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业 幸甚至哉

“人的这一生,很难把个人的喜好和兴趣作为职业来做。很多人穷其一生都非常纠结在想到底要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往往喜欢的事物和实际上所做的工作完全不相关,然后就很痛苦,我也同样。只是在明白这个道理以后花了很大的代价来转行,把喜好转化成了生产力,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觉得我很幸运。”

视频加载中...

黄云热爱收藏,尤其喜欢收藏文物艺术品中的杂项。区别于陶瓷、书画、玉器、青铜等几个古玩大类的艺术品,均被俗称为杂项,材质各异、工艺纷繁,以王公贵族和文人墨客偏爱的用品、文房、玩物为主,能使用、可收藏、易把玩。

其中竹、木、牙、角等杂项中的竹子与竹刻艺术是黄云的偏爱,他借苏轼与僧慧觉游绿筠轩时写下的这首《於潜僧绿筠轩》来表达自己对竹的雅爱:“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黄云喜爱杂项的原由在于把玩器物的同时可以尽情地去研究它的雕工、创意,揣摩制作者与收藏者对生活的态度,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以窥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以爱为业 幸甚至哉

随着当代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文化、精神方面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历史留下来的文化精髓,收藏文物艺术品在当下的需求节节升高。

黄云认为,目前人们对于有年代的艺术品,大多数是收而藏之,藏而不研。而真正的收藏应该是去研究这些物件,学习它背后源远流长的历史,通过历史的物证去了解我们的文化核心,这样才能体现文物的价值。

以爱为业 幸甚至哉

《小碗》


1 收藏的第一要义

黄云对文物艺术品的热爱与家学渊源有关,从小熟读唐诗宋词的他,被古代诗词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所吸引。基于家中有收藏传承历代的器物,在耳濡目染的熏陶过程中,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忆起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件收藏品,黄云说是他外公在民国十一年购买的一支派克金尖钢笔。当时黄云年少,在供桌的抽屉里面发现这支笔,就和表弟商量着,要不要把笔拿去换水果糖吃?两者相比,其实水果糖对于孩子的诱惑显然比派克笔要大很多。但犹豫了很久他还是把它留了下来,一直留到现在。这支钢笔算是他的无意识的第一件收藏品,也是若干年过去、有意识后给自己上的无比生动的一课:收藏第一要义就是传承。

以爱为业 幸甚至哉

《玉女》


2 收藏的真正价值

2009年,云南省文物总店在玉溪开设分店,黄云放弃了十年媒体人的职业生涯。几经努力,终于获得了担任云南文物总店玉溪分店经理一职的机会,非常幸运的将爱好转变为职业。

在热爱的动力下,他边学习,边全世界的跑。找业内专家、市场行家学习,不断地努力付出,有获得心仪物件的那种幸福和喜悦,也有很多次擦肩而过的遗憾。

以爱为业 幸甚至哉

在最初经验尚浅的时候,黄云在一家艺术品商店里见到一个颜色接近于琥珀色的木质笔筒。这是一件束腰素面笔筒,线条简洁、流畅、灵动,没有经过任何雕琢,整个筒身有着像虎皮纹一样交替的花纹,还有传说中花梨木类所特有的鬼脸,这让他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气韵。

当时黄云还不太能看明白这件东西,于是赶紧拍照回去向专业人士请教。请教之后大家一致判定这就是一件明代的海南黄花梨木笔筒,而且有一定的体量。他当时非常兴奋,想着将要收藏到在杂项中具有代表性的物品,心中十分欣喜。可遗憾的是,等他第二天折返回去时,笔筒已经被别人收藏了,至今仍感到遗憾。

当然,他也有失而复得的小确幸。例如,有一件民国时期的著名匠人向遇春所制云南建水紫陶水盂。水盂器型雅致,一面填刻兰花,一面填刻了“抗战建国”四个字。黄云琢磨,“抗战救国”是人们家喻户晓的,但“抗战建国”没听说过,他犹豫着没买。回家后赶紧翻书、上网查资料,最后他发现1939年有一个“抗战建国”纲领,号召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团结一致“抗战建国”。当黄云明白了之后赶回去,结果和之前一样的情形,水盂也被别人买走了。

时隔了一年之后,在另外一座城市,黄云无意间再次遇见这个水盂,虽比原来价格翻了几倍,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他说,收藏这件东西并不是按照市场价它值多少,他不用这个观念去看,而是觉得这件东西背后的故事令他深刻地认识到,对于文物艺术品身上承载的信息,我们应该怎样去学习,怎样去研究。他说:“收藏文物艺术品,最大的价值和最大的乐趣就在于此。”


