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企业供应链当下现状及发展趋势

服装企业供应链当下现状及发展趋势



引言

服装企业供应链当下现状及发展趋势

服装企业供应链当下现状及发展趋势

课题:浅谈供应链

参与:冷芸时尚4群群友

时间:2021年3月20日

庄主:Berya-济南-供应链

庄主、跟庄副庄主简介

服装企业供应链当下现状及发展趋势


服装企业供应链当下现状及发展趋势



服装企业供应链当下现状及发展趋势




1.供应链定义

我所理解的广义上的供应链,是指从研发到生产,包含物流。但芸友们给了我更为细致的理解和补充:


芸友温温:

面辅料的采购—设计—加工制—成衣—销售网络—消费者手中的整体链网。


芸友Vincent:

从原材料一直到产品到消费者手上,之后可能还会涉及产品/包装回收、租赁等。


2.供应链模式

理解了定义,我们来看供应链的不同模式。


芸友Eleven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现实案例:


“我们公司是主要采现货为主,供应链中心分了三块:企划(主做开发设计款的),运营组(做采购跟单和备货的),买手组(负责产品开发/选款)”。


我经常会把供应链模型根据其驱动来进行分类,比如一类是ZARA、H&M等一系列的快时尚驱动的供应链;第二类是赢家、影儿等设计驱动品牌供应链;第三类是OEM和ODM以及CMT之类的,我理解的是采购模式的供应链。


那么,快时尚一类的供应商和设计驱动型的供应商分布会有明显差异吗?两者在效率和品质要求上,以及对于款式的转化能力上是否会有区别?


芸友Cona:

快时尚一类的供应商,打造爆款、市场流行为主;设计驱动型的供应商有品牌形象的范围,质量和款式都受品牌的牵引。


芸友黄先知:

快时尚要紧跟市场趋势,货品生命周期短节奏比较快,设计主导的品牌有自己稳定风格,节奏没那么快。


我和以上两位芸友看法相似,快时尚一类的供应商选择上注重资源整合能力和供应商的反应速度,设计驱动品牌供应链,主要依靠品牌端的面料研发、版型款式设计、工艺技术等能力水平主导。对品质打磨相对重视,前置时间比较久。


芸友Vincent也提到:

“设计驱动的会多些自主开发,包括面料,辅料,设计和版型。快时尚是要快,什么现在流行就上什么。有很多快时尚我觉得更多是依赖 ODM,自己设计和反应没那么快。”


虽然两种供应链模式看上去十分相似,但我们也能从两种模式的侧重上看到两者之间现在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快时尚以柔型为主,设计品牌以品质为主,但两者根本上的发展方向是趋同的。快时尚也会越来越注重品质的提升,设计品牌也要让供应链越来越充满柔性,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总之,差异落脚点在效率和品质上。


3.两者共用供应商的可能

当我提出是否有快时尚与设计师品牌共用供应商的可能时,芸友根据自身的经验给出了各自的看法:


芸友Vanessa:

效率、成本、品质都不同,除非那工厂的品质够好,但工人手势是惯性,所以很难。


芸友管婷:

定位不同,个人觉得最大的的区别是:灵魂。


芸友Cona:

大的工厂有不同的生产线,可做快反的,也有做品质的。


冷芸时尚博士:

原则上两者的工厂可能很难被共用,因为涉及到技术要求也不一样。


所以能否共用供应商,主要还是要看供应商本身能否覆盖不同品牌的需要。当然,能达到的品质越高,生产线越齐全的供应商越能够实现不同品牌的需求。


而我所了解的品牌中,品质和柔性都做得比较好的是太平鸟。太平鸟的ODM款数比例大概20%,实际落实到数量上的话会更低。即使ODM,为了迎合上新的系列主题,在色彩和物料上也会做更改。而且太平鸟的工厂非常注重自动化,效率很高。


芸友Eleven补充提到:“我了解的太平鸟有些联名,是对方承担库存的,太平鸟自身不担库存。但同样作为影儿的供应商,是ZARA的3倍的生产周期,所以品质是有所保障。”


而一向以其快速出名的ZARA供应链是否能够保证品质?芸友管婷表示:“我朋友公司是ZARA针织核心供应商(占ZARA全球针织非常高的占比)。负责人表示品质非常难以达到很好,因为给与的时间实在太有限。”




服装企业供应链当下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选择战略供应商时,我们会注重考察哪些因素?


