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拆迁1000多户,金山这个村实现精神物质“双丰收”!

2013年,杨家村经济合作社成立;

2015年,杨家村1015户村民全部完成农转非;

2021年,承载着杨家村记忆的村史馆迎来开馆。

……

动拆迁1000多户,金山这个村实现精神物质“双丰收”!动拆迁1000多户,金山这个村实现精神物质“双丰收”!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昔日的村落演变为城市,村庄变小区,村民变居民。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的杨家村也不例外。如今,杨家村空间形态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村民也都动迁,“杨家人”却始终“形散而魂聚”。其中之缘由莫过于杨家村历届党总支既注重“经济富民”,也重视“精神富民”

千方百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上个世纪90年代,杨家村村办企业18家,迎来大繁荣。1997年,按上级部署,杨家村实行“村办企业转自”制度,动产转自,不动产出租。“我们杨家村的改制是成功的。”时任杨家村党总支书记王志兴骄傲地说,净资产1300多万元,我们成立工作小组深入走访企业,教育企业不可流失集体资产,并发动职工入股。

当时,杨家村企业量多且闻名遐迩。如地毯厂、印刷厂、汽车厂,其中地毯成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选用产品,杨家村地毯厂获评上海市地毯企业第3名。

动拆迁1000多户,金山这个村实现精神物质“双丰收”!

2006年,杨家村率先成为上海市村务理财监督委员会试点村。物阜民丰的杨家村,在2013年成立金山区第一家经济合作社,集体资金9500多万元。次年3月18日,全体村民(股民)享受到第一次分红。经济的稳健发展,分红也实现了8连涨,从2013年的每股12元、总分配额144万元,增加到了2020年的每股16元、总分配额196万元,为全区最高。8年来,全村分红金额累计1399万元。

动拆迁1000多户,金山这个村实现精神物质“双丰收”!动拆迁1000多户,金山这个村实现精神物质“双丰收”!

2002年,杨家村与七一村合并,取名杨家村,全村社会土地面积5500亩,当前,已征用土地4950亩,备用土地440亩,农用土地110亩。

“经济富民”面临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的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杨家村“蹚出”条新路子——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现任杨家村党总支书记陈春花介绍,坚持用活资金和盘活资源相结合,审时度势在新城区、工业区投资购买商铺和厂房5000多平方米并出租,实现年增加收入百万元以上,并参与镇城公司投资。杨家村全力盘活老厂房,建成“以商引商,招商引资,强化文化品牌”的村级开乐文创园。

截至目前,落户杨家村的企业296家,上缴利税超过1.9亿元,政府对村的招商引资奖励达2192万元,村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2020年,全村可支配收入1018万元。

动拆迁1000多户,金山这个村实现精神物质“双丰收”!

构建村民与村庄联系的“社会链接”

杨家村全村区域面积4.27平方公里,户籍数1015户,总人口2709人,9个村民小组。1999年,杨家村“打响拆迁第一炮”,村民“上楼”,集中入住杨家村小区。2015年,杨家村村民全部完成农转非。

“户在人不在”是杨家村的典型特征。目前,杨家村动拆迁1000多户,全村人口分散在100多个小区。

鉴于此,杨家村着手编纂村民通讯录、举办“‘乡’约星期六 回乡看变化”活动、开茶馆、建村史馆,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村委会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将9个小组村民的联系方式汇总为通讯录。2014年,杨家村上线《手机报》服务,每月1号和15号为每户发送村务通知。就防电信诈骗、防台风、提醒疫苗接种、村里文化活动等情况进行通知。

今年3月,杨家村创建“留住记忆的空间载体——杨家村村史馆”。村史馆是在原老厂房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并保留了部分厂房元素,占地面积达350平方米。馆内陈列着1400多件老物件,这些物件来自于五金厂、开关厂、印刷厂等村办企业的工业产品,还有一部分为展现农耕文化的农具。得知村委会筹集老物件的消息后,村民踊跃献出自家的“宝贝”。

动拆迁1000多户,金山这个村实现精神物质“双丰收”!

陈春花表示,记录着杨家村历史发展脉络的物件、承载着杨家村成员记忆的村史馆,将成为子孙后代探寻杨家村精神的物质载体,也将进一步增强村民对杨家村的情感认同,共筑杨家村发展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动拆迁1000多户,金山这个村实现精神物质“双丰收”!

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里

其实,1994年开始,杨家村就在全市率先推进“凝聚力工程”。党组织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即每位党员联系3户村民,村两委班子人员联系重点户、特困户。

动拆迁1000多户,金山这个村实现精神物质“双丰收”!动拆迁1000多户,金山这个村实现精神物质“双丰收”!

杨家村将经济发展的果实分享给村里的在读大学生和困难学生,同时,还为老年人发放专属福利。

动拆迁1000多户,金山这个村实现精神物质“双丰收”!

杨家村同样注重提升乡村“里子”,不遗余力厚植“文明沃土”。党总支探索管理新模式,组建以来沪人员党员骨干为核心的“老乡亲港湾”队伍,通过“老乡管老乡”工作模式,让来沪人员成为“新杨家人”。党总支涵养文明新乡风,制作“美丽家园手册”,2015年起,杨家村每年举行“爱岗敬业”、“敬老爱老”、“三好家庭”等评选活动。

2016年,“踏实奋进 勤俭富民”的杨家村精神被写入村史。依托杨家精神,“杨家人”擘画了凝心聚力的美丽画卷。

如今,杨家村党总支共有113名党员,下设5个分支部,6个党小组,村两委推进“我为大家做好事”“爱家志愿者”“好人公园”等系列“凝聚力”项目。

“我们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心真情地关心人、了解人和凝聚人,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里。”陈春花说。

记者 | 鲁学静 公维同

通讯员 | 王萍

编辑 | 干钰琼

责编 | 俞萝寅

动拆迁1000多户,金山这个村实现精神物质“双丰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金山区   村史   农转非   村办   精神   集体经济   金山   党总支   心坎   上海市   全村   物件   村民   党员   厂房   物质   时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