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阿富汗少女》:追寻那深邃的心灵之眼

《寻找阿富汗少女》:追寻那深邃的心灵之眼

《寻找阿富汗少女》这部跟拍的纪录片,给人在观看过程中留下了很多的悬念和焦急的期待。

“阿富汗少女”居住的是一个很大的难民营,当时她正在一个帐篷学校里上课,麦凯瑞拍了很多学生的照片,但没有将他们的名字和地址一一记录下来,因为杂志社要求每个摄影师在难民营里必须拍摄四到五千张照片,以供选择。

十七年过去了,茫茫人海之中,这名阿富汗女子是死是活?住在哪里?又变成了什么模样?

《寻找阿富汗少女》:追寻那深邃的心灵之眼

悬念与期待

寻找过程犹如大海捞针,艰难而曲折。麦凯瑞首先来到当年拍摄照片的巴赫格难民营,这里的难民人数已经发展到10万人,他找到了一个对当地难民情况最为熟悉的巴基斯坦记者当向导,拿着照片在人群中四处打探消息,他们从学校入手,不放弃任何一条可能的线索。

为了协助这次寻找,相关机构和法医专家还提供了照片老化效果、虹膜识别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有次,他们甚至已经认为非常接近找到“少女”了。

《寻找阿富汗少女》:追寻那深邃的心灵之眼

因为一位老师认出了照片,然后带他们去她住的村庄,在她家门口小男孩又指着照片说这是他妈妈,但按照当地风俗,由于她丈夫不在家,他们无法进门和她见面作进步确认。

麦凯瑞不得不焦急地等待了一个不眠之夜,向导安慰他说:“你都等了十七年,还差这一晚上吗?”当时还发生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插曲,晚上麦凯瑞夜市打发时间,看见“阿富汗少女”的照片在当地被作为纪念品销售,他和店主砍价,说他就是拍这张照片的人,结果店主答应便宜他20块钱。

苦苦追寻

第二天一早,麦凯瑞终于获许和那位女子见面,但事后经过照片的虹膜识别,这位女子并不是照片上的人。

《寻找阿富汗少女》:追寻那深邃的心灵之眼

于是,他们重整旗鼓,再度出发,终于在阿富汗又获得了新的线索。一位老者说,他认识这位女孩的哥哥,于是麦凯瑞便在阿富汗的一个小村庄里找到了她的哥哥,随后她和她的丈夫也赶了过来,麦凯瑞一眼就认出了她就是那个“神秘阿富汗少女”。

经过她对拍照时的细节回忆、虹膜识别以及法医专家的照片对比鉴定,最终确定她就是那位“阿富汗少女”。麦凯瑞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虽然时光的沧桑让女孩改变很大,但是还是第一眼就认出了这个中年妇女就是照片上的女孩。

时光的沧桑

阿富汗少女的真正大名是沙尔巴特・古尔,已是二十九岁或者三十岁之所以这么说,因为古尔自己也不能确定自己的准确年龄。

《寻找阿富汗少女》:追寻那深邃的心灵之眼

现在的古尔是阿富汗东部偏僻山区一个面包师的妻子和三个女孩的母亲。在十七年的艰辛岁月里,古尔夭折过一个孩子,更重要的是,在这十七年间,她还是第一次知道自己的照片在全世界广为传播,并且引起了如此巨大的反响。

这么多年来,尽管麦凯瑞努力过但却一直没能找到这个女孩的下落。和十七年前相比,古尔明显苍老了许多,可她的眼神中依然带着惊恐和不安。

十七年前,就在拍摄这张照片不久前,曾经发生过悲惨的故事,女孩的父母倒在了炸弹爆破的火海中,只有,祖母带着她和哥哥工作。

几个人冒着严寒赶到了难民营。据了解,这张照片算是古尔一生中仅有的两张照片其中之一,充满战火的城市人民生活水平可想而知。

《寻找阿富汗少女》:追寻那深邃的心灵之眼

奇迹的呈现

通常说来,在一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一直处于战乱纷飞的国家里寻找十七年前拍过的一个少女,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国家地理》做到了一这就是电视纪录片《寻找阿富汗少女》。

整整十七年,人们对这位“阿富汗少女”或“绿眼睛姑娘”一无所知。也许是因为好奇,也许是想给世人一个活灵活现的被关注人物,《寻找阿富汗少女》向人们完美地呈现了这个奇迹。

这部电影从杂志封面上的一张女孩照片引入话题,相继从巴赫格难民营等几处寻找线索,并成功给观众制作一个又一个悬念,在叙事设计上是非常成功的,而整个寻找阿富汗少女的全过程也是跌宕起伏,观众的心完全趁机在电影中去。

《寻找阿富汗少女》:追寻那深邃的心灵之眼

加上电影主角麦凯瑞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都在纪录片中完美地展现出来,让这部电影不再是一部简简单单的纪录片,也成为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影视剧。

该纪录片的摄影师在摄影方面也运用了许多重要镜头的捕捉技巧,电视纪录片要求画面与解说词都必须真实,所以在拍摄时就要注重真实性的表现,在这一点上,摄影师把握得很好。

在寻找阿富汗少女的途中,麦凯瑞的言行举止,找到那位少女后激动的表情和少女本人的表情,摄影师都多次运用特写镜头将其展现,使观众一目了然。

此外,摄影师还通过对比和层层递进的手法,抓拍到许多有代表性的画面,典型而生动地将主题揭示出来。同时,片中一些对当时情景的回放会让人感觉到战争的残酷与危险以及对阿富汗人民的同情。

《寻找阿富汗少女》:追寻那深邃的心灵之眼

阿富汗少女那双饱含着对外界的警觉与戒备、热切渴望和平与安定的眼晴,最终揭开了谜底。寻找阿富汗少女的路途是艰辛的,但结果却是喜人的。一部优秀纪录片的产生其实并不是依赖于摄影师与导演的技巧,而是更多的是源自创作者的心灵之眼。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阿富汗   庄里   巴赫   少女   难民营   虹膜   法医   难民   纪录片   摄影师   悬念   深邃   线索   观众   心灵   女孩   照片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