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省地震局带大家“忆汶川 观台网 学科普”

5月12日,在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之际,江苏省地震局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网络直播活动,邀请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江苏省地震局原巡视员张振亚和江苏省地震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王俊作客直播间,带领网友一起“忆汶川 观台网 学科普”。

直播活动中,张振亚讲述汶川地震期间,历经50小时保全完整身体救援实习大学生的故事、接到撤离命令但不顾个人安危依然坚持“空城救援”等故事,并在直播间向网友进行地震如何避震逃生,如何识别和应对地震谣言等科普讲解。

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省地震局带大家“忆汶川 观台网 学科普”

直播现场,王俊重点介绍了江苏数字地震台网。江苏数字地震台网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全省的震情监测、速报信息发布、地震前兆异常跟踪监视等。地震到底如何实现速报呢?面对网友们的提问,王俊解答说:“我们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中最重要的就是地震自动速报系统,能够自动识别不同地震波型特征,在1分钟内完成省内地震自动速报,可以初步判定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等。”据悉,该项成果有效地支持了地震应急,较好地满足了地震应急时政府和社会的需求。该软件系统还在20多个省和我省所有市级台网中心运行。

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省地震局带大家“忆汶川 观台网 学科普”

为了更快、更准地识别地震类型,省地震局不断加强技术攻关,近年来地震局还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自主研发了地震事件类型自动识别系统。该系统由自动识别触发、“机器人”判定和信息产出等三部分组成。整个识别过程为全自动处理,从检测到事件至参数信息发布,全程可在2分钟以内完成,地震事件类型的识别准确率超过90%。

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省地震局带大家“忆汶川 观台网 学科普”

据悉,我国正在开展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国家工程在我省也有规划建设,总共建设162个站点。建成后的江苏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台网,将和全国1.5万多个监测点一起,组成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网络。该项目预计2022年建成,届时,我省将初步具备地震烈度速报能力,除了速报地震基本参数外,还有地震的影响程度、灾害损失等信息。

超链接:防震减灾科普问答

张振亚现场回答前期征集的网友感兴趣的防震减灾相关问题,向网友进行科普讲解。

问题1.汶川地震灾情为何如此严重?

汶川地震震级高、地震烈度大,超出了当地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是造成灾情严重的一个重要因素。抗震设防要求是指一个地区在进行房屋设计和建造时,为抗御可能发生的地震,必须执行的强制性的标准,用地震动参数或地震烈度来表述。凡是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并进行施工建造的房屋建筑,就具备相应的抗震设防能力,一般均应能抗御当地设防烈度的地震。

在地震中只要房屋不倒塌,就可能大大减轻人员伤亡。大量的震害分析表明,许多建筑物的破坏是由于勘察选址不准确、工程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低劣、材料和设备不合格等因素造成的。此外,即使建造的房屋是具备抗震设防能力的,但如果在装修中,因拆除承重墙、任意扩大门窗等违规作业,也可能使原先具备的抗震设防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在汶川地震中,有些沿街的店铺,为扩大开间、改变房屋结构,导致在地震中整体倒塌的现象并不鲜见。


问题2.遇到地震应该如何避震逃生?

简单概括为四个词语:“因地制宜,沉着镇定,听从指挥,行动果断”。

“因地制宜”就是必须根据地震时所处的位置,迅速做出应对。比如家在一、二楼,逃生通道比较畅通,地震时可以迅速撤离到户外开阔地带。到户外后要防止广告牌、玻璃窗等掉下来被砸伤。如住在高层的人员应该“伏而待定”,选择到小开间的厕所、厨房躲避、或蹲在内墙墙角、桌子等坚固的家具旁趴下,千万不能慌乱跳楼。

“沉着镇定”就是地震时要临危不乱,冷静应对发生的情况。如正在开车时,应迅速将汽车停靠在路边安全位置。如房屋倒塌、不幸被埋压,要相信一定会获救,尽量拓展身边空间,止血包扎伤口,保护好头部等重要部位,适时用敲击发出声响求救,不要拼命哭喊、挣扎。

“行动果断” 就是避险逃生不要优柔寡断、左顾右盼。比如在校上课的学生,地震晃动剧烈时可暂时蹲在课桌边抱头、闭眼,等晃动稍缓时,按照平时应急疏散演练的线路和方案,迅速撤离到操场等开阔地。特别要避免发生踩踏事件。

“听从指挥”就是要听从工作人员和专业人员的指挥。如你在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遇到地震,不要慌乱,要根据工作人员的指示有序撤离。


问题3.如何辨别和应对地震谣言?

典型的地震谣言有几种识别方法:

(1)号称是某某权威机构或某某权威专家作的预报是谣言。根据我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预报必须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对已经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必须强调的是:任何个人和单位无权发布地震预报。

(2)号称是某某国家、甚至是某发达国家做出的地震预报也是谣言。地震预报在全世界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已经实现地震预报。何况跨国的地震预报也不符合国际惯例。

(3)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预报得非常精准的也是谣言。因为这超越的当前地震预报得实际水平,人类现在还做不到。

(4)将地震发生后的灾难后果过分渲染的信息是谣言。如称某地将发生一个大地震后大面积地面将塌陷成为大湖。

(5)以一些迷信或不科学的方式预报的地震是谣言。在一些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或偏远农村,有出现过迷信色彩的地震谣言。也有人以所谓的“地震云”来预报地震。都不能相信。

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有时地震部门开展的正常业务工作,如野外观测、地质考察、防震减灾宣传、地震应急演练等引起人们的猜疑,认为是要地震了,可能会引起谣言。这都需要我们做好宣传,避免发生此类情况。

常言道“谣言止于智者”。我们必须不信谣、不传谣,听到谣言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协助制止地震谣言继续传播,以免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对故意编造或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处置。


问题4.地震局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一是监测预报。一方面是为进行地震预测预报和地震科研而进行的地球物理场、地球形变场和地下水动态等的观测;另一方面是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准确测定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等参数。

二是震害防御。主要是进行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开展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开展区域和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审定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以及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等。

三是震后应急。主要有参与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并检查落实情况,参加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向有关部门提出快速反应的措施建议等。


问题5. 地震能准确预报吗?地震预报难点在哪里?

目前地震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只能依据经验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测。地震预报难点主要在于:

(1)地震的发生是地下深处的复杂的地质—地球物理过程,既看不见,也摸不着。

(2)地下深部的异常难以被观测。无法观测到地震发生地点的异常,目前多数观测仪器只能观测到地表或地下浅部的情况。

(3)难以实验与模拟。地震孕育周期长、孕育过程复杂,很难被模拟。

(4)研究结果难以检验。每次地震孕育过程和发震机理可能都不同,难以重复实践检验。

来源:江苏科技报 记者:孟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汶川   地震局   地震烈度   震级   台网   震中   江苏省   江苏   谣言   灾害   异常   地点   能力   发生   网友   时尚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