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孩子害怕和我们说话!若父母能给予温暖,他不会独自面对疼痛

近日,湖南长沙一名7岁男孩在和小朋友们打篮球时不幸摔了一跤,结果把手臂摔成了一个“7”字型。如下图所示。

莫让孩子害怕和我们说话!若父母能给予温暖,他不会独自面对疼痛

莫让孩子害怕和我们说话!若父母能给予温暖,他不会独自面对疼痛

按理说,造成如此严重的伤势,孩子应该非常害怕,去找父母寻求帮助。

可是,这个孩子却没有这样做。

他也很害怕,可他害怕的却是被父母责罚,从而不敢告诉父母。

就这样生生忍了一个小时,才告知家长。家长赶忙送去就医,险些造成残疾。

莫让孩子害怕和我们说话!若父母能给予温暖,他不会独自面对疼痛

医生提醒:遇到运动急性损伤要稳定住患肢及时就诊,不要自行整复,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事件来源:潇湘晨报综合政法频道。)

看到这条新闻,真心疼孩子。

胳膊摔成这样,得多疼啊!

这一个小时是怎么忍的?

难道这种疼痛比告诉父母的恐惧更容易承受吗?

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敢告诉父母?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每一个孩子的“害怕”,都不是没有缘由的!

现在成为父母的人,多为80后90后。

你们小的时候受伤了,惹祸了,敢告诉父母吗?

看到新闻中这个事例,勾起了一些网友类似经历的回忆。

比如:胳膊被踩骨折了,不敢告诉家长,第二天抬不起来了才说的。

莫让孩子害怕和我们说话!若父母能给予温暖,他不会独自面对疼痛

还有把胳膊烫成水泡,吓得跑出去,天黑才小心翼翼告诉妈妈。

莫让孩子害怕和我们说话!若父母能给予温暖,他不会独自面对疼痛

其实,每一个孩子的“害怕”都不是没有缘由的

我父母挺开明的,从小到大没怎么批评过我。

可是,我见过我爸爸吼弟弟,知道什么事情是他不喜欢的。所以,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出去玩,不小心额头被石头砸流血了,我奶奶赶紧带我去卫生院处理,然后我吓得不敢回家,在奶奶家睡的。

我爸爸没有批评我,是我自己害怕的。是我看到爸爸对弟弟的态度,想到我也做了像弟弟一样的错事,也担心被弟弟似的对待,才不敢说的。

现在我明白,爸爸对儿子和女儿的态度不同,可是当时不知道,自己胡乱害怕。

可是,我觉得像我这样因为看到兄弟姐妹的遭遇而害怕的情况比较少,大多数孩子的“恐惧”应该来自于自己的亲身经历。

比如:

久而久之,孩子知道了,当糟糕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无论自己有没有受伤,父母都是会生气的,自己会被责罚甚至打骂。

所以,当孩子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惯性地认为父母会很生气,所以才会不敢告诉他们。

莫让孩子害怕和我们说话!若父母能给予温暖,他不会独自面对疼痛

什么时候父母成为了孩子害怕的对象,而不是“避风港”?

每次看到经常被欺凌的孩子,他的父母却是一副“毫不知情”的神态时,就特别心疼孩子。

如果孩子能在父母那里得到支持,他至于在外面受到欺凌都不敢告诉父母吗?如果他的父母是他的避风港,他还会独自面对外界的伤害吗?

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成为了孩子害怕的对象?

我们如何才能让孩子建立起对我们的信任?

其实,说“建立”也许并不准确。

因为,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对父母的依赖和信任是百分之百的。

他哭了,我们会抱他;他饿了,我们给他喂奶;他想睡觉了,我们陪在他身边。

小宝宝们会百分百信任我们,因为他知道我们爱他,能保护他,给他支持。

那么,这种信任感是如何逐渐消失的?

就是在我们一次次指责否定孩子的过程中,一点点消失的。

尤其当孩子遇到糟糕的情况时,是最需要我们鼓励和支持的时刻。可是,往往在这种时刻,孩子从父母这里得到的只有埋怨、指责甚至打骂,没有关心,也没有支持。

若是双重伤害的话,他当然会选择逃避。

在一个困境中遇到一次伤害就够难过的了,为什么还要到父母那里遭受第二次伤害?

