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出土的缠丝玛瑙杯,举世唯一,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一个特别的展厅,那就是”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展出的都是大唐瑰宝。最著名的当然是“兽首玛瑙杯”。

西安出土的缠丝玛瑙杯,举世唯一,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

镶金兽首玛瑙杯出土的经历

镶金兽首玛瑙杯这一批珍宝,主要是出土于西安何家村的唐代窖藏,发现的过程十分偶然。当时一单位的基建施工人员在挖地基时,突然发现了一个陶瓮和一个提梁银罐,里面装满了金银宝物,他们立即将这一发现报告原陕西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文物工作者迅速赶至现场,接收了这批珍宝,并对周围展开钻探调查, 10月11日探铲下传来了清脆的金属声,随后第二瓮珍宝也出土了。两瓮一罐共计收纳金银器、宝玉珍饰、贵重药物、中外钱币等文物共计1000多件。

镶金兽首玛瑙杯通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材料是罕见地以红色为主调,中间还有一层略呈红润乳白色夹心的缠丝玛瑙。工匠巧妙利用材料的自然纹理与形态“取势造型,依形布局”、“依色取巧,随形变化”。其小端雕琢成活灵活现的兽头,尤其是那双圆睁的炯炯有神的眼睛,起到了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纹理竖直的粗端被雕琢成杯口,在杯口沿下又恰到好处地装饰有两条圆凸线,线条流畅自然。

西安出土的缠丝玛瑙杯,举世唯一,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

镶金兽首玛瑙杯的价值

该杯的材质是玛瑙,在很多玉石爱好者心目中,玛瑙的价值远逊于和田玉和翡翠,但兽首玛瑙杯的价值,却让众多和田玉制品黯然失色。甚至曾有人说这一只杯子,价值等同于半个香港。为什么呢?

它是陕西历史博物馆18件国宝之一,更是两件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之一;它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俏色是玉器翡翠行业中的专业名词,特指在一块玉料上的颜色被运用得非常巧妙,利用玉的天然色泽进行雕刻。不论在选材、设计还是工艺上,镶金兽首玛瑙杯都极其完美,是一件海内孤品。

西安出土的缠丝玛瑙杯,举世唯一,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

中国古人爱玛瑙

玛瑙也曾被称作“赤玉”、“马瑙”或“马脑”。主要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SiO),主要矿物成份是石英,密度2.65,摩氏硬度7。

矿物学上将玛瑙归类为半宝石,而文物学则将玛瑙归类为“广义玉石”,这样的归类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在我国8000多年玉文化的历史进程中,玛瑙和玉石始终如影相随、并肩前行,一直是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人对它的喜爱不逊于玉。

到了隋唐时期,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带有异域文化特征的艺术品进入中国。玛瑙作为全世界广泛认可的优质工艺原料,也成为了那个历史时期中外文化交往的时代见证。

出土于陕西西安何家村的唐代镶金兽首玛瑙杯就是那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物。根据专家们推测,该玛瑙杯的材料可能来自其他国家。

中国虽出产玛瑙,但大多以白、绿、黄单色为主。而兽首玛瑙杯所用的缠丝玛瑙则极为罕见。而当时的中亚、西亚地区则产有这种玛瑙。

《旧唐书》中记载,“开元十六年大康国献兽首玛瑙杯”。

728年,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地区,大康国人向唐朝进献了兽首玛瑙杯,也说明玛瑙杯可能随着丝绸之路由西域来到西安。

镶金兽首玛瑙杯一件高贵的艺术品,同时它也很可能是中西亚某国进奉唐朝的国礼,意义非同一般,是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中诞生的一件重要文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历史博物馆   陕西   西安   玛瑙   乌兹别克   举世   纹理   成份   珍宝   玉器   唐代   玉石   文物   价值   材料   文化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