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脾虚食积的中成药


治疗小儿脾虚食积的中成药

01

加味保和丸

【处方组成】白术、茯苓、陈皮、姜厚朴、枳实、枳壳、醋香附、炒山楂、六神曲、炒麦芽、法半夏。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主治脾虚积滞证。症见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饱胀烧心、食少纳呆、夜卧不宁、胃脘胀满疼痛、面黄肌瘦、舌淡苔薄、脉细。

【现代药理】具有抑制胃酸分泌、抗溃疡、提高胃蛋白酶活性及胃排空能力、促进小肠推进、止泻、止呕等作用。

【临床应用】小儿食积、小儿消化不良等。临床以食少纳呆、脘痞烧心、夜卧不宁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健胃理气,利湿和中,兼能消食导滞。用药集消食、理气、化痰、除湿、健脾于一体,健脾理气作用明显,适用于脾虚食积,兼有湿阻中焦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不宜。忌食生冷食物。

【规格贮藏】6g/袋。密封。


治疗小儿脾虚食积的中成药

02

神曲消食口服液

【处方组成】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白芍、党参、茯苓、麸炒白术、木香、砂仁、醋延胡索、炙甘草。

【功能主治】消食健胃、健脾理气。主治脾虚食积证。症见纳呆厌食、脘腹痞满、疲倦乏力、手足心热、自汗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偏滑。

【现代药理】具有助消化、调节胃肠功能、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临床应用】小儿食积、小儿消化不良等。临床以厌食纳呆、倦怠乏力、自汗乏力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长于健脾理气,兼能消食化滞,药性平和,适用于喂养不当或饮食不节所致脾胃虚弱,饮食积滞证。

【用法用量】口服。餐后半小时服用,1~4岁一次5ml,一日3次;5~14岁一次10ml,一日3次。疗程为2周。

【使用注意】久置可能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可摇匀服用。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

【不良反应】少数患儿用药后可出现皮疹、皮肤瘙痒、腹泻等。

【规格贮藏】10ml/支。密封。

治疗小儿脾虚食积的中成药


03

消积洁白丸

【处方组成】万年灰(制)、山奈、紫硇砂、沙棘、荜茇。

【功能主治】湿中散寒、消积止痛。主治中焦虚寒、食积内停证。症见厌食纳呆、痞满胀痛、大便溏薄、兼有不消化食物、舌淡苔白、脉弦紧。

【现代药理】具有助消化、镇痛、促进胃肠运动等作用。

【临床应用】小儿食积、小儿消化不良等。临床以纳呆食少、痞满胀痛、便溏、舌淡苔白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长于温中散寒,兼能消食消积,用药以芳香温热为主,兼有行气止痛之效,适用于虚寒食滞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15粒,一日1~2次;饭前温开水送服。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单纯食积者不宜。忌寒凉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规格贮藏】0.2g/丸。密封。

04

王氏保赤丸

【处方组成】黄连、大黄、巴豆霜、川贝母、姜淀粉、荸荠粉、天南星(制)、朱砂。

【功能主治】祛滞、健脾、祛痰。主治脾胃虚弱。痰食阻滞证。症见乳滞疳积、痰厥惊风、喘咳痰鸣、乳食减少、吐泻发热、大便秘结、四时感冒、发育不良、舌苔厚腻,脉滑。

【现代药理】具有抗菌、祛痰、泻下、助消化、抗低温、调节胃肠运动功能、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临床应用】小儿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小儿便秘等。临床以乳食减少、喘咳痰鸣、大便秘结、发育不良为特征症状。

【用药特征】本成药长于消积导滞、清热涤痰,兼能健脾燥湿。用药泻火、涤痰、消积合用,药力较猛,祛邪为主,适用于痰食阻滞兼有脾虚者为宜。

【用法用量】乳儿可在哺乳时将肉附着于乳头上,与乳汁一同呷下。若哺乳期已过,可将丸药嵌在小块柔软易消化食物中一齐服下,6个月以内婴儿每服5粒,6个月~周岁,每超过一个月加1粒,2~7岁每超过半岁加5粒,7~14岁每次服60粒,成人每次服1 2 0 粒,轻症一日1 次,重症一日2次或遵医嘱。

【使用注意】无食积痰阻者不宜。不宜过量、久服。有一定的肝毒性,肝脏损伤者应慎用。饮食亦清淡,忌油腻及难以消化的食物。

【规格贮藏】0.3g/120丸。密封,防潮。

治疗小儿脾虚食积的中成药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制剂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使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


上述内容摘取自《实用临床药物学--中成药卷》。

治疗小儿脾虚食积的中成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小儿   成药   助消化   生冷   脾胃   神曲   药理   中成药   乏力   用量   处方   消化不良   症状   特征   食物   作用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