芸友Eleven:

“我个人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主要看两点:现货库存稳不稳定,回货周期快不快。我们公司是采现货为主的。我们公司是产品先上架,顾客下单后,我们把订单对应的商品推到供应商后台。供应商发到我们东莞仓库,我们入库后根据客户订单打包发出,从香港走。缺点是到顾客那边时间长,优点就是不压库存。与供应商合作方式类似一件代发。”


芸友温温:

“品质、工艺、技术。”


芸友Cona:

“供款能力(产品风格匹配度、出款速度)、生产能力(返单速度、时效),还有软性的:配合度、响应度。”


芸友北北:

“品质,工艺,时效”


除了以上几点,一般技术方面我们会注重考察工厂的哪些方面呢?


芸友Vanessa:

版型、制作工艺、成品。


芸友温温:

高品质和工艺效果。同一个绣花和印花,不同水平档差很远。做工细节、版型(结构审美和舒适度),以及员工的素质、企业文化,以及管理。


芸友管婷:

还有关系与实力。关系是指其内部有关系也能成为核心;而实力,我想说资金欠款当下是很重要的。如:影儿是0定金,不答应就免合作。这个成为首要门槛,其他都是在后面。


其次还有回扣问题。国内很多企业,回扣就是关系。(个人关系)打点不好,被踢出合作也难免的。但这样做对于企业与个人都有违法风险,可是行业内似乎也大多难以避免。


芸友提到的这几点都是在实际操作中非常重要的,另外,对于款式的转化表现力,如制版水平,面辅料的适配性;对于大货产前的检测能力,很多品牌要求工厂有一些小型检测设备;对于大货的生产管控能力,各环节操作标准和规范化等等也是设计师非常关注的。


另外,自动化水准也是一个考量因素。


冷芸提到了她所看到的一些先进生产技术,包括:

1.开发模具来制作难度较高的工艺部分(比如袖型)

2.吊挂流水

3.自动裁床

4.人手一台IPAD,工人只要看IPAD即可操作全部。具体来说,就是每台缝纫机前一台IPAD,指示你做什么?如何做?中央控制台会指示每个工人具体做什么?所以原则上就是你是个新手,上到流水线可以很快速上手操作。虽然代价高,但是效率也大大提高。小公司可以用员工手机装个app原理一样。因为手机每个人都有,不增加公司成本,还能替代以前的工作计划。


另外,物联网也是一点趋势。比如雅戈尔现场没管理员,是机器人走场。扫描现场情况传回总部。所以疫情期间,虽然会封城,但他们可以很快恢复。并且用机器人传送工厂资讯。雅戈尔是冷芸在峰会上听雅戈尔企业自己的介绍获得的信息。根据他们提供的录像,是自动化程度上我见过最高的服装厂了。但西服算标品,和tee自动化程度都是最高的。


还有一家泉州的工厂,从纤维研发到织布到染色到服装加工都有,与中科院合作了一个拉式供应链系统,想共享给小厂的(因为小厂没有技术资金)。




服装企业供应链当下现状及发展趋势




信息系统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技术管理的业务范围包括哪些方面,在此我先引用冷芸的发言:


“供应链系统是很多软件的集成了,这个涉及到的业务内容就很多也很完整了,从上游到下游。如果真要做,应该要分前端、中台、后台,还有底层纯技术模块了。不过基本上什么从订单、仓管、到终端的销售部分管理信息系统都该囊括了。理论上,从上游到终端会涉及到的所有环节都属于供应链部分,但做到这个整合的还很少。大公司都在做,比如特步、安踏、马克华菲。


另外,不管是面料还是加工厂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都有案例,但目前辅料数字化案例没看到。即使是阿里巴巴的犀牛制造也没说到辅料怎么数字化的,毕竟有那么多物料。


供应链技术的发展趋势,正如芸友Vincent所言,“最终所有大企业上下和供应商这些都数字化,都串联起来,这样才能真真做到快速反应,减少库存,理解客人需求。”现在我们在SCM/ CRM/ 面料库等方面都应用得比较熟练了,最近有一点放缓在搭建工艺库/版型库等方面。


面辅料的选择与管理

而我则非常想了解面辅料的选择与管理是什么样的,如果能将其推广到工艺和版型的管理就更好。对于我的问题,芸友Eleven首先给出了他在工作中的Excel的截图,我在此也分享给大家:


服装企业供应链当下现状及发展趋势

(图片来源:芸友Eleven提供)



芸友Eleven提到:

“我们公司的企划开发款,主要做印花设计,因为是童装,所以面料是棉的就行,对其他的没特别要。款式相对固定,颜色会做一些规划。但对于面辅料没有做具体的企划,我们只要货,面辅料都是工厂订。”


