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最硬的男人,死于784年

大唐最硬的男人,死于784年

千古不朽


盛世大唐,曾经孕育了中华历史中最灿烂的文化。而撑起大唐脊梁的,是一个又一个的肱股之臣。其中,有一个我们无比熟悉却又陌生的名字,他叫颜真卿,字清臣。


说熟悉,颜真卿的书法成就是仅次于王羲之的第二座高峰,“颜筋柳骨”几乎是每个中国人对汉字书法的最初记忆;说陌生,是因为很少有人了解书法以外的颜真卿,刻在他筋骨里的自我认知符号中,先于书法家的,必定是大唐名臣。


大唐最硬的男人,死于784年

颜真卿画像


出 仕


公元709年,颜真卿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颜真卿三岁时,父亲不幸离世,所以其幼年时代的教育都是其母殷氏完成的。


出身名门望族的小颜真卿,从小就刻苦读书,展现出了出色的才华。《新唐书》记载:“博学,工辞章,事亲孝”。


颜家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先祖可以追溯到孔门七十二贤人之首的颜回。传至后世,颜家也同样是代代名家,世世忠良。《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唐代大儒颜师古,都是颜氏家族出色的代表。


受先祖影响,颜氏一门一直秉承着正统儒家思想,这样严肃庄重的门风自然深刻地影响了颜真卿的人格形成。从他的字“清臣”也不难看出父辈对颜真卿的期望——做清白忠正之臣。


开元二十二年,25岁的颜真卿进士及第,开始了自己的为官生涯。初入官场,颜真卿便表现出了过人的能力。


任监察御史期间,他平反冤案,被百姓们称赞为“御史雨”。遇到母亲过世而不予安葬的县令,他果断向朝廷弹劾,使其被罢官……不管身居何职,颜真卿始终为官清正,忧国忧民。他所辖的范围内也总是海清河晏,欣欣向荣,他也因此深受百姓爱戴。


但他的仕途并未因此一帆风顺,由于不畏权贵,颜真卿多次言语得罪当时的宰相杨国忠。他也因此被一贬再贬,终于在天宝八年被排挤出京,调任平原(今山东德州附近)太守。


举 名


远离了京师的权力纷争,颜真卿并没有得到片刻平静和清闲,因为他的心中已经开始为大唐江山的危机而倍感担忧。


平原郡正好处在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辖区内。高瞻远瞩的颜真卿很快就发觉安禄山的不臣之心,有远见的他于是开始暗中筹划对抗安禄山的大计。


大唐最硬的男人,死于784年

安禄山画像


表面上颜真卿每日里和宾客友人饮酒作诗,实则已暗中开始囤积粮草、扩兵买马。这一计果然骗过了老谋深算的安禄山,他觉得颜真卿只是一介书生,不足为惧。


颜真卿的忧虑很快便得到了印证,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谋反。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一时间,河朔尽陷,朝野震惊,安禄山叛军所到之处,城池守军大都不攻自降。壮心不再的唐玄宗束手无策,只能怒骂:“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


这时的唐玄宗还不知道,远在平原的颜真卿早已不等军令,当机立断率先举起了抵抗叛军的大旗。


平原郡常备守军三千人,在颜真卿的招募下,迅速扩增为万人之军。在城西犒赏即将出师的士兵时,想到山河残破,国将不国,颜真卿声泪俱下,官兵无不感动落泪。


在颜真卿的号召下,一时间,各地守军纷纷响应,迅速组织起了抵抗安禄山叛军的浩大声势。安禄山没有想到,正是这个自己曾经讥笑其为无用书生的颜真卿,正在调兵遣将,鼓舞士气,顽强地对抗自己。


消息传入京师,正在准备逃走的唐玄宗大喜,对左右说:“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原来在此前,唐玄宗甚至都未曾听过颜真卿的名字。


在颜真卿的号召和组织下,各地的守军英勇抵抗,一时间极大地遏制了叛军进军的步伐。其中颜真卿的族兄颜杲卿时任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率领守军英勇奋战,斩杀了叛军将领李钦凑,扫灭周围叛军。


同日,河北十七郡归顺朝廷,并拥护颜真卿为联军总盟主,拥兵二十万,横绝燕赵。


大唐最硬的男人,死于784年

颜真卿的族兄颜杲卿画像


战争旷日持久,逐渐白热化。颜真卿调度有序、听取贤言、任用良将、自筹军费,甚至不惜将自己的儿子颜颇作为人质送往盟友军中以表明自己的决心。


唐肃宗李亨继位后,颜真卿也积极地用蜜蜡封藏函件,向唐肃宗汇报战争形势。可以说颜真卿所率领的联军为日后安史之乱的平定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祭 侄


天宝十五年,在叛军长久围攻之下,常山郡终于失守,颜杲卿之子颜季明也被叛军擒杀。


城破之后,颜杲卿被叛军押送当时已经沦陷的洛阳。在安禄山的威逼利诱之下,颜杲卿宁死不屈,反而瞋目怒斥安禄山,希望激怒安禄山以求速死。


最终在洛阳城的吊桥旁,颜杲卿遇害。而在常山郡一战,除颜杲卿、颜季明父子外,战死沙场的颜家忠烈还有三十余人。


颜家一门,可称满门忠烈。


当叛乱终于被平定,看着被烽火践踏的残破山河,颜真卿感慨万千。想到在平叛中战死的家人手足,他设下桌案,祭奠被叛军杀害的侄子颜季明。万分悲痛之中,他写下了那篇震烁千古的《祭侄文稿》。


