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他教是末,自教是本,切不可在家庭教育中“舍本逐末”

家庭莫外求,自救解千忧。

父母如开悟,无时不自由。

□家庭教育,是自家的事,是自己的事,是自学的事,是自悟的事,是自通的事……任何把家庭的和的美托付或寄托于任何外人、外事、外物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旦对自己不能掌控的外人、外事、外物产生依赖,自己和自己的家庭将永远与幸福无缘。 “自我学习和教育”,是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

【家庭教育】他教是末,自教是本,切不可在家庭教育中“舍本逐末”

#寻找头条生活家#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进行自我学习和教育呢?

孔子曾经说过这么几句话:“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全面概括了咱们人类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而在家庭教育中的自我学习和教育,就是由此而来的。

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构成孔子的道德修养学说。这些学说就是滋养我们每一位家长的营养,也是我们的精神之源。

我们每一位家长的自我学习和教育,从“九思”开始:

一、视思明:认真考虑是否看得清楚。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算是眼睛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实的,所以在看待一件事情时,就是对这件事要每个角度都要去观察思考,对这事情的过程要进行多种可能的推测,只有看到实物的本质和真实的原委,我们才会看的清楚,心里才会明白。

这里的“视思明”,就是要我们分得清是非,辨得明真假,要把人和事看得通透。这不仅仅是在家庭中,在社会上,在工作中,更是如此。

可是往往我们就是看不清是非曲直,或者不敢或者不想看清真假虚实。比如,看见孩子守着打碎的碗,就相当然的认为是孩子打碎的;看着孩子拿着不及格的卷子,就相当然的以为孩子没有好好学习……

有时候涂了一时的痛苦,可是在真正得知真相的时候,往往会睡不安稳,不断遭受良心的煎熬。

在家里相对都好说,在社会上如果是看不清人和事,就会摔大跟头。当然每个人都是在“吃一堑、长一智”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二、听思聪:认真考虑是否听得明白

我们对于一件事,一种观念,一个理论,一种言论,都不可人云亦云,要以自己的智慧去判断,去取舍。

只所以要听逆耳之言,要听远方之言,是因为逆耳之言可以省思,远方之言可以攻错。

在咱们家庭中的,尤其在与自己的家人意见不同时,更要耐着心听听对方说,要换位思考一下对方的感受,而不是任由自己的脾气发出来,不计后果的出言不逊,甚至动手。

我们家长“听思聪”,不要听风则雨,要多听多想,要听得聪明。无论对谁说出来的话,都要保持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观点,时刻使自己处于清明的状态。

无论在哪里,人多的地方,就嘴杂。每个人的标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那里千差万别,有的真实,有的夸张,光是听人说,是很难出一个真正正确的结论的。

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多听,要善于听不同的声音,还要听得聪明,要听得出什么对,听出说话背后真正的意愿和想法。

三、色思温:考虑是否温和

这里的色,是指脸色。一个人的脸色,充分代表内心的情感。咱们所有人的喜怒哀乐,往往都是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的。虽然不排除,咱们在一些时候“喜怒不形于色”。

面对着家人,自己的脸色,是和蔼可亲,还是拒人于千里。“色思温”,温者不冷不热,恰如其分。当然,在咱们的家庭当中,包括在社会上,只要不是特殊的一些场合,比如处于灾难过程之中,我们都要尽量保持热情洋溢的状态。

君子色思温,谦谦君子,自古就有。我希望我们每一位家长,没有谁不想做谦谦君子。 大家说是吗?

既然我们都想做谦谦君子,就应该有平和的心态,温润的言语,宽广的胸怀 ,要懂得包容,要处变不惊,要潇洒自如。

有时候太激烈,或太过明显的表情,能瞬间转变周围的气氛,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应该有比常人更大的气量,比常人更稳定的情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家的祥和,给家人和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四、貌思恭:考虑是否庄重恭敬

说到貌,就是咱们的仪容、仪态。无论是言谈、服装、态度、在任何场合,要给对方一种要谦虚、恭敬,尊重的感觉。当然,在家里,也不能例外。很多人认为,在家里,就是要为所欲为。只有这样,才能释放在外面的压力。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家里的任何人,都没有任何的义务成为咱们的出气筒。没有任何人愿意接收不良的情绪,没有任何人愿意承受别人的指责和责备。

君子“貌思恭”,要真诚待人,无论是谁,无论贵贱,哪怕是自己的孩子。要懂得尊敬,也懂得谦卑,就像是玉一样,不如炭火那么炽热,不如冰水那么寒冷,温温的,要让人觉得舒服,尤其是我们在面对家人的时候。

只有尊敬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在家里头也是这样。如果在外头总是目空无人,总是高高在上,不懂得自己什么时候应该谦虚和恭敬,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回到家里头,也不见得对家人有多温和。因为那种个性,是烙印在骨子里面的。