芸友北北:

“我接触的品牌公司是有两个方向,1,指定面辅料商,2,或者工厂自行解决。我上家公司是做日本织带和进口花边,绫致的指定供应商。给他们开发好材料确认后,他们的所有代工厂会找我们调样,下单,但有胆大的工厂会偷偷换辅料。爱慕那边是锁定好价格,设计师调样,后期采购直接下单。”


对此,冷芸给出了更详细的解读,也就是企业需要自己根据行业标准及企业目标,设定自己一套详细及完整的内部流程与标准:


“每家公司不太一样,但如果企划部有这个能力,能从企划端开始进行面辅料的管理可能更理想。但有的公司会让供应链部门自己计划的。优衣库的spa模式应该会涉及到这些。国际一线品牌的生产标准资料里对于验厂会有明确标准,比如iso9000、GRS、GOTS、 okeo-tex等等,每个国际品牌都是如此。看看产品工艺单与生产流程标准要求,就知道我们国内品牌离一线品牌差距了。我在国内外企业都呆过,其实两者差距真的还很大在流程管控,细节管理差距太大了。举例说明国内品牌是怎么对待自己的logo的?国内品牌的设计开发,涉及图案方面的有多少会让法务也参与审核?只是举例几个细节来说明我们在细节方面的差异。之前我和国内一家体育公司老总一起直播,他说他觉得自己和耐克阿迪没太大区别。那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耐克阿迪怎么开发产品的。我们在流程、标准建立与执行方面,细节上离国际一线品牌差异还是有很多。”


大品牌应该选择小型工厂吗?

品牌会选择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工厂吗?我个人认为这类工厂对行业资源的撬动能力有限。但是长三角的一些品牌选择工厂的规模比较小,也就是选择少量精品的工厂,大家对这一类的工厂怎么看待?


芸友Vincent认为这种选择在行业经常发生。所以有些供应商比人家的价格便宜就是这样。


冷芸则认为,大小不重要。重要的还是管理与数字化能力,以及品控效率。


芸友管婷说,现在的单款量相对减少很多,规模小,对单量要求可以降低。


芸友北北则认为要看工厂的管理和品效。以前做品牌男装的时候合作过大的工厂也合作过小的工厂,小的工厂会更灵活,有的会配合度更高。


对此,我个人的看法也许过于保守。说实话,我不太认同这样的选择。因为从长远角度来看,选择小型供应商,与品牌公司进行的价值输出会比较少,主要也是因为对行业优质上游资源撬动有限。比如,一家规模比较小的成衣厂,他往往也拿不到质优价廉的原料,拿不到趋势物料,也拿不到印绣花工厂的快速配合。我认为小的工厂可能更适合做辅助类型的。


但冷芸的话也给了我新的启发,她提到:“你的观点,用传统眼光看是的。但数字化时代,不是的。你说的资源优势,可以通过数字化与未来的物联网解决。建议大家去看下“工业4.0”概念。如果用传统眼光看工厂,大小区别很大。但是如果能知道数字化,特别是工业4.0概念,会很不一样,制造业也在经历巨变,会改变我们做生意的方式。”



庄主总结

一、品牌供应链的主构成模式及分布区域

快时尚一类的供应商和设计驱动型的供应商的差异在于两者在效率和品质要求上,以及对于款式的转化能力上会有区别。快时尚以柔型为主,设计品牌以品质为主,但两者根本上的发展方向是趋同的,快时尚也会越来越注重品质的提升,设计品牌也要让供应链越来越充满柔性,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二、在选择战略供应商时所注重的考察因素

对于款式的转化表现力,如制版水平,面辅料的适配性;

对于大货产前的检测能力,很多品牌要求工厂有一些小型检测设备;

对于大货的生产管控能力,各环节操作标准和规范化;

其他方面: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员工素质等。


三、供应链的技术板块

1.在供应链中,针对技术模块的先进且高效的管理方式是什么?

很多品牌公司对技术板块的保护是很好的,现在也已经有很多先进的技术应用于供应链之中。


2.举例说明国内国际时装公司是如何管理其技术板块的?

1、模具开发2、吊挂流水3、自动裁床4、用ipad指导工人进行生产。




文字整理: 张怀楷

审核 : Cherika Chen

版式设计:Alex Li


End


服装企业供应链当下现状及发展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太平   时尚   庄主   辅料   服装企业   款式   注重   效率   工厂   品质   供应商   能力   模式   品牌   技术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