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的前因后果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风雨飘摇的周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在姜氏齐国末代国君齐康公的提议下,当时的周天子周威烈王姬午下诏册封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三人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是从春秋时代转向战国时代的分水岭,自此之后,列国诸雄开始了更加剧烈的兼并战争。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实际上,如果我们去进一步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周天子册封三晋大夫为诸侯只是卿大夫们瓜分三晋的临门一脚,其导火索早在三百年前就已经埋下了祸乱的种子。

“三家分晋”的前因后果

三家分晋形势图

公元前744年至公元前678年间,晋国公室曲沃桓叔一脉的小宗与翼城晋昭侯一脉的大宗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这近七十年间,曲沃小宗多次发动战争以求篡夺晋侯之位,最终在曲沃桓叔的孙子曲沃武公,也就是后来的晋武公的手里取得了最后的成功。曲沃武公不但杀死了当时的晋国国君晋缗侯,兼并了晋国领土,而且重金贿赂了当时的周天子周釐王,被周釐王册封为晋武公,位列诸侯之位,史称“曲沃代翼”。“曲沃代翼”事件不仅意味着曲沃桓叔一脉的晋国小宗的灵位正式进入晋国宗庙,而且引发了连锁反应。晋武公之子晋献公继位以后,为了避免重蹈祖宗近七十年内乱之覆辙,大肆屠戮晋国公族,曲沃一系的旁支血脉被屠戮殆尽,曾在晋国历史上散射出耀眼光芒的晋国公族自此没落。然而,国家总是要由人去维持运转的,为了弥补晋国公室缺位造成的权力真空,晋国走上了任用异姓卿大夫治理国家的道路。然而,仅仅是任用卿大夫执政尚不能引发臣子篡权夺位之祸事,不过,晋国发生的又一次内乱才是真正的为“三家分晋”埋下了种子。

公元前672年,晋献公打败骊戎,骊戎国君被迫将其女骊姬与少姬嫁给晋献公。骊姬姿色甚美,十分受晋献公的宠爱,并为晋献公生下一子奚齐。不仅如此,晋献公还有意立骊姬为夫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正妻。为此,晋献公让巫师为此事占卜,得到的结果是不吉利。不过,晋献公主意已定,就命令巫师再占一次,得到了上苍肯定的答复,并最终立骊姬为夫人。由此可见,其实人很多时候顺承天命只是为了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寻找理论依据,并非真正信服于此。这个时候大家会发现一个很尴尬的事,骊姬是正室夫人,他的儿子却还不是太子,如果骊姬只是一个头脑简单的妇人还则罢了,偏偏骊姬却是个不折不扣的野心家,她编织陷阱让晋献公误会太子申生想要毒杀晋献公,太子申生无奈被迫出逃,并在重重围剿中自杀。与此同时,骊姬还故技重施迫害自己儿子的强力竞争者、晋献公之子重耳和夷吾,重耳夷吾分别出逃他国,并开启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之后的骊姬如愿以偿的使自己的儿子奚齐在晋献公去世之后登上了晋国国君之位。不过,在晋献公死后不久,晋国大夫里克杀掉了刚刚即位的奚齐,不久之后又杀掉了骊姬以及之后继位的卓子。里克分别到重耳和夷吾避难的地方去迎接他们回国继承大位,重耳害怕危险不愿回国,而夷吾则选择了贿赂秦国以求帮助,并承诺事成之后把晋国河西之地奉献秦国,秦国因此护送夷吾回国即位。不过,晋惠公即位后显现出了其反复小人的本质,并没有向秦国兑现他的诺言。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晋惠公向秦穆公请求购买粮食,秦穆公同意。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晋惠公却不听大臣劝阻,执意不肯卖粮食给秦国。秦穆公因此大怒,并出师攻打晋国。秦国最终打败了晋国并俘获了晋惠公。秦穆公想要杀晋惠公祭祀上天,最终却在晋惠公的姐姐、秦穆公的夫人穆姬的以死劝阻下,被迫放晋惠公回国。晋惠公回国后害怕诸侯拥立其兄重耳回国与他争夺国君之位,因此想派人到重耳避难的狄国杀死重耳。重耳听到风声之后,再度出逃。重耳逃到了齐国,受到了当时的齐国国君齐桓公小白的热情招待。好景不长,晚年的齐桓公宠幸佞臣并最终引发了齐国夺嫡内乱,重耳因此再度开始流亡生涯,并先后流浪于曹、宋、郑、楚、秦五国。最终在秦穆公的力主下娶了晋国质子、夷吾的儿子、当时的晋怀公姬的弃妻秦国怀赢公主,并在秦国大军护送下回到了晋国。然而,当大军到达黄河边时,激动的重耳将流亡中的旧草席扔进了黄。这时,跟随重耳出逃并且工于心计的狐偃借题发挥,陈述历年旧事,道尽自己的罪状,并表达自己回想退隐之意,其用意当然是希望重耳莫忘当年共患难之情。重耳当即投壁于水中,发誓回国之后与诸公共享富贵。之后重耳一行在晋国大夫们的里应外合下攻入国都,杀死了晋怀公并取而代之,是为晋文公。此后的晋文公内修国政,尊王攘夷,最终确立了晋国霸主地位。