3 收藏需要爱和坚持

文物艺术品的交易方式有很多,有拍卖、直接购买,也有最原始的以物易物。黄云收藏的一件以《红楼梦》情节为题材雕琢的翡翠精品,是他在国外以排名世界冷兵器谱第一名的大马士革乌兹钢刀跟持有方置换来的。置换过程十分漫长但有趣,对方是外国人,他们从父辈手里传承了这一件东西,虽然对方一直认为中国的人物雕刻非常棒,但是并不知道这件作品的题材和典故。

黄云从雕刻手法、工艺特征、创作风格、翡翠的氧化包浆等方面判别这是一件民国时期的作品。他向持有者解释说,作品是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里的一个场景,还买了一套英文版的红楼梦送给他们,他们明白了之后非常开心,就不太愿意出售。但是,黄云觉得中国的东西还是应该回到中国来。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最后他通过置换的方式把它带了回来,并请一位画家朋友把这件作品临摹创作成一幅绝好的工笔手卷,所有的场景都是按照书里的描绘进行创作。

以爱为业 幸甚至哉

87版《红楼梦》剧照

黄云说,这幅画将来准备请名家题上书法诗词配合这件玉雕艺术品进行展示,这是在传承中国文物艺术品过程中很令人赏心悦目的事情。黄云还为这件藏品定制了传统的红木嵌银丝底座。

以爱为业 幸甚至哉

《红楼梦》正面

黄云介绍,这件翡翠摆件是以红楼梦中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院夜拟菊花题”为内容创作的,其雕刻手法融圆雕、透雕、镂雕和深浅浮雕为一体,精彩绝伦:海棠诗社结成之日,宝玉与众姐妹共题秋丽,只见宝玉立于庭中,黛玉伏案用笔,而探春、宝钗皆已停笔,在一旁协助黛玉。

此件藏品,人物精致,个个鲜衣款款、裙袂飘飘,身材婀娜,栩栩如生。雕刻者将一众人物动态的一瞬间凝固成了一个静态永恒的场景,让观者仿佛身临其境,参与他们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而对风雨欲来、大厦将倾无知无觉。

以爱为业 幸甚至哉

《红楼梦》背面

“那时的工匠为了完整表现、极致表达,完成这件艺术品是不惜工不惜料的,镂空、去料、雕琢,原料估计有几十千克,现在很少人能这样做了……对于一件艺术品,你只有无限的尊重、敬爱和坚持付出才可以最终获得。”黄云说道。


4 收藏之路的延伸

黄云于四年前创建了“云南积云香舍”。去日本学习香道的过程中,他在京都一位著名藏家家里见到了一个清代早期的翡翠活环耳香炉。对方非常珍惜这只香炉,年代来源标注得十分清晰,并制作了一套丝绸的布包防止盖与炉身之间碰撞。炉盖顶上雕了一条龙,是中国传统龙的造型。

以爱为业 幸甚至哉

《清代香炉》俯视

盖和炉身周围运用的是整体雕刻工艺,活环耳。在古代工具较为落后的情况下,把高硬度的翡翠雕刻成这样的活环是非常困难、非常了不得的一件事情。尤其是每一个活环的大小、圆度都几乎一致。出于同对香道和相关文物的热爱,通过真诚的交流之后,黄云从这位藏家手里圆满地把这一件东西收藏回国。

以爱为业 幸甚至哉

《清代香炉》正面

作为积云香舍的创始人,黄云一方面是想通过学习把中国的香道延续传承;另一方面想藉由香道文化传播的过程,把与中国香道有关的文物器具和知识,作深度的梳理、挖掘和传授。

对于将来,黄云想尝试去做一所民间博物馆,让许许多多爱好文物艺术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能够真正零距离触摸、感知到文物艺术品的质感、重量、器型和工艺。他认为文物艺术品只有通过使用、把玩、互相分享交流,才能使人体会到文物艺术品的价值所在。

以爱为业 幸甚至哉

收藏家 黄云

曾经时光漫漫,主顾们耐心等候,匠人们精心手作,单为制作一件小小的、独具一格、举世无双的器物也须耗费一年半载之久。时光荏苒沉淀,传承至今的这些器物里蕴藏了一颗颗守护光阴和爱的古老灵魂。黄云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惊鸿一瞥,百年之后早就没了你我,但中国文化必将永远存在,我愿意倾尽这一生去致力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玉溪   宝玉   积云   红楼梦   杂项   器物   笔筒   云南   香炉   艺术品   中国   翡翠   文物   东西   收藏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