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当大街上开始卖

烤红薯、糖炒栗子、糖葫芦...的时候

我知道冬天已经来了

美食是开启温暖的钥匙

它是人间最平实的烟火


冬天,除了暖暖的被窝以外

大概就是路边的小吃摊最能治愈人心了

尽管冬季一切看起来都如此平淡无奇

但是层出不穷的冬季限定美食

总能在街角给我们一个惊喜



烤红薯



在嘴里能哈出白气冬季夜晚

走在路上,一辆卖烤红薯的小推车从身边经过

混杂着泥土味的香甜热气迎面而来

卖地瓜的大爷从炉子里挑选出一个外表带焦

流着糖汁的“天选之薯”

谁还能把持得住呢?

接过烤红薯,那叫一个心动嘴馋手烫

一口咬下去

即刻拥有这个冬天最香甜柔软的美味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红薯起源于美洲,16世纪后期

传入我国广东、福建等地

在中国传开之后,也拥有了许多别名

红薯、白薯、甘薯、番薯、地瓜、红苕

红薯的品种也不一样

白瓤的,含淀粉较多,吃起来很面,水分较少

红瓤或黄瓤的,含糖分水分较多,吃起来甜软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卖烤红薯所用的炉子

过去几乎约定俗成地是用圆柱形的大汽油桶做成

在油桶最上面开个圆口,做上盖儿

里面放入燃烧的红炭和圆滚滚的红薯

等红薯熟得差不多之后

大爷就拿铁钳把红薯一个个拿出来

用手一捏,就明白了哪个红薯最好吃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红薯它外焦内嫩,朴素但甜蜜

没有什么比一个热气腾腾的烤红薯

更能温暖突如其来的冬天



糖炒栗子



冬天的街头传来“刷啦刷啦”的声音

那是比任何吆喝都有吸引力的

听到这声,就离热乎乎的糖炒栗子不远了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支一口大铁锅,倒满黑漆漆的“铁沙”

挥动铁铲翻炒,空气中满是香甜焦香的味道

炒栗子刚出炉时最好吃,轻轻一捏

栗肉上的内皮也自动分离开来,栗肉滚烫甜美

炒栗子可是个技术活

比煮栗子、烤栗子困难得多

要想整锅都炒熟就要讲究火候

不过糖炒栗子的甘甜味

完全是栗子自己的功劳

在炒制时加糖并不会让栗子仁变得更甜

加糖是因为糖在高温下会变得粘稠

附着在砂石和栗子表面,粘掉表面的杂质

而且糖在高温下还能产生一股诱人的焦香味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中国的板栗有北栗和南栗之分

一般来讲,炒栗子基本都是用北方产的板栗

其中以北京房山区的良乡板栗名声最为响亮

又因过去它集中在天津出口

又称“天津良乡板栗”

还有河北迁西的明栗、北京怀柔的虎爪栗

山东郯城大油栗、陕西镇安的大板栗等

都各有千秋

南方板栗以湖北罗田栗最出名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百姓对于糖炒栗子的回忆和感情如同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写的

“良乡肥大的栗子

裹着细沙与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地炒着

连锅下的柴烟也是香的”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糖葫芦



“冰糖葫芦哎,好吃的冰糖葫芦!”

每到冬天,大街小巷总会充盈着

卖糖葫芦的叫卖声

火红的外表,成为冰天雪地里的一道风景

用力一咬,咔嘣脆

亮晶晶的糖衣入口即化

冰糖的甜味和山楂的酸味与舌尖舞蹈

酸甜软糯在口腔中久久不曾散去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绍熙年间,宋光宗最宠爱的黄贵妃生病了

她面黄肌瘦,不思饮食

最后无奈只好张榜求医

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

“只要用冰糖与红果(即山楂)煎熬

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见好。”

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病愈了

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

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就成了冰糖葫芦

如今,糖葫芦几乎成了北京的一个符号

茶楼、戏院、大街小巷到处可见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一串冰糖葫芦的诞生,最重要的步骤是熬糖

熬的时候一要注意火候

火候不到容易发粘,吃时会沾牙

而火候太大,不仅颜色重且吃起来发苦

当一锅沸腾的糖咕嘟咕嘟冒泡,显现出金黄色泽

技巧高超的小贩,拿起洗净、切口、串好的山楂

贴着滚烫的糖浆一转

红彤彤的山楂上,瞬间裹上一层轻薄的糖衣

最后在案板上拉出糖风,就算大功告成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用来做冰糖葫芦的果子当然以山楂为正宗

但现在市面上的冰糖葫芦原料可谓是五花八门

山药、橘子、荸荠、香蕉

葡萄、苹果、猕猴桃

甚至在东北有的店还有

冰糖辣椒、冰糖黄瓜、冰糖大葱

冰糖苦瓜、冰糖辣条、冰糖方便面

现在连糖葫芦都开始内卷了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甜辣风”糖葫芦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万物皆可“糖葫芦”



烤冷面



东北,除了“魔改”的糖葫芦

还有一种“魔改”的地摊美食——烤冷面

就如同天津的煎饼果子,武汉的热干面一样

烤冷面在无数个寒冷的夜里

温暖了饥肠辘辘的人们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一听到烤冷面三个字,很多南方人会想

“冷面怎么还能烤?”

