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3周年,有些人我们不能忘记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地震破坏地区面积超过10万平方千米,近七万人不幸遇难。虽然那场浩劫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但看到这些数字还是让人触目惊心。

汶川地震13周年,有些人我们不能忘记

如今,十三年过去了,地震所造成的破坏早已被重建一新,人们受伤的心灵也逐渐平复。但是有些人,我们不能忘记。

“汶川地震中的15名空降勇士”

5月12日地震发生后,国家迅速动员全部力量进行救灾工作,全国各地都朝着四川灾区这一目标前进。然而位于震中的汶川、茂县等地区因为被地震破坏严重且连日降雨,一时与外界失去了联系。随着各方救援力量的到达,人们更迫切地希望得到震中地区的消息。

5月13日凌晨,时任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奉命指挥一支突击队空降震区,但是因为暴雨和云雾阻隔,直升机6次尝试着陆都未能成功。最终决定由一支小分队先进行空降,侦查震区灾情和地面情况后再引导大规模的空降空投。

5月14日,一架运输机搭载李振波和其他14名伞兵飞向震中地区上空。这是一次无气象资料、无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的“三无”空降。震中地区多高山峡谷,海拔均在4000米左右,这就意味着空降兵们必须在5000米以上的高度跳伞。而可供降落的地区又因为地震破坏而受损严重,这一系列的不利条件都成倍地增加了此次空降的难度。

汶川地震13周年,有些人我们不能忘记

5月14日上午11时47分,李振波第一个跃出机舱,紧接着14个身影随着他跃入茫茫云海。

最后一个出舱的殷远永远记住了那一刻:严寒沁入骨髓,缺氧令人眩晕,四周高耸的雪山“让你觉得像是跳进了一口井里”。

最终15人还是成功的降落,14日12时25分,地震发生后的第46个小时,他们作为第一批救援力量进入了震中这座“孤岛”。

空降震中后的7个日夜,他们背负着20公斤重的设备翻越了4座海拔3000米的高峰,徒步行进220公里,在7个乡、55个村侦查灾情,先后在茂县、汶川沿途选择机降场6个,引导机降、空投20多架次,帮助附近10万受灾群众脱离困境。

汶川地震13周年,有些人我们不能忘记

时光荏苒,十多年的光阴飞逝而过。如今他们当中除了少数几人还在部队,大多数都已转业地方。有的当了警察、有的当了城管、有的在跑运输、有的开了店铺......他们都变成了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你很难相信十三年前正是他们在茂县5000米海拔的上空纵身一跃,为受灾地区的群众带来了希望。

鲁迅曾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贰狗看来,这十五名空降兵不仅是真正的勇士,更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国士。让我们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李振波,王君伟、于亚斌,雷志胜,刘志宝、殷远、王磊、任涛,郭龙帅、李亚军、赵四方、刘文辉、李玉山,向海波、赵海东

汶川地震13周年,有些人我们不能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汶川   汶川县   国士   茂县   山峡   震中   空降兵   灾情   海拔   上空   勇士   地面   周年   力量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