大唐最硬的男人,死于784年

颜真卿《祭侄文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时,他不再是功劳显赫的朝中重臣,更不是开宗立派的伟大书家,他只是承受着丧亲之痛的族弟、叔父。


《祭侄文稿》开篇尚且较为平静,但随着情至深处,颜真卿再顾不得行笔的章法、结构,悲愤、痛恨之情在颜真卿的笔锋中逐渐失控。字体逐渐放大,枯墨涂改,肆意妄为。全篇234字,无不在倾诉着国破家忘的强烈情感。


“尔父竭诚,常山做郡”、“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句句泣血,字字珠玑。


那一刻,文字和笔墨成为了情感最好的载体,完美地记述了当年的血泪,传留至今。


今人看《祭侄文稿》,仍然能切身感受到巨大的震撼,那是伟大的灵魂给这篇文字注入的无限生命。这也是《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原因。在《祭侄文稿》中,人、情、书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情感与艺术寻到了她们最完美的归宿。


书 意


颜真卿是名臣,亦是书家。自东晋王羲之以来,历代不乏书法大家,然而终究再难推陈出新,从书圣王羲之的影子中逃出蜕变。


但颜真卿做到了。他虽然仍旧承接了王羲之的书法之妙,却一改一枝独秀的魏晋时代中和润美的书风,赋予了书法崭新的面貌,并自此形成了中国书法体系双峰并峙的局面。


无论于楷书、行书、草书,颜真卿均取得了不亚于王羲之的成就。


虽然没能摘下书圣的桂冠,颜真卿的书法成就依旧同王羲之一样,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文字书写和审美观念。


颜真卿的书法,笔墨浓重、法度森严,如中鼎坐堂,可畏可敬。这种大气磅礴、正襟危坐,是颜真卿忠正人格的绝好体现,也是盛唐之音的文字外化。


从年少到老去,颜真卿的品行始终如一,其书风却在岁月的雕琢下愈臻化境。其晚年为曾祖父颜勤礼所撰立的《颜勤礼碑》代表了其楷书书法的最高艺术成就,至今仍庄重地屹立在西安碑林,供后人观瞻。


大唐最硬的男人,死于784年

西安碑林


2020年11月,西安的一处唐代古墓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惊喜地发现了由颜真卿撰写的罗婉顺墓志铭。


这是首次通过考古发现的颜真卿真迹碑刻。这块石碑,再一次向今天的我们展示了千年之前的盛唐风貌,也让人们再次记起那个忠肝义胆的颜真卿。


赴 死


颜真卿曾在其草书名帖《争座位帖》中说,“行百里者半九十里,言晚节未路之难也”。当年华老去,老迈的颜真卿用行动诠释了何为捐躯赴死,舍生取义。


公元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起兵反叛,朝廷又一次陷入混乱之中。


颜真卿刚正不阿,出言直率,深受当时佞相卢杞的痛恨。阴险狠毒的卢杞表面上对颜真卿礼敬有加,却向唐德宗李适建议派颜真卿前往李希烈军中招安,并哄骗德宗只有德高望重的三朝元老颜真卿才能震慑叛贼李希烈。


糊涂的德宗听信了谗言,命令74岁的老臣颜真卿出使敌阵。


消息传出,满朝哗然。多为朝臣向德宗进谏,说颜真卿去往敌阵必然会遭叛军所害。德宗却不为所动。老臣李勉只得感叹,失一元老,徒使朝廷蒙羞。


颜真卿接到诏书,没有任何迟疑,立刻收拾形状前往叛军阵中。途径河南,河南尹郑叔一再劝说颜真卿不要去,但颜真卿只是谢绝了郑叔的好意,说道,“君命可避乎?”


大唐最硬的男人,死于784年

颜勤礼碑


颜真卿并非不明白卢杞的险恶用心,出行前,他早已写好留给家人的遗书。他只是要用生命最后的一点火光,点燃人生中最后的一次灿烂。


视死忽如归,74岁的颜真卿踏上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段路程。


来至敌军阵中,面对李希烈的威逼利诱、恐吓安抚,颜真卿凛然不屈,于是被李希烈扣拘禁。


期间,李希烈不停派人劝降颜真卿,并邀请他做自己的宰相,希望颜真卿帮助自己对抗朝廷。


面对敌将或强或软的一次次游说,颜真卿毅然回绝,并且怒斥叛军,使敌将惭愧难当。恼羞成怒的李希烈恐吓颜真卿:“你知道颜杲卿是怎么死的吗?”


而颜真卿只是凛然回答:“颜杲卿是我的族兄,颜家一门,没有投降之人。”


料到自己必死的颜真卿平静地写好了自己的墓志铭和祭文。不久后,76岁的颜真卿被叛军缢死。消息传到朝廷,满朝悲恸,三军将士无不泣下。


大唐最硬的男人,死于784年

颜真卿


颜真卿最终还是走完了他的百里之行,即使晚节末路如此之艰难。而这百里之行的每一步,都是儒家哲学的忠实沉淀。


回顾一生,颜真卿庄重而笃定,果断而固执,不偏不倚,有骨有肉。在最后时刻,颜真卿仍用最后的生命完成了对儒学信仰的最终礼赞。


我们熟知颜真卿是因为他的书法,但这显然并不公平,他的丰功伟绩,他的不朽人格,与他的书法一同交映生辉,构成了完整而理想的古代楷模。


即便在今天,他的浩然正气,他对信仰的笃定,依然令人无比敬畏,依然千古不朽!

文章来源:拾文化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大唐   王羲之   常山   太守   盛唐   天宝   千古不朽   叛军   守军   河北   文稿   庄重   朝廷   平原   书法   男人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