毕竟在印象中,冷面就是冷的,应该是这样的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黑龙江人用朝鲜冷面的面作为原料

把面炸过之后,再用竹签

把冷面一串一串地串起来在炭火上烤

再刷上烧烤用的蘸料

“魔改”后的(热)冷面就诞生了

后来经过改良

才有了现在看到的专门制作烤冷面的面饼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哈尔滨烤冷面非常有名

在很多北方城市

煎饼果子想当街头一哥

烤冷面绝对不同意

甜辣、麻辣、酸辣、香辣

加肠、加鸡蛋、加辣条、加牛肉、加里脊

烤冷面的配料跟煎饼果子的配料重合度颇高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但是这样一道在北方随处可见的路边小吃

在南方城市却比较少见

地铁口、天桥下、暮色降临时

你饥肠辘辘,急需一口垫吧垫吧

但又不能太占肚子的时刻

一份烤冷面再好不过了



蛋烘糕



蛋烘糕大概是最不四川的四川小吃了

它软糯香甜,没有辣椒和花椒的加持

将四川的隐藏风味带到大街小巷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蛋烘糕始于清代

成都文庙街石室书院旁

一位姓师的老汉从小孩办“姑姑筵”中得到启发

遂用鸡蛋、发酵过的面粉加适量红糖调匀

在平锅上烘煎而成

表皮金黄微酥、内里饱满滋润的蛋烘糕一问世

迅速攻占了成都大街小巷

吃起来酥嫩爽口,遂成四川名点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现在,五元是一只蛋烘糕正常的标价

不管馅儿是牛肉、猪肉、椒麻鸡

榨菜肉末、芽菜肉末、芝麻、豆沙、果酱

花生、巧克力、奶油、葡萄干...

通通五元,一律五元

一只蛋烘糕很小

一般都要买2-3只才能吃的心满意足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吃蛋烘糕不仅是一种享受

看师傅们做蛋烘糕,也是视觉盛宴

一辆辆小推车,就是蛋烘糕师傅们的工作坊

刷油、舀蛋液、放料、起锅

很快蛋烘糕做好递到了顾客手中

在小小的蛋烘糕推车前

人们能得到冬天最治愈人心的蛋香



鱼丸



香港有一道家喻户晓的街头小吃

——咖喱鱼蛋

冬天卖鱼蛋的摊贩冒着蒸蒸热气

来上一碗十分解馋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

咖喱鱼蛋就已广见于推车挑担售卖熟食的小贩

叫做“车仔档”,卖的面食就叫做“车仔面”

车仔档售卖的食品讲究便宜、美味、方便

因此用廉价的鱼类或边角料,参杂面粉制成

通常个头很小

加入了含有椰浆的印式咖喱汁

另外还可根据个人口味

加上酱油、海鲜酱或辣椒酱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鱼丸在中国南方多地也大受欢迎

而且每个地方风味各异

结合了当地的物产特色与饮食口味

比如风靡粤港澳的潮汕鱼丸

个大饱满,口感弹牙

之所以如此优秀

缘于选用的都是优质鱼肉或海鲜

最常见的材料是马鲛鱼

另外还有风味独特、富有嚼劲的墨鱼丸

炸至金黄色,蘸着蜜糖吃,十分鲜美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福建鱼丸则有另一番风味

多以鳗鱼、马鲛鱼或淡水鱼剁茸

加入淀粉搅拌

还可以包裹瘦肉或虾仁等作为馅

做成带馅的鱼丸

福州的“永和”鱼丸店已营业近百年

客似云来,更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且福建鱼丸不仅是街头小吃

还是上得台面的宴席菜

在福州,有“无鱼丸不成席”之说

足见福建人对鱼丸的要求和热爱


冬季上街吃一圈,暖你一整天


鱼丸也并非沿海地区特有

湖北咸宁市的嘉鱼县挨着长江

水系丰富,湖泊众多

当地产的河鱼鲜美非凡

其中草鱼、青鱼造就了盛名在外的嘉鱼鱼圆


有鱼的地方,就有鱼丸

从江浙一带到福建直至港澳台

一碗当地特色渔产制作的爽滑鱼丸

总能给冬天带来一些新鲜感



冬天来了,今晚你要吃什么?


点击暂停丨抽一种小吃



话题


你抽到什么好吃的?冬天你还喜欢啥路边小吃?

文章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冰糖葫芦   鱼丸   冷面   糖葫芦   冰糖   山楂   福建   火候   红薯   大街小巷   香甜   果子   板栗   小吃   冬季   冬天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