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沙鸿:和《山海经》一起成长 | 不惑正当年 ①


池沙鸿:和《山海经》一起成长 | 不惑正当年 ①



40周年寻亲故事(一)



1981年,首册《山海经》面世,倏忽间已经过去了四十年。


斗转星移,许多东西悄悄改变,但那份执着与坚持却始终如一。


在《山海经》迎来四十岁生日之际,让我们把珍藏的记忆唤醒,读一读当年《山海经》幕后功臣们的精彩故事。


本期推出“寻亲”人物为池沙鸿老师,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就为《山海经》创作出许多生动形象的插画作品。


我和《山海经》的故事

池沙鸿:和《山海经》一起成长 | 不惑正当年 ①

“这张是我刚毕业那年给《山海经》画的第一幅插画,为了82年‘十二大’特意创作的。”


“这套讲彭德怀在抗美援朝的故事。那时为了历史画的元素,还去购买了大量电影连环画。其中就有反映朝鲜战争的《英雄儿女》《奇袭》等。”


再次看到83年版《山海经》杂志,池沙鸿老师难掩激动心情,向大家介绍着每张插画背后的故事。


池沙鸿:和《山海经》一起成长 | 不惑正当年 ①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为了在绘画时抓住故事细节,体现人物特色,在为《山海经》创作插画的十多年时间里,池沙鸿老师经常在下班后前往图书馆查资料,做笔记,记录形象。


“像这幅《庆新春》,就是党的‘十二大’召开后创作出来的。”


池老师指着83年版1月刊的封二,回忆起了创作历程:


“新年伊始,在‘十二大’精神指引下开创新局面是庆新春的题。为了体现热闹喜庆,就画下舞龙舞狮、载歌载舞。所有的形象是从很多画报、图片上搜集而来,按我的意向加工整理的。”


诸如此类的作品,在《山海经》杂志上还有不少,像83年版4月刊的《不死酒》、84年版2月刊的《保住“公”字》等等,都以符合历史真实的生动人物、环境、器具形象地描绘了历史故事。


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有池沙鸿老师插画的故事随着《山海经》走向城市和农村,跟随奔流的火车、汽车,遍及大江南北,给全国的读者以喜悦与思考。


十余年中,池老师为《山海经》创作了无数插画和连环画,具体数字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在这众多的创作背后他内心一直怀着感恩的心,采访的一个多小时,他一连说了5次谢谢。


感谢在为《山海经》画插画的那些年,练就他故事分析、要素提炼、重点把控、人物设定、场景服饰用具和时间环境真实感把握的良好意识,积累了大量历史文化知识,并在短时间内完成创作的能力。为他如今完成大型主题性绘画奠定基础。


“2020年的《众志成城之浙江群英谱》,是我在疫情期间为21位抗疫防疫先进人物画的。”


池老师边说边点开手机,向我们介绍:“接到任务后时间非常紧迫,而且只提供给我少量照片。”


“为了体现每个人的特性和精神面貌,我上网大量搜索,感受他们的形象,了解浙江的医院环境、抗疫服饰、医疗器械、交通要道志愿者等与抗疫防疫有关资料,尽快抓住人物的各个细节特点。”


“省卫健委迅速应我的要求提供每个人的身高体重,使我确定人与人之间在画面上的比例,能在十二天时间内靠资料和默写能力完成高2.5米,长7.5米的大画。这种能力得益于过去大量的插画锻炼。”


在采访中,池老师了解到杂志社正在开展第三届“我是小小插画师”《山海经》特约插画师活动,非常高兴,同时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插画创作的初期,特别是对于实践比较少的人来说,可能会找不到创作方向和灵感。开办这样一个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插画的基本常识和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插画表现能力。”


池沙鸿:和《山海经》一起成长 | 不惑正当年 ①

心舞山海,不忘初心。

山海情深,往事可追。

《山海经》40年,这就是我们的故事!


监制:先宏明 采访:潘晓炜

摄影:王家豪 文字:钟妮 编辑:廖梅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山海经》杂志社所有)


池沙鸿:和《山海经》一起成长 | 不惑正当年 ①

我和《山海经》的“全家福” | 40年寻亲启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山海经   人物画   画师   银奖   不惑   浙江省   浙江   月刊   插画   杂志社   形象   能力   老师   人物   故事   作品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