光储存在一个很小的晶体内,一个小时候放出,成功的刷新了德国的记录,成为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中国科学家成功将光储存1小时 涉及量子通信,颠覆认知

科学家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在记者的见证下,一束长600光的光,速度高达300000公里/秒,成功的存储在一个很小的晶体,该晶体达5毫米厚(银币厚度),1小时后该光源释放出来。为什么要储存光?这项技术的意义是什么?

世界第一!中国科学家成功将光储存1小时 涉及量子通信,颠覆认知

为什么要储存光?

光对于大家来说,是一种“看得见,摸不着”的存在,人们日常对光的要求十分的简单,太阳光照射到地球即为白昼,大家可以依靠太阳的光照,进行正常的劳作。夜晚依靠月光,地球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世界第一!中国科学家成功将光储存1小时 涉及量子通信,颠覆认知

对于大家而言,光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的地球,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满足大家的生活需求。但是科学家却发现光的另外的用途,未来很可能改变当前的格局。

在提到光储存的用途之前,我们一定要了解留住光的意义是什么?未来的用途才可能变得更加的大。

世界第一!中国科学家成功将光储存1小时 涉及量子通信,颠覆认知

留住光的目的是什么?根据科学家的介绍:该技术很可能改变当前的市场格局。本次光储存的目标是实现光的量子U盘,,未来也将不再建立量子中继,可以脱离光纤网络,实现光子的量子态放在储存器中,未来的时间储存时间延长后,可能改变当前经典U盘命运。

我国现在已经实现了将光储存1个小时,如果该存储技术一旦成熟,将会大大地改善当前许多领域的格局。

世界第一!中国科学家成功将光储存1小时 涉及量子通信,颠覆认知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通信领域,在我国的量子通信走在世界的前列,是全球公开的最安全的通信加密技术,未来将会更好地保障通信安全。

如何让光“慢下来”?

大家都知道光速是非常惊人的,本次中国科学家用一个硬币厚的晶片成功将光储存1个小时,成功的将光速慢下来,甚至停下来。在1个小时候,该晶片将光释放出来并且是“活”的。中国科学家是如何做到的呢?

世界第一!中国科学家成功将光储存1小时 涉及量子通信,颠覆认知

这一切主要取决于这个小小的晶片,该晶片首先做到的是将光慢下来,然后就是将光停下来,看似简单的两步,却是非常难的技术,截止目前只有德国,在2013年成功将光储存1分钟。

该晶片可以把光场的激发,转变成一群原子的激发,然而这些原子成功的将光子抓住,原子成功的将光子牢牢地固定住,储存在晶片内。

世界第一!中国科学家成功将光储存1小时 涉及量子通信,颠覆认知

通过这样的方式成功的将光停下来,从而实现将光储存起来,该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将会非常有市场前景。

总结

在科学家的眼中,光本来就是不仅仅是照明的工具,科学家将光分为光子,通过原子可以成功实现光储存,可以作为重要的信息媒介,该技术未来在无线控制、智能AI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世界第一!中国科学家成功将光储存1小时 涉及量子通信,颠覆认知

光之所以能实现这么多功能,其中主要源于光的本质,那就是光的本身就是电磁波,通过电磁波作为信号传输,不仅距离远,传输稳定的,而且速度快。

中国科学家成功的将光的储存1个小时,远超德国成功储存1分钟,成为世界第一,为中国科学家加油!期待这项技术早日普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量子   中国科学家   通信   晶片   电磁波   光子   德国   光速   晶体   原子   认知   科学家   格局   用途   小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