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王德惠:艺术美如赤城霞

人物丨王德惠:艺术美如赤城霞

2021年4月29日《台州日报》3版


人物丨王德惠:艺术美如赤城霞


王德惠,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人,1924年1月生。1949年、1955年两次分别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油画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国画系。1961年毕业后,先后在内蒙古建筑学院、温州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任浙江省职工工艺美术学校名誉校长。在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巴黎国际艺术城等国内外美术机构多次举办个展,作品被收藏。画作中西融合,热烈奔放,气势磅礴,独树一帜。出版有《王德惠水墨画集》《王德惠画集》《王德惠书法选集》等。


“五一”国际劳动节,天台县平桥镇的溪头王村王德惠艺术馆,将迎来盛大的画展“惠风和畅——王德惠先生百岁画展”。诞生于这个山村的王德惠先生,今年虚龄九十九,按照当地逢九祝寿的习俗,这个画展,是故乡给这位学贯中西的老画家最好的寿礼。



人物丨王德惠:艺术美如赤城霞

选自《王德惠百岁作品集》


王德惠先生看似单薄瘦弱,内心却永远燃烧着艺术的烈焰。在他的画作中,我们感受到的是热烈奔放的色彩、汹涌澎湃的诗情。无论是黄钟大吕式的宏篇巨制,还是轻柔妙曼的小品,与其说是王老的艺术追求,不如说是对生命状态寄予的理想。


王德惠所走过的艺术之路充满坎坷。少年时颠沛流离,青年时对艺术孜孜以求,中年时寂寂无名,直到古稀之年,才迎来人生的辉煌。王德惠天性善良,一生勤奋,却一生清贫。生活给予他的是黑色与灰色,但他在作品中反映出的是明亮与绚烂。


从剃头匠到画家,他的人生就是一个传奇。


苦难的童年和少年


王德惠出生于1924年1月19日,家境贫寒。9岁那年,母亲把他送进办在村祠堂的小学读书。12岁时,母亲去世,他不得不辍学。苦难的童年,让王德惠早早理解了生活的艰辛。


在天台农村,祠堂堪称是当地的艺术博物馆。极尽华丽的木雕和厚重大气的石雕作品,给了童年王德惠最早的艺术熏陶。



人物丨王德惠:艺术美如赤城霞

《初春》


为了生存,王德惠跟着父亲去宁波的豆腐店当学徒。他瘦弱矮小,力气不够,干了两个月,老板就让他父亲把他领回去。


不久,王德惠被介绍到上海的一家洗染店当学徒。每天早上5点前就得起床,生煤炉、烧开水、煨烙铁、清扫工场,为师傅上班做好准备工作,还要帮助师公办理客栈的旅客住宿登记或退房手续。


能在这座繁华的大都市做工,王德惠很满足。到了夜晚,十里洋场,华灯初上,一片霓虹闪烁,高低明灭,色彩斑斓,宛若夜空中的星河,这在天台乡下是根本看不到的。乡村和都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1937年上海沦陷,洗染店关了。王德惠只好回转宁波,到正大火柴厂做临时工。一天只有一角钱,刚好能买一斤大米。


为了养活自己,王德惠离开火柴厂,到蔡同兴翻砂厂当学徒。翻砂厂的活又累又苦,学徒期间没有工资,只提供食宿,在这里干了两年,王德惠的口袋空空如也。宁波被日本人占领后,大量工厂倒闭,正大火柴厂原料中断,被迫停厂,翻砂厂也倒闭了,王德惠又失业了,只好走路回到天台老家。


王德惠20岁那一年结了婚。妻子叫陈茶玲,是他的表妹,二姨妈的女儿。母亲在世时,知道家里穷,怕娶不起媳妇,早早为儿子订了娃娃亲。这一年,新娘18岁。


婚后不久,王德惠又去了宁波,去同乡邱师父理发店里当学徒。


邱师父的理发店开在宁波西门。在店铺当学徒,一般要学3年,学艺期间没有工钱,到年底才有几元钱。学了3年,王德惠满师了。店老板邱师父对这个老实听话又肯干的徒弟十分满意,介绍他到杭州自立门户,开剃头店。


这一年,王德惠23岁。


一波三折学考美院


在杭州,王德惠成了一名剃头匠。他一直压抑着的艺术种子,又开始萌发新芽。一次王德惠外出,在旧书店里看到一本不完整的《芥子园画谱》,越翻越喜欢,马上买下来。他以《芥子园画谱》为师,第一次拿起了画笔。