每一个选择“逃避”的孩子背后,都有至少一个不懂得关心孩子感受、一味指责孩子的家长。

莫让孩子害怕和我们说话!若父母能给予温暖,他不会独自面对疼痛

无论何时,“感受”都应该放在第一位!

这里说的感受,不只指孩子的感受,还包括父母的感受。

但是,我需要强调的是:

父母应该先照顾好自己的感受,再去处理孩子的感受、解决当下的事情。

我前段时间和老公吵架,弟弟来串门儿的时候说起这件事,他建议我要理解我老公的感受,而不是急于对他发脾气。

我说:“这个道理我明白,可是我在那个时刻根本没有能力去关注他的感受,我自己本身就处于亏空的状态。

如果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是一个能量杯。当杯子里装满能量的时候,才有能力去把温暖带给别人。可是如果自己的杯子空了,如何关注到被人的需求,给别人提供理解和支持?

这种情况下,可以有两种解决方法:

1.外求:

依靠别人的改变,帮助你蓄满能量杯,然后你再将温暖传递回去。

可是,如果别人不改变,不给你续能量的话,这种情况就无法改善。

所以,这种方式,比较被动。

2.内求:

疏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依靠自己的力量将情绪平复下来,蓄满自己的能量杯,然后再去面对伴侣或者孩子,才会有能力感受他们的感受,给他们提供温暖和支持。

一些父母太关注孩子,忽略了自己。

殊不知,如果自己状态不好,是带不好孩子的。因为自己给孩子做出了一个非常糟糕的榜样。行胜于言,孩子更倾向于模仿你的行为,而不是听你怎么说。

所以,无论是外求还是内求,首先都要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孩子。

莫让孩子害怕和我们说话!若父母能给予温暖,他不会独自面对疼痛

要记得:“人”永远比“事”更重要!

1.

当孩子摔碎了杯子,我们第一句要问的应该是:“宝贝,你吓到没有?”

关心了孩子的感受,然后才是和孩子一起善后,并引导孩子思考:“下一次怎么做,才会保证杯子的安全?”

2.

当孩子摔倒了,我们第一句要问的是:“宝贝,摔哪儿了?摔疼了吗?

关心孩子的心情,查看孩子的身体情况,然后才是解决问题。让孩子自己想一想:

为什么会摔倒?

什么行为是不合适的?

下次怎么做才能保障安全?

3.

当孩子执意不穿外套而感冒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生气。

这件事与前两件有些不同。

因为他牵扯到我们的时间。

这时候,我们要先想一想:我们生气的原因是什么?

是单纯的心疼孩子生病难受?

还是心疼孩子因此耽误的学业课程、因此花费的治疗费用、以及我们照顾他们时耽误的正事

我曾经就出现过因为孩子感冒影响了我的正常计划,而格外烦躁的情况。

这时候,我们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想法,疏解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

如果还是无法平静,那就问一问自己:孩子是故意感冒的吗?孩子是故意影响我们的吗?

孩子不穿外套可能是故意的,但是他一定不想让自己生病。这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没有孩子会喜欢。

接纳这个现状,才能同理孩子的感受,才能理解到他的后悔与抱歉。

当我们不去责怪他的时候,他便不会对我们竖起盔甲。

当我们对他温柔的时候,他的能量杯才会满,才有能力主动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不恰当,以后应该如何修正。

同时,当孩子总是能从我们这里得到理解和支持的时候,他们遇到问题的第一时间,一定是告诉我们,而不是逃避、害怕我们知道。

如果孩子确定能从父母这里得到温暖,他就不会转身独自面对寒冷。

——END——

作者:皓月长歌,家庭教育讲师。走进育儿,是因家有两只神兽,希望通过学习助力成长。所写文字或有局限性,请建设性参考。关注我@皓月长歌正面管教,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成为更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皓月   害怕   温暖   父母   孩子   量杯   杯子   心疼   疼痛   弟弟   生气   爸爸   说话   家长   事情   状态   情况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