五、言思忠:考虑是否忠诚老实

说到忠,首先要做到的是“忠于自己”,不做违背良心,违背道德的事。然后才能做到忠于人,忠于事。如果放在家庭之中,在忠于自己的同时,更要忠于家庭,终于对这个家所负的一种责任。

无论在哪里,对事竭心尽力去做,就是忠。忠与信是不可分的。言而有信,是做人的根本,诚实是最好的做人态度。这在我们的家里头,也同样的适用。

君子“言思忠”,要学会说话,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要言行一致,说出的话,掷地有声,常言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们做家长的,在孩子面前,尤其要这样。不然,答应孩子的事情总是做不到,慢慢地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这也是导致亲子不亲,家庭矛盾不断的最重要的原因。

我们自己的说出的话,要对自己的心忠诚,要对自己的行为忠诚。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在社会上有不少人阳奉阴违,心口不一,让人感到厌恶……我希望,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都会与这样的人做一个切割,远离这样的人。 因为远离就是,奔向幸福;亲近,就会万劫不复。

六、事思敬:考虑是否认真谨慎

咱们都知道,事无大小,也无贵贱,做好一件事,做完一件事,就是敬业。回到家里,也要把为家人做一顿饭,不停拖一次地,为孩子读一本书,当做一件事,且不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

社会上有百行百业,所谓的行行出状元,就是选择了做什么,就要尊重咱们的选择,以负责、尽职的态度去做,自然会出人头地。在家庭上,自然选择组建了这个家庭,就更要对他负起责任。工作可以换,家庭却是唯一的。 孰重,孰轻,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分得清轻重。

君子“事思敬”,要懂得敬业,每一份事业都需要全心全意,都要全情投入。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更要懂得“敬家”,家里的每一个成员,更需要我们的全心全意,更需要我们的全情付出,更需要我们的全力以赴。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事情,只有仔细思考,周密准备,才能有可能把事情做好。在对家里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更是如此。

七、疑思问:考虑应该询问请教别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难题,有搞不明白的事,有了疑难的问题,要勤于问。旬子劝学篇中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韩愈的师说上也说:“人非生而知之者,熟能无惑?”学问之广之大,无人能通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就问,何耻之有!

在这里需要跟大家申明的一点是,问,但不可依赖。要自己弄通,弄懂,弄明白。

君子“疑思问”,要好奇,要有疑问,要多问。只有能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思考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才能不断进步。

在咱们不少的家庭中的,家庭成员之间交流的特别少。 虽然在外头和同事和朋友有说有笑,可是一回到家里,就成了个闷葫芦。在这里,我建议,回到家里,多问问家人善长而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这也是彼此之间增进交流的一种方式。

学会问,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的经验,才能知道什么地方有问题,要有提问的好奇心,才能在别人没有发现的地方发现问题。在咱们家里头,面对孩子可以这样问:“这个周末想去哪里玩啊?”;面对丈夫可以这样问:“这个瓶子拧得太紧了,可以帮我拧一下吗?”等等……

八、忿思难:考虑是否会产生后患

世上的事,十之八九不如意,咱我们怒火满腔,将要暴发时,一定要想一想如果咱们的怒气发完之后,会有什么后果?

当咱们脾气上来时,一定要懂得克制,不然一旦爆发,伤人伤己。无论多么好的感情,总是闹矛盾,吵架,甚至动手,终将走向两个不同的方向。

君子“忿思难”,君子要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学会三思而后行,学会忍让。当然,这些都是在自己的最大限度以内的,不能因为需要做君子,就一度的无条件的忍让。

在大多的事情上,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候一时的忍耐,可以换来家庭的和乐,事情的圆满。

九、见得思义:考虑是否合于仁义

咱们在面对垂手可得的利益时,是否应该最先想起“义”字?义者,适不适宜,正不正当,合不合理之谓。适宜、正当、合理,得之可也。

在家庭的教育中,我们要考虑给到孩子的,是否是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有利的?我们孩子太多物质方面的东西,会不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在同学中的优越感,从而养成“好逸恶劳、嫌贫爱富”的性格。

君子“见得思义”,咱们个人认为是在利益面前,要知道自己坚守的道义。在社会上,有的人见利忘义,看见即得好处,便忘忆了自己还是人,可以牺牲别人的一切甚至生命。这是需要我们任何人都必须高度警惕的。 爱财要取之有道,切不能把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还中间。

在家庭教育的领域中,知识和技能如浩瀚的大海,就算我们终其一生,或许都不会游到彼岸。只有我们懂得自我学习和教育,我们才能够在家庭教育上,不断架构我们自己的体系,并实质不断的完善,助力我们家庭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家庭教育   逆耳之言   孔子   舍本逐末   都会   谦谦君子   恭敬   君子   家人   家里   家长   事情   自我   孩子   幸福   家庭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