这时,王德惠已经24岁。从读私塾时对艺术的天然喜欢,到他真正开始自己学画,已经过去了十多年。


人物丨王德惠:艺术美如赤城霞

《鱼乐》


也是机缘巧合,1947年的一天,王德惠由朋友介绍,认识了同乡画家陆荣阳,开始学画。陆荣阳193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师承刘海粟、潘天寿、陆维钊等,是张书旗的入室弟子。陆荣阳是真正的启蒙老师。他是在艺术上对王德惠影响最大的人。


两年后,杭州解放。陆荣阳被安置到浙江省高级医士职业学校(后改名浙江卫生学校),担任音乐老师。王德惠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学习画画,到老师的学校当了一名校工,以便随时请教。


陆荣阳老师经常被叫去画各种宣传画,供游行时用。他画画时,有时会叫王德惠去打下手。


人物丨王德惠:艺术美如赤城霞

《钟馗嫁妹》


1949年秋的一天,王德惠无意中看到了《东南日报》上登着杭州国立艺专(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的招生广告,便悄悄去报名。


第一次去,一问,要高中文凭。他连小学的文凭也没有。第二次他又去报名,管报名的老师说,如果有初中毕业文凭也行。依然没报上。回来后,王德惠还是不死心,一想,自己还有一本工会证。于是,他带上工会证,第三次去报名。


两次三番,报名老师都熟悉了王德惠。看了工会证,报名老师拿不准这算不算等同于初中学历,将工会证带到院长室,请示军管会的军代表。军代表觉得这个穷苦出身的年轻人很有上进心,破格同意他报名。


王德惠几次来报名,又是25岁的大龄青年,讲着一口难懂的天台话,报名处的几个学生,早就注意到他了。一等他报上名,原来一直关注他的高年级学生,主动跑过来跟王德惠说,离考试还有10天,你赶快把铺盖搬来学校住,我们来教你。


在这10天时间里,他没日没夜地突击学习,在高年级同学的指点下,对着石膏像画素描,进步迅速。


杭州国立艺专的入门考试,有素描、速写、创作这些主课,文化课是作文一篇、文艺理论一篇,最后是面试。


王德惠被国立艺专的油画系录取了。当时录取名单刊登在《东南日报》上,王德惠也看到了,但半信半疑。第二天跑到美院去看榜,才确认是自己。但是,国立艺专开学了,王德惠还没有去报到。因为没钱。校长说,你考上了,也是我们职业学校的骄傲,第一年的费用,我们学校帮你交,到了国立艺专后,你申请学校助学金。


王德惠在25岁的时候,迈进了梦中都想进的美术学院。


对于王德惠来说,进入杭州国立艺专,是他生平第一次接受现代教育。他以前只读过四年私塾,平时的文化积累,完全来自于自学。相比其他同学,王德惠有两样不足,一是年龄大,他比班里的同学差不多大了七八岁,二是文化低。但是他也有长处,就是社会阅历丰富,学习的劲头他最足,对同学也最热心。


美院的艺术气氛很浓,当时的院长刘开渠,是著名的雕塑家,新中国成立后曾领导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创作工作。在学校里,王德惠除了更勤奋地学习以弥补基础上的不足,便是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他要尽已所能报答这个新世界。


人物丨王德惠:艺术美如赤城霞

《戏剧人物》


1950年,国内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热潮,进校才一个学期的王德惠热血沸腾,抱着为国尽忠的质朴思想报名参军,他一心要奔赴朝鲜前线。1951年1月10日,在美院读了一个学期的王德惠如愿以偿地进入部队。


投笔从戎和重入美院


王德惠进入军事干部学校,并没有到朝鲜战场,而是去了山东济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航空学校学习修理飞机。两年后毕业,他被分配到四川空军运输部队。在飞行大队的几年,王德惠没有回过一次家。1954年,王德惠荣立三等功,喜报被送到老家。


1955年,王德惠从解放军空军第13师复员。他本来可以接受安排,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对艺术的向往,使王德惠无法安静下来,他决定重新选择去读书,学美术。


1955年的秋天,他再次报考美院。只是参军前的国立艺专,已经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院长也已经换成了潘天寿。


1956年,他被美院中国画专业录取了。此时,王德惠已经32岁。因沉稳老练,他担任了班长。遗憾的是,学校的气氛,已不大能专心学习业务了。


人物丨王德惠:艺术美如赤城霞

《漓江山水》


王德惠为人忠厚,同学老师们都喜欢他、信赖他。他年龄大,阅历多,乐于助人,人缘很好。几十年后回首往事,让他最欣慰的是,作为班长的他,顶住种种压力,在其他班都有同学被划为右派的情况下,自己班里没有一个。不论别人怎么劝说,他一直坚持,他的同班同学都非常好,没有一个右倾。在当时,这需要巨大的勇气。


