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化的室内空间 | 李静源访谈录

建筑化的室内空间 | 李静源访谈录

01

杭州设计

Designers Of HangZhou

谈及中国室内设计,杭州永远占有重要篇幅,这么多年来,杭州设计人才辈出,从60后的陈耀光、陈林、陈奕文,到70后的谢天、叶飞、陈飞波、张建、林森、蒋建宇,再到80后的朱晓鸣、徐梁、沈墨等,都以各自的方式共筑杭州室内设计的精彩的面貌。

建筑化的室内空间 | 李静源访谈录

众所周知,中国的室内并没有系统的评价体系,系统地梳理一个城市的室内设计发展史因此也变得非常困难。

建构一个地区的设计发展历史,关键性人物成为无法绕开的话题,因此通过代表性人物的访谈去勾勒杭州设计多元而丰富的面貌成为可能。

我们希望摒弃门户之见,以尽量客观的态度,去报道当下的杭州室内设计图景。在此,特别感谢大自然地板对本次系列采访活动的大力支持。

对话·李静源

建筑化的室内空间 | 李静源访谈录

建筑化的室内空间 | 李静源访谈录

02

访谈节录

Designers Of HangZhou

id+c:能否跟我们聊一聊杭州设计?

“我是1994年到中国美院上学,1995年上学时候就开始到国美设计院工作了,真正走出国美是2015年,中间我有两年是在温州。在一个民营的设计院待20年的基本很少,王老师与我们关系都相当不错。1995年国美设计院刚刚成立。

那时候成立第一波是俞国民、王炜民,开始都是做餐饮,楼外楼,包括江南人家,梦梁楼等,现在好多餐饮品牌不在了。国美设计院原来商业也是经常做的,我们做大世界KTV、摇吧。做大型办公项目从东方通信开始,东方通信也是杭州非常有名的一个公司,通过那个项目奠定了做办公的基础,此后从小的写字楼到大的国家项目,比如人民大会堂,国际会展中心,还有国家电力、国家烟草,国家移动,我参与了其中大半部分。

建筑化的室内空间 | 李静源访谈录

建筑化的室内空间 | 李静源访谈录

当时从温州回杭州之后就选择了回到国美设计院,第一个项目就做了浙江移动,从2005年到2015年,期间做了大量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的项目,浙江电力、舟山电力,宁海的会展中心,宁海行政中心等,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标志性项目很多都参与了。

2015年整个杭州建筑设计一体化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中,张毅他们一下就来不及了,来不及没办法,董老师叫我们黎冰院长找我聊,有没有可能过来。当时我准备进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之前,我认真的去测算了收费标准,最后算完了以后觉得其实并不乐观,跟团队开了一个集体的会,大家认为这个平台好的,刚刚开始,我们进来第一两年确实也还是有点艰苦的,先把员工的工资保证不变,把项目做好。

建筑化的室内空间 | 李静源访谈录

建筑化的室内空间 | 李静源访谈录

我觉得浙大就像个大海一样,太大了,它现在就有9个大建筑院,现在有1600人,我们是这里面一个很小的专业。我们在国美是主专业,那种自豪感和主人翁的感觉不一样。到这里一开始主人翁感觉没有,人家搞重大的项目,包括一些各方面主要的这种活动,能跟你就关系不大,包括我们写的一个发表文章,室内设计放到最后一栏里面。我本来在国美室内设计业绩还不错,原来国美的最高的业绩还是在我这里,奥体博览中心最高的一个合同,1500万的合同目前还是最高的。


自己经历了杭州最主要的一些时代,室内的一个发展,每个时间段,在杭州有自己的作品,换了单位作品还是绕不过去的,因为国家向国际宣传,这个项目都在放在那了,我觉得也蛮自豪的。像我们现在都转变为一个教育的状态,就是把员工要一层一层教育好,中层的能够独立面对甲方,技术能够闭合掉,下面员工新来的把他培养好,像我们现在来的海归派很多,英国的圣马丁,包括意大利回来的,美国回来的都很多了,国内的一些浙大毕业的,包括我们还有清华毕业的,在我这儿,美院毕业的也有在这儿的。我觉得人才结构和层次结构还可以,这样就把下面上来的人要梳理好,知道往哪方面发展。”

建筑化的室内空间 | 李静源访谈录

id+c:你现在是不是从一个设计师慢慢转变为管理者的角色?

"就是管理者,还有一个导师的概念,前期的方向,概念必须我在里面把持。还有一个是思考问题方法很重要,做室内设计我们都要考虑大的规划,你整个规划的角度是什么样子的?怎么定位的?你人来车来怎么走,流线,怎么搞内外流线,你把建筑要研究透,才能做你的室内设计,这是必然的流程。

如果光做室内设计一块,有些东西,你用不好用,走起来不对,人家觉得你定位不对,跟整个大环境你不契合,这个要很清楚的告诉大家。下面人做起来就一下觉得不会犯错误。所以抓更多的前端的规划,这个后期他们做的过程中微微调整,后面审图重要的地方,关键地方要把一下,保证到后面结果是好的。"

建筑化的室内空间 | 李静源访谈录

建筑化的室内空间 | 李静源访谈录

id+c:一体化设计这种概念你们应该是比较早的去实现的吧?

“我们一直很关注建筑。包括王老师说这些做的东西很建筑化的,稍微硬了一点。我最早就看som和kpf的作品。前两天我给我们下面员工上课,就在我书架点第一本书拿出来,我最早刚开始学设计看的书,快翻烂了。"


id+c:因为你之前做过CIID,杭州设计有没有形成一个所谓的杭州设计现象,有没有杭州市一个比较特别明显特征。

“我觉得杭州设计师对作品的执着性很强。觉得蛮厉害的像陈耀光,沈雷、孙云、谢天、朱晓鸣,他们首先在圈里面有造成影响力,有好的作品,可能才有面子,没有这个作品你说什么呢?其实还是以作品立人。

第二就是这个地方的人比较细腻一点。觉得对细节考虑的还是蛮细腻的。我是外来者,也待了近30年,其实也是慢慢变成这样。我回北方,对北方还是有点不适应了,那种很细腻的东西,考虑一个东西也不会很直接的。

建筑化的室内空间 | 李静源访谈录

建筑化的室内空间 | 李静源访谈录

杭州的小团队很多,我们与史新华、姚康荣他们交流比较多,他们有的人还在继续读建筑博士,这种小团体很多交流蛮有意思的,不完全官方,就是我们大家很自由,大家在一起该吵该争都没有关系。像原来我们还有两个月搞一次小活动,大家讲一讲,都要提前做准备,每个人都在思考,我们画了很多手绘的东西,这种东西慢慢你发觉过几年以后看起来很亲切,就变成了文化。现在其实你看我们好多也就这样,刚才说了我的草图,多年回过头再看,它变成我自己的一个文化了,不是别人怎么样,变成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东西。可能拿给我儿子看,他会说老爸原来是这样工作的,能证明原来的事。”

建筑化的室内空间 | 李静源访谈录

03

感谢支持

Designers Of HangZhou

最后,特别感谢

杭州20位著名设计师对本次系列采访活动的大力支持。

建筑化的室内空间 | 李静源访谈录

建筑化的室内空间 | 李静源访谈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东方通信   宁海   浙江大学   建筑   主人翁   温州   杭州   设计院   室内设计   设计师   概念   员工   东西   室内空间   项目   作品   时尚   李静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