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上期写摇粒绒的时候,有人把这种保暖性堪比羊毛的面料形容成平民的貂。今天来写写男人真正的“貂”,广义上的哈,就是指代各种皮草或类似皮草的大衣。毕竟现在也倡导保护动物。说起貂,很容易认为是女性专属,雍容华贵的形象扑面而来。但是,男人也有貂。应该说,曾经有那么段时间,男人也流行穿貂。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皮草最早可以追溯至远古狩猎时代。当时猎人们认为是它是神的馈赠,代表勇气、能量与精神信仰。男人们会和猛兽搏斗,从打猎获得的狼、虎、豹、熊身上扒下皮毛穿在身上,守卫自己的家园、为女人们带回食物。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到了十一世纪,皮草变成了地位、阶级的象征。那时的西欧贵族普遍流行穿貂,男人们即便倾家荡产也要为自己的女人买上一身充面子。1294年,法国甚至颁布了条令禁止皇室以外的人穿戴皮草,这时候有钱也不一定能穿上。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后来,皮草交易成为重要的经济贸易形式,十九世纪的美国西部,有很多皮毛猎人,美国称之为“mountain man山人”,专门打猎获得皮草售卖。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说起皮草的种类那就多了去了,这次主要介绍的是raccoon coat浣熊大衣,也叫Teddy Bear Coat。一种用浣熊毛皮制作的,十分保暖的长款外套,因为穿起来如同棕熊一般魁梧,被很多人叫为“熊大衣”。具有保暖性的动物毛皮有很多,但浣熊是相对便宜的毛皮之一。当然其实也不便宜,看跟谁比了。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浣熊大衣成为流行时尚,要从20世纪初说起。那时候的大多数汽车都是敞篷的,当时驾车是一项户外运动。富人开着Henry Ford亨利·福特的T型汽车上街是最流行的活动之一,反正也不是一般人就能开车上街的。有点类似于上流阶级的运动如打高尔夫球、网球那种吧。所以保暖成了重中之重。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人们开车会戴上帽子、手套、护目镜,夏天会穿一件长的、棉或亚麻制成的双排扣风衣,称为“掸子”。冬天穿厚厚的粗花呢、皮革、毛皮、羊驼毛……总之就是防风、保暖、防晒。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用浣熊毛皮制作的“熊大衣”因此流行起来。虽然穿起来像熊,但十分保暖!这种皮毛一体的大衣尤其在美国非常受欢迎,因为美国许多地方比出了名阴冷的英国天气还会恶劣。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尤其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经济大萧条前的美国,是最闪耀、纸醉金迷的年代。1928年,刚上任的胡佛总统意气风发地宣布:“征服贫穷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把贫穷从这个国家驱逐的日子就在前头”。结果整个美国像打了鸡血一样消费。连汽车广告都宣传着新的中产标准:车库里得有两辆车。享受着大时代里的短暂欢愉,称为Jazz Age爵士时代,全国上下有种自上而下的风流。皮草与享乐主义挂钩,有多欢乐?穿着皮草,通宵跳舞到天明,实打实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所以,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毛皮捕兽者也是最忙的。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穿着长而笨拙的浣熊皮大衣,尤其在美国年轻人中尤其流行,因为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尽情释放着自由和叛逆,华丽的皮草正是这种状态的结合。男人们流行穿皮草炫富,熊外套成为常春藤盟校学生的必备时尚用品。那时的广告标价是一件要325美元至450美元,放在现在相当于至少4000美元。那时候穿熊大衣是上层阶级、有钱人的标志,是知识精英的象征。毕竟当时的常春藤盟校学生也都是名门贵族,富二代,如果没有一定的财富地位是穿不起“熊大衣”的。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在学生之间有多流行呢?可以在美国幽默大师马克斯·舒尔曼写的《爱情就是谬误》中一窥究竟。书内描述了这样一段发生在三位美国大学生之间的爱情故事,男孩Dobie用一件浣熊大衣与室友Petey进行交易,为自己换来与心仪已久的女孩Polly约会的机会,然而Polly最终却选择与Petey交往,原因是他拥有一件浣熊大衣。可见,熊大衣的地位和标价几何。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1928年,因为熊大衣的火热,爵士乐队领袖George Olsen乔治·奥尔森发行了一张名为《Doin’ the Raccoon做浣熊》的唱片,重点介绍了这一时尚:每个大学校园都会传来欢呼声:哟!熊大衣的季节到了,我的孩子!粗鲁的家伙,顽固的家伙,有尊严的人,加入浣熊大家庭,要做浣熊!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浣熊大衣在电影和电视剧中也经常出现,既是爵士时代的象征,也代表着常春藤盟校大学生缩影。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1932年,James Van Der Zee詹姆斯·范·德·泽,一位著名的非裔美国艺术家,拍下了一张100张最有影响力的照片,一个穿着浣熊外套的时髦年轻黑人和白人女性坐在一辆凯迪拉克跑车里,被称为《浣熊大衣》。此作品拍摄于哈莱姆,一个非裔美国人社区,当时美国南部对黑人的压榨让黑人们来到了北方,出现美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迁移。爵士音乐的流行让黑人有了民族自尊心,当时最优秀的黑人们几乎都聚集在哈莱姆,也是中产阶级的中心。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对于大部分美国白人来说,黑人通常被认为是穷人,被遗忘在角落。然而,詹姆斯·范德泽一直致力于让人们看到不一样的黑人面貌,捕捉充满自信和美丽的非裔美国人,挑战关于种族、阶级、成功的流行看法。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1920年代的浣熊大衣热潮,这种象征财富、娱乐、年轻的象征在财政紧缩的1930时代迅速消失,经济萧条和二战战争年代对熊外套的需求很少。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才重新产生兴趣,熊外套时尚开始复苏。特别是1920年代的老式外套,在古着店里十分受欢迎。很多跑车迷、时装杂志编辑和高级时装模特都会特意去淘。


最著名的是,1954年,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收到了为他80岁生日定制的路虎车,在车上,他穿着羊驼泰迪熊外套,在查特威尔的庄园里开车兜风。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20世纪60年代,一种新的纨绔主义精神开始在英国流行,滚石乐队的主唱米克·贾格尔穿上了各式各样华丽的皮毛和蕾丝,熊外套随着华丽摇滚的崛起,流行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后来因为这种浣熊外套过于笨重,逐渐被重量轻的骆驼毛大衣所取代。不过,在新世代,日常喜欢炫富和灯红酒绿生活方式的hip-hop歌手们,重拾了这种时尚,裹上一件熊大衣,你就是最靓最富的仔。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不过说实话,熊大衣穿起来保暖又酷,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驾驭得了的。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虽然穿起来像熊,却曾是上世纪男人们的最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莱姆   浣熊   常春藤   皮草   毛皮   美国   保暖   皮毛   大衣   黑人   阶级   外套   象征   最爱   年代   世纪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