1961年的夏天,面临着毕业分配。班里有两个支边的名额。本来,学校领导的意图是让王德惠去新疆,来自金华兰溪的吴奇峰同学去内蒙古。吴奇峰与家人商量,认为自己到新疆要比到内蒙古好。他就想和班长王德惠调换,跑来跟王德惠商量。


厚道的王德惠一听,痛快地说,那我和你换吧。他跟学院领导一说,将两人分配的地方换了过来。新疆建设急需人才,吴奇峰去了以后,工作认真,才华横溢的他很受器重,后来还当了新疆的美协主席。


王德惠被分配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在新建成的内蒙古建筑学院教美术。一年多后,建筑学院合并到内蒙古工学院。王德惠不愿意放弃美术专业,就要求回南方。但是,到哪里去,他自己心里也很茫然,只好将户口迁回天台老家溪头王村。


王德惠的妻子陈茶玲还孤身一人住在老家,王德惠与陈茶玲从20岁结婚,到40岁,这20年间聚少离多,膝下无子,缺少相互联系的纽带,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双方都平静地离了婚。


在温州重新成家


温州建立了工艺美术研究所和工艺美术学校,还缺一个教国画山水的老师。经过朋友推荐,王德惠接受了教职。


1963年10月,王德惠孤身一个来到温州,户口也从天台迁到温州。这一年,王德惠已经39岁了。


1964年1月,他重新结婚,妻子叫陈吉肖,30岁。她与前夫离婚,已生育3个孩子,与王德惠结婚时带过来两个。婚后,王德惠与她又生育了两个孩子。


一个家有了4个孩子,家庭负担非常重。王德惠的工资每月才40多元,要养活一家六口,真的是捉襟见肘。住的地方也很狭小,一家六口蜗居在两间18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平均每个人才3平方米。画画的地方,只能是掀了被褥后,架搭一块木板作为画桌。1970年温州工艺美术学校停办,教师并入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72年,王德惠担任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的副所长。在温州的20年,是生活艰辛的20年。


1982年,王德惠58岁。当时的政策有“接班”一说,即为了安排职工家属的工作,本人可以提前退休,让自己的子女顶替工作岗位。这时候,儿子安植已18岁。为了让儿子有一份工作,王德惠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


儿子工作后,生活的重担稍稍减轻。加上退休后,时间都由自己支配,从这一年开始,王德惠才有时间与精力思考如何画画。


人物丨王德惠:艺术美如赤城霞

《母爱》



融汇中西,重启艺术人生


1983年夏天,赋闲在家的王德惠,在朋友张怀俊的推荐下,来到杭州,应浙江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聘请,开始协助筹建浙江省职工工艺美术学校。学校建成后,他担任名誉校长,兼职教务工作。


当时职工工艺美术学校属于草创阶段,缺少授课的老师。由于王德惠毕业于浙江美院(今中国美院),他熟识的许多领导、教授、同学,都是浙江美术界的知名人物,由他出面,可以请到各类优秀的人才来上课。


王德惠的妻子陈吉肖也来到杭州。她原来是银行出纳,因为健康原因,不能干重活,家务事都是王德惠自己做。陈吉肖在1991年因病去世,时年57岁。老年丧妻是人生的大痛,67岁的王德惠再一次陷入孤单的境地。艺术,成了他的心灵寄托。


在浙江省职工工艺美术学校,王德惠从1983年一直干到1996年。在进入古稀之年后,他的艺术生命力开始重新焕发。


他重新拾起画笔,开始了纸上和画布上的纵横狂奔。


几十年的积累,一旦找到画画的突破口,创作激情即如石梁飞瀑,一泻千尺。这期间,他的作品,无论是山水画、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探索融汇中西之长,有自己的创新与突破。


人物丨王德惠:艺术美如赤城霞

《百合花》


1994年,年届古稀的他来到加拿大,举办了“王德惠现代水墨画艺术展”,并进行了4个多月的艺术考察。


1996年,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王德惠水墨画集》。


1999年,王德惠应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邀请,再赴欧洲十国进行了为期近半年的艺术考察。这一年,他已经75岁了。


