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人类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极小,但另一种可能更颠覆认知

对于头顶那片浩瀚的星空,人类的感情一直是复杂且多变的。在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因为对世界认识程度不够深刻,人类对于星空的感情是崇敬和恐惧。

科学家:人类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极小,但另一种可能更颠覆认知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宇宙也渐渐褪下神秘的伪装,人类对于星空的畏惧和崇敬,开始逐渐变成了好奇与渴望。

今天,在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努力之下,我们已经知道可观测宇宙的直径是920亿光年,在这惊人的空间中错落分布着3000多亿个“银河系”,而每个“银河系”中至少有几千亿颗“太阳”,几亿颗类似于地球的宜居行星。

科学家:人类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极小,但另一种可能更颠覆认知

而如此一来问题便出现了:既然宇宙中的宜居行星如此之多,为什么我们没有至今没有在宇宙中发现外星智慧生命,甚至是外星简单生命存在的痕迹呢?

是因为生命非常罕见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地球都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宜居行星,既然地球能够孕育生命和智慧生命,那么其他宜居行星没有任何理由孕育不出。

科学家:人类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极小,但另一种可能更颠覆认知

既然不是生命极为罕见,那么为什么我们没发现他们呢?一项发表在《天文学》(Astronomy)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和外星人相遇的概率,要远比我们想象中低得多。

从1960年左右开始,科学家们就曾多次制定地外文明搜寻计划,不仅用望远镜阵列对整片星空进行“监听”,甚至干脆直接将人类和地球信息送往宇宙深处。

科学家:人类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极小,但另一种可能更颠覆认知

可遗憾的是,人类这几番倒腾并没有取得预期的回报,除了一些似是而非的信号之外比如“Wow!”信号,人类根本没有任何收获。

不过一无所获并没让人类的搜寻激情褪去,因为我们知道宇宙浩瀚无垠,而且我们寻找的手段其实也非常有限。

科学家:人类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极小,但另一种可能更颠覆认知

按照科学家的计算,若将地球作为中心点画一个直径33000光年的球体,人类大半个世纪的探索范围,其实只是这个球体的0.00000000000000058%。

要知道,这个球体包含了银河系恒星最密集的区域,以及部分河外星系,倘若生命在宇宙中具有普遍性,那么该范围内几乎必然存在外星文明。

科学家:人类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极小,但另一种可能更颠覆认知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指出,人类可以分为5个方向搜寻、判别外星文明信号,这5个方向分别是,功率、位置、频度、激化、带宽。

根据计算机模拟显示,直径33000光年的球体体积约是6.4x10^116m5Hz2 s/W。要是将它比作无垠大海,那么人类目前已经明确探索过的区域,不过是退潮后沙滩上留下的水洼。而如果将其看作地球,那么人类已探索的面积不过和火柴盒差不多大。

科学家:人类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极小,但另一种可能更颠覆认知

科学家指出,近些年随着观测设备和观察技术在不断革新,对宇宙中一些异常信号的识别精度和效率也在同步增加。

例如默奇森广角阵列,就曾在2019年进行过一次长达150分钟的搜索,这次搜寻覆盖的范围和精度,已经超越来之前所有探索行动的总和。

科学家:人类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极小,但另一种可能更颠覆认知

虽然所有东西似乎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先别激动,因为就目前来看,人类所做的一切努力不亚于大海捞针。

和寻找外星文明存在的痕迹相比,牛津大学的科学家们使用的方法看起来似乎更加靠谱,他们并没有直接寻找痕迹,而是对外星文明存在的可能性进行了严谨的推理。

科学家:人类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极小,但另一种可能更颠覆认知

简单来说,他们并不是要在大海中捞“针”,而是转身确定大海中是不是真的有这根“针”的存在。

在结合了许多观测数据,并将其代入“德雷克方程”计算之后,他们得到了一个让人有些绝望的结论:银河系中,只有人类一种智慧生命存在的概率是五分之三。

科学家:人类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极小,但另一种可能更颠覆认知

此外,科学家们还指出了另一种细思极恐的可能——外星文明到处都是,但人类发现不了。

别以为这种可能的真实性很低,要知道人类在不到300年的时间里,就实现了翱翔蓝天、走出地球等一系列看似无法完成的事情。

科学家:人类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极小,但另一种可能更颠覆认知

所以,倘若一个文明能够持续发展几十万年,那么他们完全有能力将一块宇宙区域封锁起来,然后去研究其中低级文明的发展演化,就像人类建造实验室,将小白鼠置于其中研究它们的发展演化一样。

其实除了这个可能之外,还有一种可能能够解释人类为什么没在宇宙中发现外星文明的痕迹——那就是他们根本就不存在。不过这里的“不存在”指的并不是宇宙中没有孕育,而是没有被设定存在。

科学家:人类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极小,但另一种可能更颠覆认知

啥意思?简单来说,有科学家怀疑当前宇宙是一个虚拟程序,这个程序中只有人类这一种智慧生物代码,所以我们才找不到宇宙同伴。

这颠覆认知的观点并不是某个名不见经传的科学家提出的,而是许多知名科学家都是这么认为的,比如牛津大学的尼克·博斯特罗姆教授。

科学家:人类和外星文明相遇的概率极小,但另一种可能更颠覆认知

尼克·博斯特罗姆表示,他和他的团队经过缜密的逻辑分析,得到人类当前处于虚拟世界中的概率近乎为100%。

耐人寻味的是,SpaceX的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也赞同这一观点,而这难免让人产生一些阴谋论:作为精英阶层的他,是不是知道某些普通人不知道的秘密,继而才支持这一观点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外星   牛津大学   尼克   科学家   人类   球体   银河系   极小   行星   概率   认知   宇宙   信号   痕迹   星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