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白银是怎么流通的

小编:胡哲

五铢钱、通宝等金属货币历史悠久,虽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以方孔圆钱的形式奠定了货币基础,便携、统一,利于流通,币值较小,当金额较大时不方便计量(见之前的文章《我对钱没有兴趣》《中国钱币发展史》)。

古时候白银是怎么流通的

海昏侯遗址出土的大量五铢钱

不管是明朝贸易差"3亿两白银",或是"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抖搂出的(约)8亿两白银,还是屈辱近代史上,割地赔款的"2100万银元"、"白银4.5亿两",出现在史书上的巨额数字,几乎都是用白银来计量。白银货币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货币白银化又是怎么造成的?

古时候白银是怎么流通的

影视剧中的银两

中国古代白银货币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晚期或西汉。1974年河南扶沟的古城村曾出土银质铲币———银布。

古时候白银是怎么流通的

银布币 春秋,河南博物院藏

《管子·轻重十》曰:"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此山之见荣者也"。中国古代银矿的开采,至迟在战国时期就已开始。白银具有色泽洁白、比重大、延展性好、不容易损耗等特点,成为民间一种公认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铸成不同形状、不同重量的银条、银锭、银元宝等进行流通使用。

自东汉以来黄金逐步退出流通,白银地位日益提升,银铤成为古代基础货币之一。

古时候白银是怎么流通的

金饼 汉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银锭是熔铸成锭的白银,在宋以前称银铤。银铤大约出现在三国和南北朝时期,至隋唐时已经完善。

唐代银锭(铤),主要有两类,即块状铤(包括笏形和饼形)和船形铤。从外形看,笏形和饼形银铤保留了白银铸坯的原始形态。长方形和圆形是铸造银锭坯料最容易选择的形状,笏形和饼形银铤的形态反映了对白银坯料外形的自然承袭。

古时候白银是怎么流通的

杨国忠银铤(笏型) 唐,中国钱币博物馆藏

古时候白银是怎么流通的

银饼 唐,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代的块状铤(包括笏形和饼形)为官方普遍采用的形制,主要用于进奉、军费、税赋、赏赐等,由于是官方用银,其上刻有用途、来源以及官员的身份和姓名作保,成色、重量都至为可信。

而船型银铤带官府铭文的只出现在北宋初年,尚未见确切的有唐代官府铭文的船型银铤,故有学者认为,船型银铤产生并主要行用于唐晚期,主要作用并非官府的贡银和库银,而是被民间用作大额支付的白银货币。

贸易用银的形状要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到,银两本身没有任何机械夹杂和合金混杂。就白银的金属特性来看,这种底部平而较薄,周边高沿,两头翘起的"船型"银铤,能让人便捷地作出判断。平而薄的底和周边,很容易判断有无夹杂铜、铅之类的合金元素。

古时候白银是怎么流通的

船型银铤 唐,中国钱币博物馆藏

唐中期之后,中亚、西亚国家皆用银币,难以与中国的铜钱直接互换相通,要实现贸易交换,采用以分量计值的银锭是最便利的,故白银的使用日益扩大。

"和同开珎"银币(日本奈良王朝元明天皇和铜元年仿效中国唐代"开元通宝"钱铸造的货币),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古时候白银是怎么流通的

古时候白银是怎么流通的

波斯银币,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至宋代,银铤的器形有了显著的变化。首先是银铤器形趋向统一,变为两端平整、中间略向内收的束腰板块状,这种形状应系船型银铤双翅构造被逐渐淘汰的结果。

古时候白银是怎么流通的

"出门税"六两银铤 南宋,中国钱币博物馆藏(束腰板块状、铭文、蜂窝)

同时铭文制作趋向规范一致,北宋时文字内容一般有银铤的制作或使用年份、地点、用途、重量、主管官员及职位、银匠姓名等。南宋以后除之前的用途、地点及官职等内容外,常常直接标注成色和制作的铺户等,形制更加规范。另外,蜂窝、丝纹等外观特征显现。蜂窝作为白银铸造的一项基本特征,在宋代银铤上有充分的展现,尤其是南宋铤,遍布铤底的蜂窝,是南宋铤的一大显著特征。

古时候白银是怎么流通的

"苏宅韩五郎"金锭 南宋,上海博物馆藏

古时候白银是怎么流通的

"角面并全"五十两银铤 北宋,中国钱币博物馆藏

金代,银、钞、钱三类货币并行,铸钱、行钞效仿宋代,铸造银铤也效仿宋代,主要是弧形束腰的银铤。

古时候白银是怎么流通的

"大定廿一年"五十两银铤 金朝,中国钱币博物馆藏

元代银锭基本沿袭了宋金银锭的形制,只是银锭两端微有起翅,并且最早出现了"元宝"铭文。

古时候白银是怎么流通的

五十两银锭 元代,中国钱币博物馆藏

古时候白银是怎么流通的

"沂州""使司"五十两银锭 元,国家博物馆藏

自明代起,宝翅(起翅)银锭成为主流形式。

古时候白银是怎么流通的

“盐钞银”银锭 明 国家博物馆藏

古时候白银是怎么流通的

"金花银"银锭 明,上海博物馆藏

明代中后期,完成了中国古代银锭从宋元时期平板束腰(不起翅或稍起翅)的主流铤形向明清时期立体起翅的"元宝"锭形的演变。

古时候白银是怎么流通的

明代官银(发现于江口沉银遗址),国家博物馆藏

明清时期是我国银锭铸造、流通的鼎盛时期,有五十两、二十两、十两、五两、三两等多种规格。一般大额交易使用银,小额及零星交易使用铜钱。

古时候白银是怎么流通的

银锭 清,襄州区文物处藏

古时候白银是怎么流通的

八宝小银锭 清乾隆三年,国家博物馆藏

清代晚期通行的货币则以银元和银行兑换券为主。

古时候白银是怎么流通的

光绪七钱二分银币,上海博物馆藏

古时候白银是怎么流通的

光绪七钱二分银币,上海博物馆藏

1935年,国民政府统一货币发行,宣布白银国有,禁止流通。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了稳定人民币,冻结民间金银买卖,并严厉打击了银元投机倒把和走私活动。至始,结束了白银货币化的历史。

图片及视频来源:

微博:@海昏侯@河北博物院@中国文博@陕西历史博物馆@山西博物院@中国钱币博物馆-中国钱币杂志

博物馆官方网站:河南博物院,上海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家博物馆

参考文献:

刘双庆. 我国白银货币化的历史概况[C]// 武汉金融.

周卫荣, 杨君. 中国古代银锭形制演变刍议[J]. 中国钱币, 2014(4):14-17.

李逸友. 元代银锭浅识[C]// 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

黄维, 杨君, 周卫荣. 中国古代银锭制作技术考述[J]. 中国钱币, 2012(3).

金德平. 金代银铤考[C]//

黄林纳. 河南博物院藏杨国忠进奉银铤[J]. 文物天地, 2015(3):50-5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银锭   船型   形制   束腰   铭文   博物   古时候   陕西   南宋   钱币   银币   唐代   中国古代   上海   中国   货币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