这一次旅欧之行,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半个世纪前,他第一次考入美院,学过油画,但真正让他画得酣畅淋漓、画得天马行空的,是在欧洲的半年。他探索汲取西方艺术语言和技法,融汇了中西绘画的途径。他的中国画中有油画的明亮色彩与奔放格调,而他的油画中又有了中国画的意境与简约。他自由奔放地表达了内心深处的东西,形成了热烈奔放、大气磅礴的绘画风格,在画坛独树一帜。


人物丨王德惠:艺术美如赤城霞

《秋》


在欧洲的半年,他创作了一批别开生面的旅欧写生作品,在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王德惠油画写生展”。


2000年,王德惠在中国美院举办“旅欧写生画展”。王德惠风格强烈的画作引起人们的关注。画家尹舒拉、王少求夫妇更是百般推崇,这对画坛伉俪为王德惠策划了多次画展,王少求美术馆为他出版了《王德惠书法选集》。王德惠的作品在西湖美术馆展出时,中国美院的老校友赞叹,像王德惠这样的人才,“国立艺专”一百年才出一个。尹舒拉打断他们的话说,共和国培养起来的具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的画家,像王德惠这样的,可以说是寥若晨星。


心系桑梓爱故乡


2001年,王德惠已经77岁了。他虽然只在故乡呆了短短的12年,但他心中始终有故乡。


2001年,他将旅欧写生油画40件全部捐赠给天台博物馆,博物馆为此永久性地建立了王德惠作品陈列室。


王德惠比许多艺术家多的,是人生的苦难;比许多艺术家幸运的,是健康和长寿。从他的身上,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命运的影子。上苍在给予王德惠前半生苦难的同时,也给予了他后半生的华彩与光芒。


王德惠是一个有坚定信念的人,这个信念就是如何寻找美、表现美。这个念头,从小时候萌发,一点点地清晰,一点点地强烈。哪怕在生活最困窘的时候,也只是蛰伏,而从未消亡。当生活的桎梏一解脱,他就会如脱缰的野马,扬蹄四奔。他的《霸王别姬》《四郎探母》等戏曲题材的作品,逸气纵横,用笔极简,用意极深,让人回味无穷,堪与关良、高马得诸先生比肩。他的油画作品光影迷离,色彩绚烂。他笔下的女人和猫,体现了女性之美。他的作品传承了浙江画派的文脉,又加上自己独有的技法,显得自由而厚重。



人物丨王德惠:艺术美如赤城霞

《霸王别姬》


王德惠是一个心地宽广的仁者。也许,这正是他能够长寿的原因。这种心地宽广,又造就了他儿童般的天真,世俗的得失恩怨,在他眼里,都如风而过。为什么王德惠的画里色彩都特别浓烈、鲜艳,这不正是儿童画的特点吗?他的笑容和儿童的笑容一模一样。2008年,北欧瑞典古城卡尔马准备举办“相见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展,从中国挑选5位艺术家的作品参展,这5位艺术家必须具5个条件:富有创新意识,拥有原创成果,颇有中国特色,具有艺术造诣,负有业内声望。当时的中国美院外办主任郭培建全权负责此事,确定的第一个人选就是王德惠。


艺术博览会开展时,卡尔马市市长和市政府首席执行官撇开众多宾客,直奔中国展区王德惠的画作前,一幅一幅认真地欣赏,沉浸在王德惠创造的世界里。他们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中国艺术家,也从来没有看过如此迷人如此独特的中国艺术作品。他们由衷地尊称这位老画家为“中国的毕加索”“中国的梵高”。


2010年8月,由浙江省文化厅、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美术馆承办的“王德惠画展”举办,这次重量级的画展,引发了大家的关注。王德惠当年的同学、现在西泠印社的副社长刘江说:“王德惠是班长,人品很高。他的画热情、直率,画面上热气腾腾,非常有生命力,个性鲜明。‘艺品高人品必高’这句话在他的画里得到很好的验证。王德惠的画视觉冲击力很强,中国画、油画两体在他的画里得到融合。他的油画味道很深,但有中国的味道。他的国画笔墨又大气磅礴,也有西洋画的味道。中西结合具有强烈的个性,就是王德惠的个性。天地人成就了一个天才,就是王德惠。他的油画极有个性,又有民族感和时代感,和别的画家都不一样,既是王德惠自己的面貌,而且又很具有时代性,这样的画,过去没有见过。”


2014年,王德惠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起名为“赤城霞·王德惠画展”,之所以起名赤城霞,是因为他始终记得自己的故乡,记得赤城山上灿烂的霞光。


