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晚年老牛吃嫩草,51岁迷恋上14岁少女,6年后驾崩

雍正晚年老牛吃嫩草,51岁迷恋上14岁少女,6年后驾崩

雍正晚年老牛吃嫩草,51岁迷恋上14岁少女,6年后驾崩

 雍正: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为提高军务效率,在离养心殿百步之遥的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更是铸就了沿袭至清末的帝后独揽军政要务的集权模式。有鉴于康熙朝诸皇子争储位的惨痛教训,雍正创立秘密建储制,即将已选定的储君姓名,写好密藏匣内,再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以备不测。这一制度,有助于以后乾嘉道咸几朝皇权的顺利过渡。

雍正晚年老牛吃嫩草,51岁迷恋上14岁少女,6年后驾崩

人们常说,穷雍正,富乾隆,因为雍正在刚登基的时候,国家根本没有什么钱,经过雍正一朝的努力,到乾隆登基的时候,国库已经很有钱了。所以康熙给雍正留下的是一个穷的朝廷,而雍正给乾隆留下的是一个富有的朝廷。

就是因为这个,到乾隆的时候,他有钱,可以大刀阔斧的去处理政事。终于出现了康乾盛世的天下,而雍正就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雍正是个典型的工作狂,每天拼命工作,经常熬夜的他基本睡觉时间到了凌晨三点左右。还制定了目标“以勤先天下”,他也用他的一生证明了这句话。雍正的勤勉众所周知,未来民生大计,甚至连后宫都不怎么去。

雍正晚年老牛吃嫩草,51岁迷恋上14岁少女,6年后驾崩

但是他在晚年的时候却老树发新芽,迷恋上了一位年轻妃子,她就是谦妃。雍正的后宫中,嫔位以上的后妃一共只有8人,其中7位都是他登基前康熙所赐的女子,而谦妃则是那唯一的例外。谦妃,姓刘,名不详,汉族,管领刘满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比雍正年轻了整整36岁。雍正七年,刘氏因才色双绝入选雍正后宫,身份是最底层的“答应”。这一年,刘氏14岁,雍正帝51岁。

雍正晚年老牛吃嫩草,51岁迷恋上14岁少女,6年后驾崩

谦妃在雍正平安被封为刘答应,在雍正八年晋升为刘贵人。雍正帝半生谋划夺嫡,半生献身社稷,在情爱和女人方面很是匮乏,而在暮年之际,他竟然青春萌动,正值妙龄的谦妃成了他的毒药,让他深陷其中,无法自拔。雍正十一年生下皇六子弘瞻,电视剧《甄嬛传》里有个人物,雍正的小儿子弘曕,电视中这是果郡王和甄嬛的私生子,最后被过继给果郡王。

其实呢,历史上也确实有弘曕这个人物,后来也确实被过继给了果郡王,他的生母正是雍正晚年最宠爱的妃子,谦妃。母凭子贵,雍正老年得子,大喜之下,刘贵人被封为谦嫔。雍正十三年又被封为皇考谦妃。这个六阿哥弘瞻,是雍正最小的儿子,不仅受雍正喜爱,乾隆也喜欢自己这个最小的弟弟。还为他请来著名诗人沈德潜做老师。弘瞻也学有所成,博学多识,善诗词。

雍正晚年老牛吃嫩草,51岁迷恋上14岁少女,6年后驾崩

只是可惜,雍正对于谦妃的喜爱并没有维持多久,宠幸后的第六个年头,雍正就驾崩了,史书上记载,驾崩前的一刻,雍正曾经拉着谦妃的手,满眼泪光只留给她5个字:“我舍不得你。“由此可见这一生,雍正对于她的情深义重了。

雍正晚年老牛吃嫩草,51岁迷恋上14岁少女,6年后驾崩

拓展资料

登基为帝:

谈起雍正,就会想到他的继位问题,学术界历来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他受康熙遗诏继位,是合法继承;一种认为康熙并未传位与他,雍正是矫诏夺位。由于雍正即位,篡改了历史,销毁了档案,现在已找不到他矫诏夺位的确凿证据。斧声烛影,已是千古的疑案,但从各种迹象推断,他的继位确实存在很多疑点。