不过,晋文公为了方便对外征伐而创建了“三军六卿”制度,即把全军分为上、中、下三军,三军各设一将、一佐,即上军将、上军佐、中军将、中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中军将的权柄最大,是晋国实际的执政官。而跟随晋文公流亡的重臣,大都位列六卿,即使最初没入,在“长逝次补”的原则下,也先后进入六卿这也成为了卿大夫正式掌权的起点。这个制度在晋文公在世时充分发挥了其优势,对外征伐无往而不利。并且,在晋文公的压制下,卿大夫们各司其职,整个晋国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然而,一代雄主终将逝去,此后的晋国国君在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之后最终成为了卿大夫们的傀儡。卿大夫们尔虞吾诈,互相攻伐,在反对晋国国君掌握国家执政权问题上却充分的一致。各卿大夫家族你方唱罢我登场,让国君反而成了吉祥物。

晋平公时,六卿已经为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垄断。此后,范氏、中行氏在卿大夫争斗中被诛灭,晋国六卿只剩下四卿,其中又以智氏最强。后来,当时担任正卿的智伯瑶依仗实力的强大而向韩康子、魏桓子索要到了土地。而在向赵襄子索地遭拒后,于周贞定王十四年(公元前455年)攻打赵氏,并胁迫韩、魏两家出兵合围。赵襄子退到赵氏领地晋阳固守。智伯围困晋阳两年而未能下,最终引晋水淹灌晋阳城。在危急中,赵襄子派家臣说服韩、魏两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军营,大破智伯军,擒杀智伯。周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尽灭智氏宗族,瓜分其领地,这也就是历史上的“三家灭智伯”,这一事件基本奠定了日后三家分晋的格局。

周威烈王二十一年(公元前405年),齐国卿大夫、实际上的最高执政者田悼子去世,田氏家族内部发生内讧。其中一派以继任执政者田和为首,另一派则是田孙、田会等人。后来田孙被田和派人杀掉,于是田会在根据地癝丘发动叛乱,并宣布脱离齐国、投靠晋国赵氏,齐国因此出兵讨伐赵氏。赵氏联合韩氏、魏氏两家,以晋国国君晋烈公的名义上表周天子请求伐齐,并与诸多中小诸侯国举行会盟,一同讨伐齐国。最终,在廪丘之战中齐国国君齐康公被俘,齐国求和。在韩赵魏三家的逼迫下,齐康公与魏斯、赵籍、韩虔一同入朝朝见周天子,并最终使得晋国土崩瓦解,三晋正式位列诸侯之位,史称“三家分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晋国   国君   秦国   曲沃   执政者   齐国   中军   前因后果   内乱   公元前   诸侯   太子   大夫   夫人   发生   时尚   卿大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