进入新世纪以来,王德惠的画展频频举办,从国外到国内,从家乡到杭州,再到北京。王德惠的艺术生涯堪称坎坷,但他的艺术成就让人惊异,他的人品更是让人产生敬意。


王德惠淡泊名利,甘守清贫,不断地捐画而从不卖画,只追求艺术的享受,堪称真正的艺术圣徒。他的脸永远是笑眯眯的,每一条皱纹都舒展开来,如盛开的晚菊,但是,他的画作,却常常如喷薄日出,充满激情。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就是他的艺术人生。这位走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老人,如他家乡天台山上的千年云锦杜鹃树,虬枝如铁,花开如霞。



人物丨王德惠:艺术美如赤城霞

选自《王德惠百岁作品集》


人物丨王德惠:艺术美如赤城霞


人物丨王德惠:艺术美如赤城霞


无关年龄


黄保才


虚龄99岁的天台老人王德惠,一生酷爱画画,艺术成就卓绝。这不,五一这天,故乡人要为他举办盛大画展。画作融汇中西、荟萃古今的画展,曾从加拿大办到法国,从法国办到瑞典,从杭州办到北京,每每让业内有识之士惊愕、钦佩,称作者为“中国的凡高”“中国的毕加索”。睹画思人,王德惠老人走过一条怎样的艺术人生之路?


本报今天人物版发表的《艺术美如赤城霞》通讯,大致勾勒了王德惠曲折坎坷,却坚若磐石的艺术追求生涯,从中读出了一位真正艺术家的天赋、执着和纯粹,也读出了人生抒写艺术、艺术成就人生的哲理。一个沉浸在艺术世界的人,其艺术生命,与年龄无关。


这位瘦削的老人,生于贫寒农家,从小失去母亲,颠沛流离,吃够了那个时代大多数人都受的苦,但苦难只留在布满脸庞的皱纹里,他时时绽放的笑容,却展露着笑对人生的坚强乐观。这是一位艺术家的微笑,慈祥而深邃,折射出一颗追求艺术的心灵,与苦难命运抗争,取得节节胜利后的欢欣。


小时候的王德惠是不幸的,不幸之中的大幸,是他拥有对画画的天然爱好。这种爱好,十年豆腐店、洗染店、火柴厂、理发店学徒、临时工经历,都不曾使其丢失。当他24岁当剃头匠时,偶尔从旧书店淘到一本残缺的《芥子园画谱》,就像一根火柴,点燃了他的艺术灵魂之火,从此自学画画,一发而不可收拾。尤其幸运的是,在往后的学画道路上,他经朋友介绍,结识了一位同乡画家,成了自己的启蒙老师;时来运转,机缘巧合,他在杭州国立艺专学生的帮助下,竟以没有文凭之身,考上这所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学校,从此踏上专业学习之路。他的这段“奇遇”,一是昭示“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他平时勤奋刻苦自学,打下文化、美术根底,为自己赢得深造机会;二是那个时代高校不唯学历论,不嫌年龄偏大,慧眼识见,唯才是举;三是他遇到好人,素昧平生,频频获助,不因物质匮乏、身份贫贱而埋没才华。


25岁就读美术学院的王德惠,十分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加倍努力,汲取专业滋养。但读了一学期,作为热血青年,他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时代号召,毅然投笔从戎。复员后,因对艺术的向往,放弃不错的工作,重新考入美院,此时他已32岁。


大学毕业后,他的多个工作岗位都与美术沾边,但并非专业从事艺术创作。究其因,家庭负担重,工作“只为稻粱谋”,养家糊口,已自顾不暇。直到古稀之年后,他离开工作岗位,艺术生命才得以淋漓尽致地激发出来。老人重拾画笔,高品位的画作,一幅接一幅,喷薄而出。这对一位艺术家来说,不啻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人生奇迹。


王德惠的画作,题材涉猎甚广,非一般画家可比。中国水墨画、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和西方油画,他都兼修并作,出新出彩。这得益于他两度就读美院,前后修习油画与中国画专业,将个中技法,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创作出风格独特作品。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王德惠的画作,无论巨制抑或小品,都洋溢着青春的激情,色彩之绚丽,线条之华美,意蕴之丰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力。艺术家的精品力作,每每就是生命力的外在体现。王德惠的画,仿佛不是他这个年龄段创作,而出自青壮年画家之手。从这个角度上看,艺术生命,真的与年龄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赤城   天台   艺专   艺术   浙江省   画作   杭州   画展   工艺美术   中国   油画   画家   美院   人物   学校   作品   时尚   王德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