康熙晚年,太子废立,诸子争位,闹得乌烟瘴气,储位虚悬,人心不定。当时因准噶尔入侵西藏,康熙命皇十四子允禵为抚远大将军,统兵援藏,给以大权,用正黄旗,称大将军王,礼仪隆重,规格极高,康熙当是意有所钟。康熙称赞允禵的才能"大将军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很多人心目中也以允禵为接班人,如皇九子允禟说允禵"聪明绝世","才德双全,我弟兄内皆不如";"十四爷现今出兵,皇上看的也很重,将来这皇太子一定是他"。可是,康熙在畅春园猝然去世,雍正与时任步军统领,掌管京师兵权的隆科多勾结密谋,夺取了帝位,而允禵远在青海,鞭长莫及,故而帝梦成空。雍正后来所讲康熙弥留前遗命传位雍正的情形,仔细推敲,矛盾甚多。如说隆科多为惟一顾命之大臣,而其他谕旨中却说,康熙死时隆科多不在御前,又说康熙传诏时皇十七子允礼在寝宫外侍候,而其他史料证明,允礼时在皇宫内值班,并不在畅春园寝宫外,如此等等。因此,是否存在这一临终传位的现场,实属疑问。

上述属于野史戏说。按照学术界的研究,传位诏书修改其中的某些字来改变诏书的内容是不可能的。因为清代的传位诏书同时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戏说者说的增加汉字比划来改变意思是做不到的。同时诏书中会直言皇子的名字,而不会只写其是第几子。

由于雍正夺位篡立,激起了皇族内部的集体抗争,除皇十三子允祥以外,雍正的其他兄弟大多反对雍正继位。允禵是争夺皇位的对手,被从前线调回,永远禁锢。皇八子允祀、皇九子允?是雍正的死对头,雍正痛恨入骨,将二人迫害致死。皇十子允䄉和皇三子允祉、允祉的儿子弘晟均被永远囚禁,皇十二子胤祹被降爵贬秩,连雍正的亲生儿子弘时也不满其父的作为,竟站在八叔允祀一边,被雍正处罚致死。据朝鲜的记载,雍正上台,被杀的宗室、官员达数百人。连康熙身边一位照料皇帝起居的内务府官员赵昌,在康熙死后也立即被杀,引起举朝震惊,这大概是赵昌太了解康熙去世和传位的真相,因而得祸。康熙生前长住畅春园,死后葬在东陵,而雍正长住圆明园,别建西陵,似乎要远远躲开父亲。须知雍正的迷信思想很浓厚,如果做了对不起父亲的事,就会有这类悖于常理的举止。雍正后来似乎也愧恧不安,乾隆说:允祀、允?"觊觎窥窃,诚所不免,及皇考绍登大宝,怨尤诽谤,亦情事所有,将未有显然悖逆之迹。皇考晚年屡向朕谕及,愀然不乐,意颇悔之"。这是不是雍正受到了良心谴责的内心表露呢?

雍正的继位存在很多疑点,可能出于矫诏篡立。这样说并不是要抹煞他的历史功绩,应该说封建统治者骨肉相残是经常发生的。封建社会中,即使一个英明的君主也往往要用阴谋手段和残酷斗争来夺取和巩固统治,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努尔哈赤都有屠兄弟、杀儿子、逼父亲的行为,雍正并不是个例外。他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勤于政务,洞察世情,以雷厉风行的姿态进行整顿改革。雍正统治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启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胤禛即了帝位之后即重用康熙十三子胤祥,而康熙皇八子胤禩先是被安抚封为廉亲王,后被削宗籍和圈禁,

并被改名为“阿其那”(意为待宰的鱼)。康熙的皇九子胤禟发往西宁,后被削宗籍和圈禁, 并被改名为“塞思黑”(意为讨厌的人)。皇十子胤䄉被圈禁,康熙的皇十四子胤祯(允禵)先是派去守陵,再后来受圈禁。康熙皇十二子胤祹被降爵,后康熙的皇三子胤祉也被革爵圈禁。

从雍正年间时,对雍正继位的谈论便不绝于耳。虽然史学界对皇位合法性尚无定论,但流传的把"十改于"的改诏之说是不成立的,因为现存于辽宁省档案馆的康熙遗诏是雍正登基后拟就并颁布天下,并非康熙真迹,所以遗诏不能说明问题。

主张篡位说的学者中,有的认为康熙去世过于突然,未来得及留下任何传位遗诏,而雍正和隆科多等合谋抢占了先机;有的认为康熙生前两立两废太子,对立储君一事劳心伤神,直到临终前才属意皇十四子为储君。

按照正统继位说学者观点,如果没有实在的证据证明其他皇子为康熙所属意,雍正的即位是有理由的。并且在诏书中一般都是加上个皇字的,比如传位于皇四子,假如这样”十“改为”于“是没有根据的。

雍正之死:

关于雍正皇帝的死,历来史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括起来总的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一:被吕四娘砍了头死的;其二:被曹雪芹的恋人竺香玉谋杀;其三:被宫女勒死;其四:中风而死;其五:服食丹药中毒而死。笔者在翻阅相关史料后,认为雍正的死亡原因应属当下时行的“过劳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雍正   晚年   乾隆   遗诏   郡王   帝位   诏书   承上启下   嫩草   寝宫   皇位   青海   皇子   老牛   大将军   康熙   年后   儿子   少女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